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網9月1日訊 據閩南日報微信報道: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師傅,到廈門幾塊?
聽說,分手總是在秋季!在這開始微微涼的日子,位于市區新華東路的漳州舊長途汽車站,拆遷很快就要啟動。其實,早在去年的4月,車站已經完成了曆史使命駛出了最後一班班車……
今年4月,漳州“中國女排娘家”基地項目建設啟動,對騰飛片區、龍軸片區、華紡片區、外貿大廈片區、長途汽車站片區進行征遷改造,這片區域将形成漳州中心城區新地标。
車站,是來一個城市最先到達的地方,車站,也是一個人最後離别的地方,車站來來往往,熙熙攘攘,車站見證了無數人的悲歡離别,也見證了無數的分分合合。
從1970年擇址動工到1973年建成運營,再到數次修葺,盡管格局幾經變遷,但發生在勝利路與新華北路交叉路口這座建築裡的故事卻從未被忘卻,而是随着歲月融進了每個漳州人的情感最深處。
一位作者曾經在《閩南日報》副刊上這樣回憶母親和車站:
兒行千裡母擔憂,上大學報道的那一天,母親擔心第一次出遠門的我帶着東挪西湊借來的學費萬一有個閃失,不顧我的反對一定要送我到漳州去乘車。
一路暈車的母親一到漳州長途汽車站就強打起精神,穿梭于人群中,摸索着買好車票、護送着我上了車,并千叮萬囑地把我托付給一位同路的福建師大研究生後才放心下車。
寒假回家時,我才知道目送着我乘的車開走之後,疲憊的母親竟然在候車室的椅子上睡着了,醒來之後隻能再等下一班車了。母親自責地說,多花了一次車錢,真是不該!可是,我分明看到她含笑的表情,沒有一絲懊惱。
車站門口的擦鞋攤,留下了自強不息的故事(原載于2017年閩南日報)
一個擺了二十年的擦鞋攤,一位自強不息的女人,她叫張鳳姣。1998年湖北洪災,聽老鄉介紹說漳州好,就過來擦鞋,一直待到現在。
張鳳姣說,當年一家人打算從湖北荊州外出謀生,正愁沒地方去時,一個1996年來漳州抓魚的親戚說,這裡氣候暖和,人也不錯,賺錢容易些,一家人就過來了。
擦鞋故事多。“有人一次還給過100元呢,實在出乎意料。”張鳳姣說,去年一輛福州回來的長途班車進站不久,從車站走出來一個30來歲的年輕人,看到她在門口等客人擦鞋,走過來坐下後,一邊擦鞋一邊聊,鞋子擦好後,拿給她100元,說了聲“阿姨您辛苦了,不用找。”就又匆匆離去。她當時怔住了,好久才緩過神來,感動了好多天。
像蜜蜂一樣勤勞的張鳳姣一家人,靠雙手勞動緻富,10年前就在老家蓋起一棟三層的小樓房了。每年春節,他們一家人都回去圍爐過大年。
那位被遺棄在汽車站的小孩,不知道現在如何了
(原載于閩南日報2009年報道)
4月19日12時許,一名約2歲的幼兒被遺棄在漳州長途汽車站,目前小孩被送往市社會福利院。
汽車站候車室内小賣部老闆黃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候車椅上的一個小男孩一直哭喊“媽媽”,小孩獨自坐着,手上拿着包零食,旁邊是手提袋、小皮包和菊花茶。看到那包零食,黃女士說,她想起剛向她買了同樣一包零食的一名中年婦女,她應該是小孩的媽媽。
黃女士找來站務員小陳等人。她們打開手提袋,發現裡面是一些小孩衣服,皮包是空的,什麼信息都沒留。工作人員在車站内外尋找小孩媽媽未果。漳州110民警接警後,将小孩移交給東鋪頭派出所。
記者在派出所了解到,民警給小孩喂牛奶後,将其送往市社會福利院。記者趕往福利院,看見那個小孩腿有異樣,無法獨自站立,大聲哭叫着“爸爸,媽媽”,眼淚不停滾落。
70年代,市民在漳州客運站排隊上車。
80年代,漳州客運站首創“流動服務車”,為旅客提供熱水、應急藥品等便民服務。
也有讀者為我們發來一組照片介紹漳州客運的曆史(原載于2007年閩南日報)
漳州汽車運輸業,自從1919年建立民營漳碼馬路汽車公司之後,有漳诏、漳嵩、漳龍等汽車公司,一直到現今的福建漳州市長運集團有限公司的營運,經曆了八十多年的風風雨雨。(高南君 供圖)
站務員做到扶老攜幼先上車
漳州首批女駕駛員上崗
接送歸僑回到華僑新村
為了保證客車白天不停班,實行夜間保養車輛
說了這麼多的往事
看了這麼多的老照片
回憶是不是一點點從心頭泛起
小編想表達還是那句話
我們作别車站
不正是為了
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來源:閩南日報陳慧慧 張江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