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種水果之中,葡萄是佼佼者。它的栽培曆史最早、種植面積最廣、全球産量最多、保健功效最高。
葡萄為葡萄科多年生藤本攀緣植物,考古學家與植物學家考證認為,人類栽種葡萄的曆史迄今至少有四千多年了,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為地中海和裡海沿岸一帶,因葡萄對生長環境适應性較強,距今兩千多年前起,它被陸續傳播到五大洲許多地方,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已成為葡萄與葡萄酒最大的生産和消費地區。
中國境内,野生葡萄早已有之,境外良種葡萄之傳入中國,據西漢司馬遷《史記》載說是張骞出使西域時帶回:“大宛(位于中亞,果蔬盛産葡萄、苜蓿等)......有葡萄酒,富人釀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漢使取其實來......”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記述:“(葡萄)實出大宛,張骞所緻,有黃、白、黑三種,成熟之時,子實逼側,星編珠聚,西域多以釀酒......”明代李時珍解釋葡萄名稱說:“葡萄《漢書》作蒲桃,可以造酒,人酺飲之,則陶然而醉,故有是名。”酺飲為聚會飲酒之意。
葡萄的性味和治病功效
對于葡萄的性味,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高度評價良種葡萄“甘而不饴,醉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他方之果,甯有匹之乎?”(《魏文帝集》)
對于葡萄的治病功效,漢代及其後的中醫文獻屢有述及。《神農本草經》說:“蒲萄味甘平,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而饑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名醫别錄》說葡萄“逐水,利小便”。明代《滇南本草》說葡萄“大補氣血,舒筋活絡......汁治咳嗽。”
葡萄的營養成分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者們對葡萄及其制品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獲得了更多相關知識,發現并證實了它們對人體保健抗病的更廣泛作用、更良好之功效。
葡萄品種繁多,一般而言,成熟的鮮葡萄含水分65%~85%,糖類(主要為葡萄糖、果糖)15%~25%,有機酸(主要為蘋果酸、酒石酸)0.5%~1.5%,其他成分有蛋白質、維生素(A、B1、B2、B12、C、E等)、食物纖維、卵磷脂、檸檬酸、礦物質與微量元素(鈣、磷、鐵、鉀、鈉、鎂、硒、錳)。紅葡萄和紫葡萄含較多的色素與單甯。葡萄上述各種成分不同程度補充了人體所需,對維護生理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以及美容等,均有裨益。
葡萄幹
葡萄幹與鮮葡萄比較,水分減少很多,維生素也有所損失,其他營養價值基本相似,而有些成分如鉀、鐵、硒、磷、錳的含量之比重卻有所增高,所以某些保健價值也相應提升。病後體弱,頭暈乏力者,早、晚嚼食紫葡萄幹30克,是一種有益食療。還有人認為,長時間操作電腦者,适量嚼食葡萄幹,有助于減輕疲勞和眼澀。有學者認為,葡萄幹含有齊墩果酸、桦木醇、白桦脂酸等5種抗氧化植物素,能減緩引起齲齒和牙周病的細菌滋長,并防止細菌長時間粘于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因而減少發生蛀牙。
葡萄皮和葡萄籽
葡萄皮和葡萄籽,尤其是後者,含有豐富的原花色素,科技界從葡萄籽中提取、濃縮的原花色素,是曆史上迄今發現并成功地取自植物中的最高效抗氧化劑之一。它具有多方面的優點:易被人體吸收;促進人體對維生素C再利用;高效清除人體内的自由基;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服用上述物質後,将明顯增強體質,改善腦神經、心血管、呼吸、消化、排洩、生殖、五官、皮膚、肌肉、骨骼 、關節以及抗病、抗過敏等各方面功能。
葡萄酒
紅葡萄酒含較多量類黃酮物質,有抗氧化作用,并延緩細胞老化。研究者認為,若長期每天恰當地飲用葡萄酒1~2小杯,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益。還有,葡萄酒中所含離子化的酸,有利于蛋白質消化;單甯酸能促進消化道黏膜絨毛蠕動,減少便秘;葡萄酒中的B族維生素,有助于激活機體活動,并調節激素分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