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7:17:07

在民間,但凡有一技之長的工匠,不管是泥瓦工,還是補鍋匠,我們一般都稱手藝人,尊稱“師傅”。

老百姓或許瞧不起達官貴人,但日常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師傅”,農具壞了得找鐵匠修,房子壞了要找泥瓦匠幫忙,所以不管天南海北都格外尊重手藝人,指望他們幫自己解決問題。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行行師傅争第一)1

因為一技之長受到尊重,手藝人大多擁有群體優越感,因此有“千田萬地,不如一技在手”、“大旱三年餓不死手藝人”的說法。

雖說手藝人在民間地位高,帶着工具走遍天下都吃喝無憂,但不同專長的手藝人之間也相互較勁,争個地位高下。

例如在南方,諸行師傅之中鐵匠的地位最高,其次是石匠、泥水匠、木匠、制瓦匠。如果主家蓋新房,請各位師傅赴宴。鐵匠穩定坐上席、制瓦匠坐下席。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行行師傅争第一)2

别小看這種座位排列,裡面有大說頭。

民間傳說,制瓦匠的祖師當初跟魯班學藝時不用心,又嘴饞騙錢,被魯班趕走師門,所以排行最低。

值得一說的是,裁縫、篾匠雖然也是“師傅”,但一般不會與鐵、石、泥、木諸匠同席。

傳說,裁縫的祖師爺是周武王的宮婢,身份比石匠木匠的祖師爺魯班明顯低一等,而篾匠則被認為是“小媳”出身,幹活大多蹲在地上,被鄙稱為“篾烏龜”。所以這兩個行當在“師傅”中排位相對靠後。

雖然石匠、木匠、泥瓦匠都拜魯班為祖師爺,但進門有先後,地位有高低,魯班的大徒弟是石匠,二徒弟是泥瓦匠,三徒弟是木匠。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行行師傅争第一)3

中國人講傳承論輩分,雖然是同門師兄弟,但座位不能含糊,石匠坐上位,泥水匠坐二位,木匠坐二位。

不過,凡事沒有絕對。在有的地方,傳說大徒弟是木匠,二徒弟是泥瓦匠,三徒弟是石匠,吃飯時木匠又坐在首席。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因為沾了祖師爺魯班的光,木匠在各地排名都不低,但總有一些行當不服氣,編出了各種有趣的傳說故事,先拔得頭籌。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行行師傅争第一)4

就拿剃頭師傅說吧,雖然早在清朝以前,就有了剃頭行當。朱熹在提及《詩·周頌·良耜》中的“其比為栉”就專門解釋:“栉,理發器也。”

由此可見,早在宋朝時間,就有了理發師,但當時理發主要是打理頭發,以梳頭為主,目的讓頭發顯得更加整齊,所以理發師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屬于三教九流的末行,連上桌的資格都沒有。

可到了清朝,由于推行“剃發令”,理發師捧着“奉旨剃頭”的招牌,搖身變成了香饽饽,連皇帝也得乖乖能由他們摸,所以自诩天下第一行,走到都要求坐上席,其他師傅們還無話可說。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行行師傅争第一)5

雖然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業之間無高下貴賤之分,但人活世間哪能沒有心氣,幹一行愛一行,自然希望自己的行業最尊貴,排在其他行業之前。

所謂“人争一口氣佛受一炷香”就是這個道理,大家争排名,其實争來争去,不過圖個臉面光彩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