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墓碑刻的字有什麼講究和忌諱

墓碑刻的字有什麼講究和忌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15:41:14

墓碑上刻字有十大講究

墓碑文化 源遠流長

墓碑刻的字有什麼講究和忌諱(墓碑上刻字有十大講究)1

~~~

中國的墓碑文化淵遠流長,單單就一個刻字的講究,就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講述,本文通過十條墓碑刻字的講究細則,讓大家了解如何在墓碑上刻寫出正确的碑文以及格式。内容比較多,但都是墓碑刻字中必備的知識,滿滿都是幹貨。

刻字之前需定制或購買好墓碑,本文隻深研傳統墓碑碑文刻寫的講究,其他譬如歐式墓碑、日式墓碑、藝術墓碑、寵物墓碑等碑文不在本文讨論範圍,望請見諒。傳統墓碑刻字文化總結起來,有十條細則,筆者分門别類後,内容如下:

一,文字講究。傳統墓碑有着嚴格的文字要求,中國是一個多文字的國家,主要有簡體字和繁體字之分,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字,滿文,藏文,維吾爾族文字等等。簡體字和繁體字是傳統墓碑最常用的文字,兩者表達的内容一緻,隻是文字形态方面有所差異,簡體字清減明快,繁體字複雜而有勢。目前,中國除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雲南、貴州和台灣地區會采用繁體字刻寫,其他地方皆多為簡體字墓碑。如果美觀和藝術性角度來看,傳統墓碑推薦刻寫繁體字,看起來會更古樸,且具有較強的古典藝術美感。

二、字體講究。墓碑自古和石碑文化融為一體,中國的石碑多以魏碑,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為主,傳統的墓碑也遵循這一規則,其中行書和草書過于飄逸,有些文字很難讓人看清,失去了墓碑本身的作用,慢慢被棄用。魏碑多用于刻寫墓志銘,隸書和楷書成為墓碑正文部分最常見的字體,現代雕刻技藝發達,纖細的宋體和仿宋體也間雜用于墓碑的日期刻寫。

三、刻字深度講究。傳統墓碑文化中,墓碑刻字講究越深越好,深度決定了墓碑文字的清晰度以及立體效果,在感情方面,墓碑文字的深度也寓意感情深受。涓涓細刻之下,文字在墓碑上留下深深的印記,一筆一劃仿佛記錄着一個人一生的漫長時光,也表示刻骨銘心的傷痛之情。但是現代人對刻字深度的理解有所變化,細長的文字,加工過深隻會讓文字呈現出裂開的效果,并不美觀。所以文字深度與文字的飽滿程度有很大關系的,在合理範圍内加深字體效果,可以營造出圓潤而飽滿的視覺效果,故墓碑文字深度一般不超過2公分。

四、刻字手法講究。常見的工藝手法有三種,分别介紹一下:

全手工刻字,古人用雕刻刀,現代人用電動雕刻機,都是手工雕刻的一種,這樣雕刻文字優點非常明顯:字體每個都獨具特色,無機械加工的死闆感,但是缺點也有:會出現文字對不齊和大小參差不齊的情況。

噴砂機刻字,現代墓碑絕大多數采用這種方式,通過金剛砂沖擊碑面,形成文字,這種加工方式字體成立體狀,視覺感極強,工藝簡單,加工便捷,但是深度的精準度不高,容易出現文字未割斷的情況,比如“玉”字很可能加工出來“王”字,後期要進行人工修複。

雕刻機刻字,自動雕刻機也可用于加工碑文,并且可以設置精準的文字深度以及文字内部構造輪廓,完全為定制型,但缺點是機械雕刻痕迹過重,文字古闆而突兀。

