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是一種多種誘因導緻大腦細胞凋亡而導緻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多表現失眠、健忘、認知功能減退等多種臨床表現,并且是誘發老年癡呆、血管性癡呆、帕金森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嚴重損傷老年人生活治療,因此及時發現腦萎縮的臨床表現,積極進行對症治療非常重要。
60多歲的孫大爺是一名退休教師,平時在家就是喜歡讀書,身體一直還可以。最近幾個月,孫大爺明顯感覺自己記憶力變差了,經常忘記自己的鑰匙、手機到底放在哪裡了,但是他以為自己是沒有睡好,所以也沒有在意。前兩天,孫大爺明明在燒水,結果一轉身就忘記了,等自己在想起來的時候水壺都燒幹,幸虧沒有發生什麼嚴重意外,孫大爺知道自己是有健康問題,于是連忙前往醫院檢查。醫生給孫大爺進行了顱腦CT檢查,結果發現王他有腔隙性腦梗死,同時合并有輕度腦萎縮,于是醫生告訴孫大爺他頻繁的健忘就是因為腦萎縮導緻的,并且給他開具了對症治療的藥物,同時囑咐他雖然腦萎縮不能逆轉,但是規範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提高生活治療,囑咐孫大爺規律服藥,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孫大爺的症狀好轉了。
腦萎縮是臨床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好發于老年人,流行病學根據調查發現5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85%患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影響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腦萎縮的本質是多種誘因導緻大腦出現器質性萎縮,以至于中樞神經功能出現紊亂,早期多表現為輕度的健忘、頭暈等,許多人并不在意,但是伴随着病情加重,中重度腦萎縮患者會繼發嚴重的認知行為障礙,甚至逐漸失去自主生活能力,并且可以誘發老年癡呆、血管性癡呆、腦卒中等多種疾病,因此針對腦萎縮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一、腦萎縮的發病機制和特點大腦是人體的神經中樞,其本身是由億萬神經細胞及其突觸組成,控制着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大腦的外形像一個核桃仁,表面分布着許多的溝溝坎坎,臨床上将大腦皮層表面上凹進去的地方稱之為腦溝,而凸出來的地方被稱為腦回,正常情況下腦溝與腦回之間的間隙不大,從而讓整個大腦充盈飽滿,這是因為大腦皮層表面分布這大量的神經元細胞,正是這些神經元細胞控制着身體的各個系統的正常功能。但是如果神經元細胞受到損傷,導緻大量神經細胞出現萎縮、凋亡等病理性反應,就會導緻腦回與腦溝之間的間隙變大,大腦在CT造影下就會顯得空隙變大,而這種疾病就是腦萎縮。
臨床上将造成腦萎縮的原因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随着年齡的變化,大腦細胞會出現不可逆性的萎縮和功能退化,特别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發生腦萎縮的比例高達70%,目前造成生理性腦萎縮的原因尚不明确,供血不足、細胞代謝減退、神經細胞自我凋亡等都可能是原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生理性腦萎縮往往多為輕度腦萎縮,臨床也僅僅表現為頭暈、頭疼、失眠等不适,不會出現明顯的認知行為障礙和情緒變化,許多患者僅僅是在進行腦部影像學檢查後發現自己存在腦萎縮,針對這種生理性腦萎縮可以動态觀察,改善生活習慣即可,往往不需要特殊幹預。
病理性腦萎縮的形成原因往往是多樣的,特别是在既往有腦梗死、腦出血、腦外傷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中容易出現,這是因為這些疾病會直接對中樞神經細胞造成器質性損傷,而神經細胞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會導緻大量神經細胞凋亡,進而導緻腦萎縮。
其次,慢性腦供血不足也是造成腦萎縮的危險因素,如頸動脈斑塊、椎動脈狹窄等,長期的缺血、缺氧會對導緻神經細胞發生壞死、凋亡,進而誘發腦萎縮。
最後,酒精和藥物也是誘發腦萎縮的重要危險因素,特别是精神類藥物,如安眠藥、抗抑郁藥等,這些藥物大多會直接作用于神經元胞體,長時間使用就會導緻神經細胞發生不可逆性損傷,這也是為什麼酗酒的人群往往容易發生頭疼、頭暈、健忘等症狀的原因。病理性腦萎縮發展較快,并且會出現嚴重的健忘、行為能力減退、認知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
針對這種病理性腦萎縮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積極将病情控制在早期,延緩病情發展。
二、注意腦萎縮的4種早期臨床表現腦萎縮是一種慢性的退行性中樞系統疾病,其病程往往較長,但是由于早期症狀并不典型,因此經常被患者忽視,甚至認為既然腦萎縮不可逆就不需要治療,其實這是不對的,早發現、早幹預是防治腦萎縮的原則,如果你出血以下幾種症狀,其可能就是腦萎縮的早期臨床表現。
1、記憶力逐漸減退
健忘是腦萎縮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之一,但是其早期往往症狀較輕,如出現忘記鑰匙、手機等日常物件,但是經過回憶後可以記起來,這種記憶力的減退往往較輕,所以也非常容易被忽視;但是伴随着病情加重,患者會出現頻繁遺忘近期的事情,如明明自己在做飯或者燒水,但是轉頭就忘記,或者剛剛答應的事情,轉身就不記得了,這種表現往往是病情加重的标志,表明記憶力已經出現明顯減退,一定要進行幹預。
2、頑固性的頭昏、頭暈和失眠
腦萎縮的早期患者多伴有反複發作性的頭昏、頭暈,或者伴有失眠、精神不振,而且這種表現往往在疲勞後加重,但是休息後可以減輕。但是伴随着腦萎縮程度的逐漸加重,頭暈、頭昏、失眠的症狀也會發作得越來越頻繁,甚至會伴随有眩暈、惡心感等神經系統障礙導緻的症狀,但是這些症狀缺乏代表性,容易與頸椎病、耳石症、腦供血不足等相混淆。
