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正視并接納自己的情緒

正視并接納自己的情緒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2 18:45:28

我是帆哥,為你分享情感、情緒和心靈療愈方面的幹貨,私信我回複“6”,送你一份超實用心靈療愈手冊!

《楞嚴經》說:“一切衆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于本心,為物所轉,故于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正視并接納自己的情緒(如何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1

這幾句經文,就不翻譯解釋了,因為一旦翻譯,就會有偏離本意的地方。感興趣的話可以多體會一下裡面的智慧。

心能轉物,其實就相當于可以快速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情緒是怎麼産生的。

行為認知療法中對情緒的描述是這樣的: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

我們舉個簡單例子進行說明。如果你是一個特别在意公衆環境衛生的人,那麼當你看到别人在亂扔垃圾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你也是一個經常亂扔垃圾的人,覺得公共環境跟我沒關系,那麼當看到别人在亂扔垃圾,你還會生氣麼?

這個簡單的例子就說明了情緒的來源是我們某些固有的認知。正是因為有着不同的認知,才有了各種各樣性格的人,才有了我們各種各樣的情緒。

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原來對于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這是因為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不一樣。而之所以看法不一樣,是因為他們的認知不一樣。

正視并接納自己的情緒(如何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2

這就是行為認知療法的理論模型。但是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果認知是導緻心理問題的根源,那麼為什麼我們無法通過學習正确的認知來改善自身呢?或者說為什麼我們固有的認知很難改變呢?

比如有原生家庭陰影的人,成年後完全知道其實父母已經沒辦法傷害自己了,但是“家庭是痛苦的”“父母是不愛我的”這種認知為什麼還會一直存在呢?

為什麼這些簡單的認知會存在這麼久,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來說一說認知到底是怎麼産生的。

還拿原生家庭陰影來舉例子。當一個孩子在面對父母無休止的争吵和打鬧時,他會很難過,會形成一些認知,比如“吵架是不好的”,“父母是不愛我的”等等。

那麼為什麼産生這些認知呢?這是因為這個孩子需要“和睦的家庭”和“愛自己的父母”。正是由于有這種需要,當争吵來臨時,這種需要無法得到滿足,就會帶來痛苦。

這個時候大腦就就出來工作了,大腦會跟我們解釋這種感受,從而讓我們能夠得到一些緩解。大腦會說“這都是大人的問題“,”家庭就是這樣“,”爸爸媽媽不在乎我“。至此,認知就産生了。

也就是說那些導緻我們深陷負面情緒的認知,是由于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才産生的。如果我們無法接納自己的“需要”,這個認知就會根深蒂固的存在,心理和情緒問題也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

那麼到底怎樣完成情緒自救呢?

那麼我們如果想要解決自己的情緒,就應該按照“情緒→認知→需要”這個層面跟自己進行探讨。

我的情緒是什麼?之所以有這樣的情緒,是因為我的什麼想法?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有什麼需要?

如果你能通過這三個問句,來梳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種種情緒,你就開啟了一個真正的“修身”之旅。國學經典《大學》中說“修身在正其心”,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的建議,盡量提醒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這樣去思考情緒問題,也可以通過情緒日記的方式來進行,一定要按照之前所提的三個問題來進行自我剖析哦。當然,你也可以在本子上畫一個三列的表格,第一列描述情緒,第二列寫下情緒背後的想法,第三列分析自己的需要。

這種思考的方式,就相當于把情緒問題歸因于了我們自己,相當于從“外求“轉向了”内求“,自然也就能完成從“為物所轉”到“心能轉物”的蛻變。你終将會成為一個内心強大的人。

我是帆哥,為你分享情感、情緒和心靈療愈方面的幹貨,私信我回複“6”,送你一份超實用心靈療愈手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