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23:27:52

9月1日下午,“安徽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8場——鄉村振興專場舉行。省政府副秘書長,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江洪,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周勇,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紅,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永東到會,介紹安徽10年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汪晔宇主持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1

新聞發布會現場(許夢宇 攝)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2

發布人:省政府副秘書長,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 江洪(許夢宇 攝)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3

發布人: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 周勇(許夢宇 攝)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4

發布人: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王紅(許夢宇 攝)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5

發布人: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朱永東(許夢宇 攝)

一圖讀懂新聞發布會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6

答記者問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7

新聞發布會現場(許夢宇 攝)

安徽廣播電視台新聞聯播記者

安徽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曆史性成就,請問安徽脫貧攻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江洪

在脫貧攻堅實踐過程中,我們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與安徽實際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套科學系統、銜接有序、高效順暢、保障有力的脫貧攻堅體制機制,走出了一條具有安徽特色的精準扶貧之路。

一是建立健全了完善的領導機制。我們堅持“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實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到村、幫扶到戶”,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全力推進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建立“一抓雙促”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開展“三個以案”專題警示教育,強化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打赢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政策機制。我們将“五個一批”進一步細化為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産業、就業、易地扶貧搬遷、生态保護、智力、社保兜底、健康、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社會扶貧】,形成了“1 20 N”的政策體系,切實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堅持逐年增加資金投入,建立起與脫貧攻堅要求相匹配的投入體系;堅持把大别山等革命老區、皖北地區、沿淮行蓄洪區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制定出台專項政策,在資金投入、項目安排等方面提出一攬子特惠舉措,确保攻克“堅中之堅”。

三是建立健全了完善的工作機制。我們堅持“兩該兩不該、六看六确保”,切實強化“六個精準”,開展“重精準、補短闆、促攻堅”專項行動,實行“四單、四嚴、四覆蓋”,切實提高脫貧攻堅質量成色。我們開展“七個不落、一個不少”大排查,全面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我們開展“抗疫情、補短闆、促攻堅”專項行動,實施“四個千方百計”,全力克服疫情災情影響。我們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在全國率先實行第三方監測評估全覆蓋,全面壓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

四是建立健全了完善的創新機制。我們充分發揚敢為人先、改革創新的小崗精神,充分結合安徽實際,充分尊重基層的創新創造,敢于創新有利于脫貧攻堅的政策舉措,敢于突破制約脫貧攻堅的機制體制障礙,探索形成了“四帶一自”産業扶貧、“三業一崗”就業扶貧、“一自三合”小額信貸、光伏扶貧、項目庫建設等一批在全國叫的響的脫貧攻堅安徽模式,全省3個集體和1名個人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為打赢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安徽智慧、安徽經驗。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8

新聞發布會現場(許夢宇 攝)

中國新聞社記者

為加快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安徽省委省政府實施了“兩強一增”行動,請問“兩強一增”行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紅

強調,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鄭栅潔書記來安徽工作後,提出抓好三次産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對标滬蘇浙,我省在農業科技、農業機械和農民收入方面差距依然較大。我省農業勞動生産率為浙江的59%,農業畝均産出率為浙江的61%,科技貢獻率低于蘇浙,農民收入比全國低563元。實施“兩強一增”行動,就是要拉高标杆,發揮“畝均論英雄”的牽引作用,力争農業勞動生産率、農業畝均産出率追浙江,農民收入超全國、趕江蘇。

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兩強一增”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實現“兩個翻番、一個趕超”。即:農業勞動生産率、農業畝均産出率翻一番,農村居民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在科技強農方面,實施6項行動,即農業“四新”科技成果轉化、種業強省建設、種養業提質增效、農業全産業鍊建設、農業綠色循環發展、數字賦農,發揮農業科技的導入效應,提升農業勞動生産率、畝均産出率,走内涵式發展道路。

在機械強農方面,實施6項行動,即優勢産業集群壯大、特色農機研制補短闆、全程機械化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業“标準地”改革、農産品倉儲冷鍊設施建設,提升農機裝備水平,補齊農機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短闆,全面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和效益。

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實施4項行動,即工資性收入倍增、财産性收入擴量、經營性收入壯大、轉移性收入提升,分類推進、精準施策,補齊短闆。

方案出台以來,鄭栅潔書記、王清憲省長多次調研“兩強一增”行動進展情況,就有關事項作出安排部署,建立“兩強一增”行動省聯席會議制度并成立工作專班,将“兩強一增”行動任務分解到省直有關單位和各市,省政府每月召開調度會議。通過新聞媒體、會議宣講、專題授課等形式,對“兩強一增”行動進行宣傳解讀,努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目前,“兩強一增”行動有序推進,成效明顯。

一是種業振興加快推進。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5712份,已入國家種質資源庫5041份、居全國第一。啟動大豆、花生、油菜、青貯玉米等11個農作物新品種研發攻關,成功創制抗病抗逆優質高産的農作物種質127份。推進種業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為349家種業企業新增授信32.3億元,落實新增貸款28.1億元。