五、刻字大小講究。刻字的大小和尺寸并沒有太過嚴苛的規定,但需要用丁蘭尺進行測量。丁蘭尺為修建陰宅必備的測量工具,長38.78公分,刻度分為十個刻度,分為“财、失、興、死、官、義、苦、旺、害、丁”。其中“财、興、官、義、旺、丁”為吉,“失、死、苦、害”為不吉,使用丁蘭尺時,不需要測定每個文字的高度和寬度,隻需要測定縱橫兩側,從文字開頭到文字結尾的長度,如果長度對應刻度為吉,則可。如果有強迫症,可以測定每個字的高度與寬度,讓其尺寸對應丁蘭尺上吉的刻度。

六、留白講究。墓碑講究天地留一寸,刻寫墓碑時,上下左右各留一寸的距離,作為留白之用。在其他部位,留白需分不同情況而定,下面詳細介紹一下不同的留白位置。

如果福壽齊聚的老人過世,墓碑生卒日期位于左側正上方,下方留白,為福氣之身,後無來者之意。

如果年輕人過世,正文右半側幾乎全部留白,意為後半身無可寫之文,表歎息,可惜之意。

如果是夭折之人,左右半側全部留白。

墓碑留白藝術自古就有,最著名的當屬武則天的墓碑,為全留白。取意:是非功過,留給後人書寫。

七、字體顔色講究。墓碑文字顔色一般為紅色,金色,黑色與白色。其中紅色在北方用于合葬碑,一方未喪,但名字刻于墓碑,則用紅名先行刻寫,南方的紅色碑文多為軍人,烈士,愛國人士,表達一種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情懷。金色在古代為帝王之色,表尊貴,富貴之意,現代人多喜此色。黑色與白色為傳統的農村墓碑的文字顔色,講究不多,黑白隻是為了方便辨認文字,比如白碑配黑字,黑碑配白字,表思念,哀悼之意。

八、文字形态講究。除了簡單的刻字,現代人還講究文字的形态美,其中,浮雕、沉雕和嵌字最為常見:

浮雕文字,這種文字對墓碑表面有要求,文字凸出于墓碑表面之外,呈現立體的文字效果。

沉雕文字,上面所說的2公分深度的刻字為深沉雕。這裡說一下淺沉雕,簡簡單單加工出淺紋路的文字,深度約1-2毫米,字體多為黑體和隸書。

嵌字,在墓碑上挖出文字的孔洞,然後通過水刀加工出同樣的立體文字(和墓碑表面為不同顔色石材),最後把這些文字嵌入到挖孔的地方。這樣的墓碑光滑而平整,但文字展現的非常清晰,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日後幾乎不必煩惱為碑文重新上色。

九、排列講究。傳統墓碑格式排列有着極強的要求。居中的為正文,左側(面朝墓碑的右側)為生卒日期,右側為立碑人與立碑時間(居于右下角)。而墓志銘文字可刻在墓碑後面,也可在旁邊另立石碑。

十、刻字内容講究。傳統墓碑刻字講究黃道,尊稱,諱稱。

黃道決定文字的字數。黃道分為大黃道與小黃道,其中大黃道為“道遠幾時通達 路遙何日還鄉”重複循環,這些文字偏旁為“辶”所對應的數字為“1、2、5、6、8、11、13、14、17、18……”,一直循環下去,墓碑每一排文字和最終全部文字加起來的總和,都要在這些數字中,對應黃道吉數。小黃道則為“生老病死苦”依次循環,對應數字“1、2、6、7、11、12、16、17……”,碑文字數與這些數字也要一一對齊,大黃道和小黃道可選其一,也可兩者兼備。

傳統墓碑文化中,以“顯”“先”“考”“妣”最為常見,“顯”為聲名顯赫之意,“先”為先去之意,“考”為亡父尊稱,“妣”為亡母尊稱。故墓碑常見碑文擡頭“顯考”“先考”“顯妣”“先妣”都是對過世父母的尊稱。

墓碑上不可直呼父母姓名,所以“諱”成為傳統墓碑常見寫法。在父母姓和名中間加入諱稱,是一種孝敬的做法。

來源:網絡

編輯:張英超

2022-10-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