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山東老畫家左士秀

山東老畫家左士秀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8-30 13:44:34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鄭芷南 許暢 發自山東高密

家堂畫,又稱“家堂軸子”,是我國民間一種曆史悠久的傳統繪畫表現形式。在高密市李仙莊村,李鳳琴和丈夫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堅持畫家堂畫的手藝人。當年,“村裡百八十戶人家都從事家堂畫創作。”随着機器印刷品的普及,這門當年許多家庭賴以為生的手藝逐漸走向沒落。經曆了這門手藝的輝煌到沒落,幾十年過去,李鳳琴夫妻倆手裡的畫筆仍未放下。如今,對他們來說,家堂畫除了是一種謀生手段,也是一份在民藝傳承道路上難以割舍的情懷。

山東老畫家左士秀(高密一對鄉村夫婦畫家堂畫四十餘載)1

民藝路上的“夫妻檔”

汽車緩緩駛入李仙莊村,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眼前的民俗藝術氣息愈加濃郁。李仙莊村毗鄰聶家莊,後者是著名的“中國泥塑之鄉”。雖然相比在名頭上稍遜一籌,但殊不知,李仙莊村也是一個民藝底蘊深厚的村子,早年間便以手繪家堂畫聞名當地及周邊地區。李仙莊村民間藝人李鳳琴告訴記者,鼎盛時期,“村裡百八十戶人家都從事家堂畫創作。”

從村裡的一條主幹道拐進一條胡同,在一棟普通的民居裡,李鳳琴與丈夫正在家裡的工作室創作。家堂畫尺幅較大,為了更好地開展繪畫,夫妻倆的工作室在空間上較尋常民居房間更為寬敞。記者現場看到,屋裡陳設比較簡單,除了畫作與工具,以及一張茶桌與幾把椅子,目之所及多是挂滿牆壁的各式家堂畫、撲灰年畫等,還有一些固定在木闆上或倚靠在牆根的尚未完工的畫作。

“今天已經畫了12個小時了。淩晨2點起來的,一直到現在。”對李鳳琴夫婦來說,如果沒有特别的事,在家裡畫畫已成為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二十多歲時,畫起來不知道累。特别是臨近年底,需要大量出作品,客戶要得也比較急,這種作息時間就是常态。”

李鳳琴告訴記者,平時作畫時,她與丈夫彼此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家堂畫繪制具有一定的圖像程式,雖然存在版樣之别,但内容形式差别不大,在很大程度上也為“流水作業”提供了可能。“他畫啥,我畫啥,他上什麼顔色,我上什麼顔色,都定好了。”在夫妻倆多年的默契配合下,一幅傳統手繪家堂畫的完成也便愈加“行雲流水”。

不辍畫筆四十年

家堂畫是高密當地傳承已久的民俗藝術。在藝術之外,家堂畫所承載的更多是一份民俗底蘊。每逢春節,高密家家戶戶在家中堂屋懸挂家堂畫,擺上一張案桌和供品來祭祀、追憶祖先,成為當地一項非常重要的習俗活動。

“我們家從我爺爺那輩就開始畫家堂畫。”今年54歲的李鳳琴對記者說,她的畫藝傳自父母,14歲時便開始在父母畫畫時學着打下手。當時,務農是家裡的主業,畫畫是副業。“那個年代,主要是在冬天畫,其他季節相對少一些。”後來,随着時代發展,家堂畫市場也在擴大,人們畫畫的時間也更靈活了起來。

李鳳琴與丈夫成家後,除了種幾畝地外,便開始逐漸以畫家堂畫為主業。當年,為了畫畫,在李鳳琴的堅持下,家裡專門蓋了一間南屋。“那時通訊條件不方便,他跑生意有時一連幾天沒有音訊,覺得不放心。”後來,李鳳琴成功勸說平時在外做生意的丈夫留在家裡一起畫畫。

當年,年輕的夫妻倆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作畫中去,通宵作畫成了常态。李鳳琴的丈夫對記者說,在更多的日子裡,“基本沒天亮起床過。很多時候3點左右就起來畫畫。”“這麼多年的規律一直這樣,也習慣了晚上熬夜加班畫畫。基本每天吃了晚飯也不出去,一頭紮進屋裡畫畫。但畢竟不如年輕時候了。”

“沒落的藝術”

回憶起當年手繪家堂畫火熱的行情,李鳳琴夫妻倆一時激動起來。“當時,一個人畫畫一天的收入,相當于一個大工幹兩天。現在就和正常出去打工差不多了。”“從膠州、平度、即墨、昌邑等地來收購家堂畫的客戶都會住在村裡,等着買畫。畫好的作品也不等裝裱,卷起來就帶走。”

“那時村裡很多人都在畫。條件有限,沒有專門的畫闆,就把畫紙用按釘釘在牆上,貼滿一屋子的牆壁。因為市場賣得好,也不用愁銷路。隻要能畫出來,就能賣出去。”李鳳琴表示,很多人剛過正月十五就來下訂單。集中來村裡收畫的時候,“都是一車一車地裝”。

“如果不是印刷品出來,現在手繪的家堂畫也會很好賣。”李鳳琴對記者說,2000年左右,印刷品進入市場後,對傳統手繪家堂畫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相比之下,後者在價格、效率上完全沒有優勢。

“很多之前畫畫的陸續都出去打工了”“當年一個村裡百八十戶都在畫,現在一個鎮上也找不出幾家了。”李鳳琴說,“對很多老百姓而言,印刷品看起來也很好,而且價格低,同時很多人對是不是手繪沒有特别要求,覺得有這麼個東西就可以。”

山東老畫家左士秀(高密一對鄉村夫婦畫家堂畫四十餘載)2

“夾縫中傳承”

談到堅持畫畫的原因,李鳳琴告訴記者,一是因為熱愛,二是因為年齡大了,也可以在家照顧家人。近些年,因為傳統手繪家堂畫市場需求大不如前,而且畫起來程序比較繁瑣,效率較低,李鳳琴現在也開始畫一些撲灰年畫。撲灰年畫作為一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是高密民間曆史悠久的傳統繪畫藝術形式,也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之一。

和另外一些民間藝術形式的傳承一樣的,除了如何打開市場,在傳承上的現實情況同樣令人擔憂。記者得知,在經濟壓力下,伴随着大量民間藝人逐漸改行,手繪家堂畫這門手藝的傳承情況也并不樂觀。“學畫家堂畫,三五個月是出不了徒的。”李鳳琴表示,“畫一段時間,筆拿得穩了,顔色畫得規範了,才能教畫眼睛。這也是畫人物時最重要的一步。”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得知,李鳳琴的子女“對畫畫都不愛好”。作為一名資深民間畫者,李鳳琴深知,“這門手藝往高了說是藝術”,但同時更是一種“吃飯的手段”。夫妻倆樸實地認為,如何達到客戶的需求是很重要的,“客戶要什麼樣的圖案我們就畫什麼”,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比較好賣”,“現在我們銷售主要靠老客戶”。

眼下,李鳳琴夫妻倆還在堅持畫着。“至少是個活兒,比打工自由點。”關于這門手藝的未來,他們好像也說不準。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張蕾 見習編輯 王之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