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高中時,我喜歡打遊戲的表哥說:打遊戲不必太高調(原話用詞是裝A),耳機音質更重要。現在我已搞機多年,對此深以為然。
如果你也是台式電腦遊戲玩家,像我一樣喜歡吃雞戰地聽聲辯位,請你記住2點:一,優先選頭戴式7.1虛拟聲道,這類電競耳機已經做得非常成熟,很少坑人;二,預算不多的話,不要嘗試TWS!相信我,廉價的無線會讓你後悔萬分,老老實實選有線版,根本不用考慮延時高低。
現在已經是2022年,選購時除了音質解析力之外,還要注意佩戴是否舒适,太悶的不要,半小時就感到壓頭累脖子的也不選,不然打遊戲你會很糟心。
對于我來說,實力要得,個性也不能缺,如果這隻電競頭戴式看上去夠酷,價格又不跑偏,我也斷然不會拒絕。雖然再多的光效也是秀給别人看的,但整體分數不低,顔值也俊的話,就不必多糾結了。你隻需要注意篩除那些華而不實的RGB,除了燈效之外啥啥都不行的,直接叉出去。
這篇小文,給大家秀一下我用了很久的钛度“夜虹之眼”。聽名字看外觀,RGB幻彩背光這麼燦爛,钛度挺會起名字的。刨除這些華麗,它有40mm動圈高解析,7.1環繞虛拟聲道,全指向拾音麥,一共也沒超過三百塊,值不值,你自己掂量,反正我是1年半前買的,而這貨至今還未下架。
既然是“老貨”,我也就不必逐項标明參數,下面照片均為實拍,大家可當做圖賞,文末我會重點說說體驗。
側面看,未通電時,裂縫式側面觀感。
頭梁與耳機過渡處細節。
耳機出線位置的緩沖設計和麥克風位置。
頭梁的設計,采用分段式的懸浮頭墊,外側皮革有TAIDU标志,舒适感不錯。
音量調節處,撥輪式,在右耳一側。線纜1.5米長,單USB插頭,附贈魔術綁帶。
全指向麥克風角度可萬向調節,并且支持語聊降噪,團戰必需。
大LOGO作為“夜虹之眼”的中心,觀感沒得說。四周的裂紋式RGB也蠻有視覺張力。
當初還可以選黑紅、黑藍的版本,但我的最終決定并未後悔,畢竟這種利落的鑽石切割RGB更能讨好眼球。
自帶USB線纜,既可以說是遺憾,也可以說是這個價位理所當然的選擇。最後幾張照片Po給大家,請純淨欣賞。
說話算話,重點說說遊戲體驗。
身為電競指向,钛度夜虹之眼采用了40mm環繞立體聲發聲單元,生物複合振膜,重低音效果實際聽感不俗。内置升級版的專業遊戲芯片,7.1虛拟環繞聲道效果不錯,實測聽聲辯位迅捷靈敏,遠處的細微動靜也能聽見,作為兩三百的吃雞耳機,這它是夠格的,非要拔高,那得加錢。平時聽歌音質尚可,能與同價位TWS耳機打個平手,不做過多要求了。當然,平時戴它主要是用在射擊遊戲,體驗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遊戲體驗。缺憾也有,那就是不能自定義EQ。
語音通話這方面算是及格。畢竟我也用過更貴的頭戴式(無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這個價位的全指向麥钛度夜虹之眼已經做得很好,有較好的背噪抑制,向同伴傳遞指令不費力氣。隻是麥克不可拆卸,不想用時也得挂着。
我認為它的性價比不錯,不隻是因為音質和顔值,還有個關鍵點是佩戴不難受。究其原因有三。首先重量分布合理,耳罩隻是體積看着大,實際上并不重,因此很少有壓頭的感覺。其次,耳罩屬于那種貼耳但不悶熱的一類,親膚蛋白皮全包覆,内部空間大一些更易透氣,耳朵在裡面不會燥熱。再一個就是頭梁 懸浮島的的設計,可以分散一部分框架的重量,加上兩隻耳罩攏在兩個頭側的支點,耳機整體不會顯得很沉,戴時間長了不會感到頭沉脖酸。這樣的話,周末可以戴着它多打幾個小時遊戲。
這個佩戴感其實是很讓我感到意外的一點,懷疑是廠家叠代了幾個版本,摸透了老設計,延續一下,做個微調,再從單色做到RGB,避坑更容易。
綜上,這款耳機視覺上比較出挑,RGB是“視覺動物”的加分項,喜歡裝A的朋友可以鎖定一下。論音質,兩三百的檔位,不必太誇張,40mm動圈解析 重低音 全指向麥克風,對我來說已經及格,USB插線接電腦不用顧忌無線延遲問題,拖着一根線纜也是不得已為之,真要選無線頭戴式,沒個1k你就别想了。總之,如果你的預算在兩三百之間,以此為參考,足矣。
全文全圖皆為筆點酷玩原創實拍,這篇耳機評測就寫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
#頭條創作挑戰賽# #遊戲# #絕地求生# #CSGO# #電競耳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