3、情緒和性格變化
早期腦萎縮的患者會伴随有情緒和性格的變化,多為性格多疑、抑郁,并且伴有明顯的偏執,性格也會從原本的喜歡熱鬧轉化為喜歡安靜、獨處,但這種性格的變化患者本身往往是不知道的,因此并不會因此進行就醫,但是家裡人會感覺患者性格和情緒變化明顯。
4、多髒器功能異常
大腦是控制人體的中樞器官,因此一旦發生功能減退往往會影響多個髒器功能,其中四肢的運動功能異常最為常見,多伴有四肢麻木、運動協調性下降、精細動作功能減退等;其次,許多患者會出現消化系統功能減退,出現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便秘、腹痛等症狀;最後,泌尿系統也是早期出現功能異常的系統之一,患者多表現為尿頻、夜尿,甚至出現遺尿等症狀,但是這些症狀多不具有典型性。
三、科學服用5種藥物防治腦萎縮雖然腦萎縮不可逆轉,但是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治腦萎縮的重要原則,其中藥物是臨床防治腦萎縮的主要方法,也是方法之一,通過規範的藥物治療可以改善大腦供血、營養神經、促進腦細胞代謝等,從而有效延緩和改善腦萎縮患者的多種臨床症狀,臨床上常用以下5種藥物來防治腦萎縮。
1、氟桂利嗪
氟桂利嗪是臨床常用的擴張腦血管的藥物之一,其本質為一種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可以通過阻止過量的鈣離子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進而防止細胞内部的鈣離子超載,進而促進血管舒張,解除血管痙攣狀态,改善大腦供血。但是臨床上不建議長期口服氟桂利嗪,因為長期口服氟桂利嗪會誘發頭暈、頭疼等血管擴張導緻的不良反應,其次,少數患者在服藥期間會出現四肢麻木、肢體震顫、運動失調等,這其實是氟桂利嗪導緻的椎體外系反應,但是停藥後多可以緩解。
2、奧拉西坦
奧拉西坦是臨床常用的促進腦細胞能量代謝的藥物,其可以促進腦細胞内線粒體的能量代謝,産生更多的三磷酸腺苷,同時可以提高細胞器對于能量的利用率,同時奧拉西坦可以促進乙酰膽堿等多種神經遞質的合成和傳遞,從而有效提高神經功能,同時可以促進神經細胞的修複,有效改善腦萎縮患者的認知力和學習能力。但是服用奧拉西坦容易出現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導緻頭痛、頭暈、失眠等多種不良反應,但是大多可以耐受,停藥後即可消失,極少數患者對于奧拉西坦過敏,會出現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這種情況則應停藥,改用其他藥物。
3、胞磷膽堿
胞磷膽堿是臨床常用于治療腦萎縮的常用藥物之一,其可以有效改善腦細胞的代謝水平,保護腦細胞功能和結構的完整性,同時胞磷膽堿具有改善循環的作用,其可以降低血液的粘滞水平,促進大腦供血,從而對于改善腦細胞的缺血、缺氧具有一定作用。但是服用胞磷膽堿容易引發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如食欲減退、腹痛、腹脹等;其次,既往有癫痫的患者慎用,因為會有誘發癫痫發作的風險。
4、尼麥角林
尼麥角林是一種麥角堿衍生物,臨床常用于改善大腦供血,其可以有效抑制血管上的α受體,解除血管痙攣轉頭,改善供血;其次,尼麥角林還可以同時改善大腦細胞的能量代謝,促進多種神經遞質的生成和傳遞,維護大腦正常功能,是防治腦萎縮的主要方案之一。但是臨床不建議長期口服尼麥角林,因為長期口服容易導緻出現低血壓、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這其實是與頭面部血管舒張所導緻;其次,長期口服尼麥角林容易導緻血尿酸水平上升,誘發痛風、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應。
5、維生素B族
維生素B6、葉酸和維生素B12等B族維生素是臨床常用于防治腦萎縮的治療方案之一,特别是對于早期的腦萎縮具有明顯的改善和延緩發展作用,這3種維生素可以相互協做,不僅可以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減輕腦細胞的損傷,同時還具有保護中樞神經系統、促進神經遞質釋放和改善能量代謝等多重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用于防治腦萎縮的用量往往較大,因此不建議長期口服,同時服用過程中要注意可能的不良反應。
随着我國老齡化程度的逐漸加重,患有腦萎縮的人群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雖然腦萎縮本身不可以逆轉,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進行治療,及時發現,及時幹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延緩病情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用藥方案不同,建議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其次,藥物治療僅僅是防治腦萎縮的一部分,及時改善生活習慣,平時多用腦、多動腦是關鍵,同時還要積極防治基礎疾病,從而從根本上防治腦萎縮。
圖片來自于網絡,侵删
謝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請麻煩點個贊或者收藏,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相關問題,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們,謝謝。想要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關注小五的頭條号——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關注、不迷路呦
#了不起的中國醫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