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民風民俗?中國各地方言,保存古代漢語成分的多少,是有地域差異的一般說來,南方地區(主要是東南一帶)的吳閩粵等方言保存古代漢語成分遠較北方官話為多敝鄉是浙江東部,古越國之地,方言屬吳語宋室南播杭州(臨安),帶去了宋朝北方官話,以至于今天我家鄉人民口中,仍然使用着不少跟宋代故事、明代人創作的《水浒傳》意思和用法都幾乎完全一樣的詞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水浒傳民風民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各地方言,保存古代漢語成分的多少,是有地域差異的。一般說來,南方地區(主要是東南一帶)的吳閩粵等方言保存古代漢語成分遠較北方官話為多。敝鄉是浙江東部,古越國之地,方言屬吳語。宋室南播杭州(臨安),帶去了宋朝北方官話,以至于今天我家鄉人民口中,仍然使用着不少跟宋代故事、明代人創作的《水浒傳》意思和用法都幾乎完全一樣的詞語。
随手舉一些例子——
吃:敝鄉跟《水浒傳》一樣,茶、酒都說“吃”,而不是“喝”或“飲”。
下半世:《水浒傳》:“(王婆):‘我娘兒兩個下半世過活都靠着押司……’”。敝鄉也說“下半世”,不說“下半輩子”。
物事:《水浒傳》:“(宋江):‘我還有一件物事做一處放着,以此要去取。’”又“(閻婆惜):‘天教我和張三買物事吃。’”敝鄉也不說“東西”,而說“物事”。
家私:《水浒傳》:“(宋江):‘……我将家私變賣一百兩金子與你,你還了我招文袋。’”家私,家産。敝鄉也稱家産為“家私”。
住不牢:《水浒傳》:“因此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谷縣紫石街賃屋居住。”住不下去,敝鄉亦說“住不牢”,不說“住不下去”,“呆不下去”。
大蟲:《水浒傳》管老虎叫“大蟲”,敝鄉亦然。
湯:《水浒傳》:“……燕青、李逵起來,問店小二先讨湯洗了面……”。敝鄉也管熱水叫“湯”。
洗面湯:《水浒傳》:“(潘金蓮)‘慌忙起來燒洗面湯,舀漱口水,叫武松漱了口面……’”。敝鄉也稱洗臉熱水為“洗面湯”或“面湯”。
腳湯:《水浒傳》:“酒保一面煮肉打餅,一面燒腳湯與呼延灼洗了腳……”。又,“(薛霸)‘又叫盧俊義去燒腳湯。’”敝鄉也管洗腳熱水叫“腳湯”。
掇:《水浒傳》“(武松)掇條杌子自近火邊坐地。”敝鄉也管“搬(凳子)”叫“掇(凳子)”。
落肚:《水浒傳》:“那婦人也有三杯酒落肚,哄動春心……”。敝鄉也管飲食進肚叫“落肚”,說“三杯酒落肚”,不說“三杯酒下肚”。
橫頭:《水浒傳》:“武松掇條凳子,橫頭坐了。”邊上,側面,敝鄉也說“橫頭”。
央:《水浒傳》:“你便出銀子央我買。”央,央求,敝鄉也說。
箸:敝鄉跟《水浒傳》一樣,兩根竹木做的吃飯家夥,不說“筷子”,而說“箸”。
休要:《水浒傳》:“(潘金蓮):‘拙夫是無用之人,官人休要笑話。’”不要,敝鄉也說“休要”,隻是兩個字常常讀得急促,合為一個音節。
小猢狲:《水浒傳》:“(郓哥對王婆):‘我是小猢狲,你是馬泊六!’”敝鄉也以“小猢狲”蔑稱小孩子。
鑿栗:《水浒傳》:“那婆子揪住郓哥,鑿上兩個栗暴。”敝鄉也管彎曲手指敲擊人的頭頂為“鑿栗”或“栗鑿(音似棗)”。
折:《水浒傳》:“(徐甯):‘梅香,你來與我折衣服。’”敝鄉亦管疊衣服為“折”。
胡梯:《水浒傳》:“(時遷)下得胡梯,從裡面直開到門外。”敝鄉亦管樓梯為“胡梯”,樓梯台階叫“胡梯格”。
價:《水浒傳》:“(馬)雪練也似價白,渾身并無一根雜毛……”。這樣的結構助詞,敝鄉也說“價(嘎音)”,不說“的(地)”。
怎生:《水浒傳》:“(盧俊義):‘怎生不見我那一個人?’”敝鄉也說“怎生”,不說“怎麼”。
日腳:《水浒傳》:“(店小二)大哥休怪,正是要緊的日腳,先得說明白最好。”敝鄉亦管日子叫“日腳”,也叫“日節頭腳”。
……
【後記】
倘若仔細、全面地搜索一遍《水浒傳》,今天敝鄉還在使用的相同詞語一定還有很多很多。
别處方言,當然也會使用着一些跟《水浒傳》相同的詞語,但我估計,像台州方言使用着這麼多跟《水浒傳》相同的詞語,應該是不多的。
作為一個研究語言文化的學者,我隻能說:浙江東部台州一帶的方言,由于宋室南遷的曆史原因,保存了不少跟宋朝官話有直接關系的詞語。但是,作為一個從小愛讀《水浒傳》、童心未泯的人,我卻不能不為自己家鄉的方言中使用着這麼多跟《水浒傳》相同的詞語,感到自豪,感到振奮,感到神旺——仿佛梁山好漢的俠義精神附體上身一般。
來源:中國台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