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食堂吃飯看見設立的考研專用窗口時,我才意識到又是一年考研時。不覺間,在大學這已經是第三年了。
大一,我以為大學就是我學習路上的最後一關,隻要大學畢了業,就不會再有上學這麼“痛苦”的事情了。
那時候的我,不知道什麼是考研、考編、考公,天真的以為大學畢了業就什麼都不用擔心了。
我用了“四分之三”的大學時光慢慢了解到“學無止境”的意思,大學原來隻是另一個開始。
隻是,從一開始的懵懂與茫然到最後的決絕與堅定,需要我們四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因為它值得。
刷到這個熱搜的時候, 我也回憶了一波自己虛度了差不多三年的大學生活,除了不可控制的“橫向生長”外,覺得大一到現在大三了,好像也沒有什麼其他區别。
但當我點開這條熱搜話題,我才意識到,相比于大一的時候,現在的我像是失去了奮鬥的動力一樣,無欲無求,對事都抱着“懶得搭理”、“佛系”、“随緣”的态度,不禁感歎微博上的對比圖完全是真實寫照啊!
我好像不再對新事物滿懷希冀和期待了,開始逐漸沉迷在“初老”的怪圈裡。大學這幾年,我們都發生了什麼?
01
在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這些專業課上,我們不會再提前很久去教室物色一個好的位置,隻為了離老師近一點。
甚至,我們早去教室隻為了坐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逃避老師關懷的眼神。
在上個星期三的早上,喊醒我的是小陳的驚呼:“7:51了!快起床!要來不及了!”
宿舍四個人瞬間清醒,以最快的速度沖向教室。
我們是早上8點的課。
跑得匆忙,襪子也沒來得及穿,更别說還記得要帶書和筆。我們幹坐在座位上,桌子上幹幹淨淨,什麼都沒有。
我們在大三的7:51匆忙跑向教室,開始麻木,不以為然。
大三了,年齡大了,我們是真的“懶”了,隻是不願意承認罷了。
02
媽媽在我上大學前常說一句話:“等你上了大學,你想怎麼玩都可以,媽媽不會多管你的。”
事實上确實如此,離家上大學的孩子大概半年才能回一次家,父母确實管不到了。
在大學裡,我們才真正的以“成年人”的身份開始生活,大學的老師也不會一天到晚逼我們學習,甚至一學期隻有在開學初和學期末才能聽到班主任說一兩句“注意安全”。
沒有人再管我們的學習了。
我的朋友們也越來越相信玄學的力量,考前甯願轉發各種不靠譜的錦鯉護體,請求低分飄過,也很少願意花時間去泡圖書館。
我們恨鐵不成鋼的厭惡自己現在的狀态,卻找不到那種奮發的動力,不知道該往什麼方向努力,也沒有付出實際行動來改變自己現在的生活樣子。
03
大學的這三年,很多事情都在無形中消磨着我的熱情和好奇,面對列表裡很多陌生的好友,我開始重新考量我列表裡的好友。
除了部門常規工作的交流需要外,我清楚的知道哪些才算得上是朋友,不再因列表裡噌噌上漲的好友數量而驕傲,開始把自己的交友圈不斷地縮小。
慢慢地,我有了一個習慣——不定期清一波列表。
删掉那些不熟悉的,還有一些好久沒再聊過的人。
留下的朋友是越來越少了,但我更加明白他們對我而言與衆不同的意義了。
04
好像有很久,我沒能好好跟着專業課老師專心記下一節課的筆記了。大一那個總能在5:30醒來的自己,卻在大三的7:51裡跌跌撞撞。
好像有好久,我沒能靜下心來泡在圖書館好好學一下落下的知識。大一那個一大早等圖書館開門的自己,現在卻執迷于錦鯉的力量。
好像有好久,我沒參加社團組織的活動了,也不想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
大一的滿腔朝氣,到了大三,像是被我敗光了一樣。
05
大一到大四的變化遠不止這些,我們的生活習慣在變,我們的心境在變,我們對待事物的态度也在變。
從大一到大四,大學留給我們的時間,隻有四年。
我們總習慣在走到一個階段的最後說這樣的話,“要是大一的時候,我XXX就好了”,這句話裡隐藏的遺憾,卻是來不及彌補的。
所以啊,還是得趁早,趁一切都還來得及。
到了大四,我們不得不開始認清現實,不再做不切實際的夢了,開始為自己的未來選擇。考研或者工作,都是一個難點。
到了大四,我們面臨“各奔東西”的旅行,明白身邊留下的隻會是越來越重要的人,是值得我們去珍惜一輩子的好朋友。
每個人的大一到大四都應該充滿獨特的色彩。
所有的經曆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但選擇如何度過這四年,在于我們自己。
我們應該用這四年,去經曆沒有經曆過的事,去遇見更好,更成熟的自己。
來源 | 青團子
作者 | 茅嘉敏
編輯| 茅嘉敏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