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秒單位制(MS制)部分物理量一覽表
米秒單位制(簡稱MS制)是完備時空理論(TCST)【2】屬下的物理單位制,TCST建築于其上。MS制基于兩個基本量定義(長度單位定義和時間單位定義)可實現對其它所有物理量的理論定義。本文是對MS制中部分已知物理量的彙總介紹,其中包括國際單位制(SI)對這些物理量的基本描述。
在物理學邏輯上,MS制是對物理學單位定義系統邏輯深化和拓展結果,即是對物理學邏輯基礎完備化建設的一項理論工作。
全文請見附表。
附錄:
米秒單位制簡介: 米秒單位制是基于國際單位制和物理實在具有的多維時空結構而發展的一種物理單位制。MS制有兩種定義系統,一種是半理論式定義系統,另一種是全理論式定義系統。
半理論式MS制是由兩個基本量和導出量組成的物理單位定義系統。該定義系統由兩個基本量定義和一個關于導出量的通用定義構成,其中兩個基本量定義采用測量性定義并沿用SI關于長度單位定義和時間單位定義。即,
●時間單位的測量性定義: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的輻射周期的9192631770倍的持續時間,使用物理單位符号s表示。
●長度單位的測量性定義:米是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使用物理單位符号m表示。
●所有導出量由多維時空結構(時空數值、時空組态、恒量物理量)定義(參見附表)。
全理論式MS制是對單位長度和單位時間也采用理論定義,進而實現全部物理單位的理論定義。該定義系統也是由三個理論定義構成的。
■單位長度的理論定義:定義由2.4720661623652209*10^34個完備時空【2】産生的一維空間總量為一米,并沿用長度單位符号m指稱。
■單位時間的理論定義:定義由0.7416198487095662*10^43個完備時空【2】産生的一維時間總量為一秒,并沿用時間單位符号s指稱。
■所有導出量由多維時空結構(時空數值、時空組态、恒量物理量)定義(參見附表)。
MS制的基本性質:MS制發現了多維時空結構的諸物理性質,包括但不僅限于多維時空結構的雙重物理特性、多維時空結構的比鄰關系、多維時空結構的數值屬性(物理單位當量定理)、多維時空結構的特征物理量(缺損定理)、多維時空結構的等效質量等。
MS制的物理學地位和作用: 從物理學理論體系的整體結構看,物理單位制屬于物理學基礎部分,并随着物理學發展而趨向下沉。MS制是對SI制進行沉降而産生的理論結果,它位于物理學基礎的最底部,并具有向上兼容SI制、厘米-克-秒單位制、普朗克單位制等物理單位制的邏輯屬性。所有物理學上層理論,如經典力學理論、電磁學理論、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理論、原子理論、基本粒子理論、相對論、量子力學、凝聚态理論、宇宙學等均建築于諸物理學單位制之上,尤其建築于SI之上。物理學上層理論不同與物理單位制,它們具有向下兼容性邏輯屬性。
MS制的物理學創新價值:MS制發現了所有物理實在具有的三種共性物理屬性(時空組态、時空數值、恒量物理量),實現了對更廣泛和更深層物理實在的物理學描述,為物理學理論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物理學基礎概念,并提供了一種新的物理學理論分析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