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凡隐士都是一些欲望寡淡不問世事的高人,他們似乎已經看透了塵世間的風霜雨雪,看透了人與人之間的悲歡離合,他們的感情不再熾熱,他們已經不再執着,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和友情,他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中國隐士之祖,并非陶淵明,但把隐士做到了極緻——引領了中國文化中的隐士精神,引領了中國的田園詩歌的潮流,創造了中國人的桃花源的精神家園的隐喻,讓李白、白居易、蘇東坡頂禮膜拜的人,大概就是陶淵明了。
陶淵明是極為淡雅的人,他不喜歡濃墨重彩,他屬于“泉眼無聲惜細流”,屬于淡淡的風淡淡的雲,淡淡的陽光下的你和我。他的為人和他的詩歌一樣,自然而不造作,用李白的話說,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陶淵明喜歡清淡的生活。在淡雲的早上,帶着一個清淡的心,走向南山,走向東籬,走向文人的桃花源。在夕陽快要落下的時候,他帶着淡淡的喜悅,走在炊煙四起的鄉間,與農人幾句寒暄,或者一起在淡雲籠罩的月光下,喝一杯淡酒,然後欣然睡去。
這是陶淵明的生活。
但陶淵明也有不淡定的時候,也有發光發熱發火發瘋的時候!
那就是,他遇到了愛情!
沒有人能逃得過愛情的網,連性格寡淡的陶淵明也不例外。
在陶淵明的淡然的詩篇中,我們發現一篇最熱烈的愛情宣言,在今年七夕來臨的前一天,我們學習陶淵明的這首充滿熱情和無與倫比的想象力的詩篇,就非常有意義了。
這首愛情宣言,大概寫在陶淵明十九歲的時候,這正是渴望愛情的年紀,也是為了愛情而赴湯蹈火的年紀。我們稱贊這首愛情宣言寫得好,并不是說陶淵明的熱情與勇氣,而是說他的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在這首賦的第三段,陶淵明一口氣提出了十個願望或者說是十大誓言,每一個誓言,都對女孩子有極強的殺傷力。
激清音以感餘,願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緻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甯,魂須臾而九遷: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鬓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願在眉而為黛,随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禦,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于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辍音!
陶淵明說,為了愛情,他願意:
第一願:願化作她上衣的領襟,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發出的香馨,可惜羅緞的襟衫到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隻怨秋夜漫漫天光還未發白!
第二願:願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帶呵,束住她的纖細腰身,可歎天氣冷熱不同,又要脫去舊衣帶而換上新的!
第三願:願化作她發上的油澤,滋潤她烏黑的發鬓在削肩旁披散下來,可憐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經受苦煎!
第四願:願作她秀眉上的黛妝,随她遠望近看而逸采張揚,可悲脂粉隻有新描初畫才好,卸妝之時便毀于烏有!
第五願:願作她卧榻上的蔺席呵,使她的柔弱軀體安弱于三秋時節,可恨便要用繡錦代替蔺席,一長年後才能再被取用!
第六願:願作絲線成為她足上的素履,随纖纖秀足四處遍行,可歎進退行止都有節度,睡卧之時時隻能被棄置在床前!
第七願:願在白天成為她的影子,跟随她的身形到處遊走,可憐到多蔭的大樹下便消失不見,一時情境又自不同!
第八願:願在黑夜成為燭光,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煥發光彩,可歎日出大展天光,登時便要火滅燭熄隐藏光明!
第九願:願化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涼風,可是白露之後早晚幽涼,隻能遙遙望佳人的襟袖興歎!
第十願:願化身成為桐木,做成她膝上的撫琴,可歎一旦歡樂盡而哀愁生,終将把我推到一邊而止了靡靡樂音!
是什麼讓隐士陶淵明竟然如此熱烈如此癡狂?是愛情的力量!在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來臨之前,正在擁有愛情和準備擁有愛情的朋友,看了陶淵明的十大願望,想必會心有戚戚焉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