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芷沐,80後職場寶媽,二級心理咨詢師,愛閱讀寫作,愛心理學。
用心理學理解人生,用閱讀充盈思想,用文字記錄生活,用學習保持成長。
歡迎關注我,一起理解人生,一起學習做合格的父母。
上一篇分享了艾米2-3個月的一些變化,今天繼續。
很快到了100天,百日在古代也是很重要的日子。
以前的醫療條件比較差,孩子容易夭折,三個月之前都是坎。
所以孩子長到百日,意味着基本擺脫早夭之患,是值得慶祝的事。
在傳統文化中,“百”象征着圓滿,所以人們有在孩子100天時慶祝的風俗,叫“過百歲”或“過百日”。
從古至今,雖然各地的風俗不同,慶祝的方式各異,但希望孩子長命百歲,無病無災,健康成長的初心是一樣的。
這樣說來,我們是沒有很多傳統風俗的家庭。
百日這一天,沒有特别的儀式,我為了來個儀式感,就自己在家給艾米拍了幾套百日照。
俗語說,“一個月紅孩兒,兩個月毛孩兒,三個月看孩兒”,意思是孩子長到三個多月時更惹人喜愛了。
的确如此,這時的艾米,長開了一些,眼睛和睫毛都長了一點,臉上的肉也多一些了。
在發育方面也在一點點變化,除了之前那些常規的互動,開始增加了俯卧擡頭訓練,不過時間還不是很長。
我們百日沒有特别的儀式,不過婆婆說閩南這邊有”做四個月“的風俗。
要穿金戴銀,穿外公外婆送的首飾衣服,所以我們換上了新衣服,戴上了外公外婆送的銀手環腳環,還有姨姨們送的金手鍊,玉等。
要買12個或24個酥餅用紅絲繩串起來,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垂在胸前,意味着收口水。
還要坐“椅轎”,要用肉在孩子的嘴巴上劃過,意味着“開葷”。
艾米還在這天被剃了光頭,本來就很像男生的她,更像男孩子了。
她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在各種儀式中度過了她的第四個月。
想想傳統文化真挺有講究的,每個動作都有不同的蘊意,很有意思。
隻可惜,現代人覺得麻煩,很多風俗都已經省略了,方言也是如此。
我們都是閩南人,因為普通話的普及,很多00,10後都不太會講閩南語了。
我覺得挺可惜的,所以特别交代了家人,還是要在家多講閩南語,創造語言環境,讓艾米學會講閩南語。
4-6個月,似乎沒有什麼特别的事。
不過這時的艾米已經很好玩,我那時試着加了一些早教遊戲。
把她放在紙箱裡轉圈圈,鍛煉空間感和平衡能力。
讓她抓各種彩帶,和不同材質的東西,接觸色彩,練習抓握。
開始跟她玩躲貓貓,看來這真的是所有孩子的真愛,百玩不厭,每次都玩得哈哈大笑。
用毛巾讓她滾來滾去,感統訓練。
還做了魔力瓶,把各種彩色倒在瓶子裡,裝點水,既有色彩,又有聲響,艾米很感興趣。
總之,用各種小遊戲跟艾米玩,很是開心。
接下來就是6個月了,剛好新的一年到了,6個月的艾米又有什麼大的變化呢?
明日繼續。
#母愛是一個圓##育兒##頭條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