二是科技特派員實現行政村服務全覆蓋。全省共選認科技特派員14511名,在所有行政村開展結對服務。組建科技特派團370個,聚焦地方産業需求開展全産業鍊服務。新建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15個,總數達542個,遴選發布省級農業主推技術78項。

三是新型農機裝備研發制造進展較快。已與研發企業達成合作意向59項,取得階段性成效23項,有5項已經通過省農機鑒定(安慶中藥材切片切塊機,宣城畜禽糞污發酵翻堆機、山核桃采打機、自走式采茶機,省農科院瓜蒌脫皮洗籽機)。

四是農業全程機械化加快推進。新增水稻育秧中心163個、糧食烘幹中心159個、全程機械化農事中心132個。今年水稻機插秧面積1772萬畝、同比增加197萬畝,機插率47%、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

五是高标準農田建設持續發力。今年510萬畝建設任務已落實到95個縣、543個項目,其中321個項目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222個項目開工建設,已建成面積161.8萬畝。持續推進“小田變大田”,已改造1460萬畝,單個田塊平均面積由3.4畝增加到8.7畝,有效耕種面積增加3%-10%左右。

六是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上半年,全省農民收入10570元,比全國(9787元)高783元,居全國第11位、中部第1位;同比增長5.6%,增速繼續高于GDP(3%)、高于城鎮居民(4.7%)。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9

新聞發布會現場(許夢宇 攝)

新華社記者

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安徽脫貧攻堅的偉大成果來之不易,請問下一步如何鞏固好、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

周勇

打赢脫貧攻堅戰以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黨中央最關心的一件大事。去年以來,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實現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下一步,我們将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落實好“四個不摘”要求。堅持“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工作到村到組、幫扶到戶到人”的工作機制,發揮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專項小組作用,健全多部門聯動的工作格局,完善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體系,持續推進政策、工作、責任“三落實”。

二是進一步強化防止返貧動态監測幫扶。完善網格化監測,做好日常監測,加強動态管理,做到走訪排查、動态管理、風險排查處置和精準幫扶“四個常态化”,及時将有返貧緻貧風險的農戶識别為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并提供針對性幫扶舉措,做到應納盡納、精準幫扶、風險消除。

三是進一步促進脫貧群衆持續穩定增收。堅持把産業就業作為推動脫貧群衆持續穩定增收的根本,大力實施“兩強一增”行動計劃,加大涉農“雙招雙引”力度,推進脫貧地區産業提升行動,全面落實穩崗就業和兜底保障政策,千方百計降低疫情、災情影響,确保脫貧地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确保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四是進一步強化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充分發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的作用,加快銜接資金的支出,推動項目早實施、早落地、早見效。

五是進一步加快脫貧地區全面發展。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用發展的辦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培育既富民又促進财政增收的主導産業,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加強脫貧縣與發達地區的聯系,不斷縮小發展差距。持續加大對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力度,推動财政、金融、土地等幫扶政策傾斜聚焦,集中資源和力量加快補齊發展短闆。

六是進一步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根據安置點規模和搬遷群衆實際,積極培育發展後續産業,明确産業發展重點和實施路徑,強化針對性就業幫扶,加強組織建設,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建立關愛機制,促進社會融入,促進搬遷群衆“安心、安居、安業”。

安徽日報記者

說過: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請問十年間,安徽農民收入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就促進農民增收,有哪些政策舉措?

王紅

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強調:“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我省2021年農民收入達到18368元,比2012年(7160元)增長156.5%,在全國的位次由第20位提升到第11位,為全國平均水平(18931元)的97%,在全省各項人均指标中,最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一是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5-2020年,我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每年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21年與全國持平,6年年均增速9.22%,比全國高0.43個百分點。

二是農民收入在全國位次前移。從2015年的18位提高到2021年的11位,前進7個位次,是全國進位最多的省份。

三是與全國差距逐漸縮小。從絕對差距看,2015年安徽與全國差距601元,2017年擴大到674元,2021年縮至563元。從相對差距看,2015年安徽農村居民收入相當于全國水平的94.7%,到2021年已經相當于97.0%,相對差距縮小了2.3個百分點。

四是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十三五”以來,我省農民收入增幅始終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016年2.49:1下降到2021年的2.34:1,明顯低于全國的2.50:1。

下一步,我們将統籌抓好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落實好“六穩”“六保”政策措施,大力實施“兩強一增”行動,從四個方面着手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實施工資性收入倍增行動。大力推進農村居民本地就業“121”計劃,盡快實現剩餘勞動力到崗就職;推進農産品加工園區涉農縣區全覆蓋,促進本地用工和靈活就業;進一步規範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力争在現有23.1萬個公益性崗位基礎上有較大幅度增長。

二是實施财産性收入擴量行動。推進農業生産“大托管”,加快土地流轉,大力發展300畝左右連片适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三是實施經營性收入壯大行動。建設專用品牌糧食、食用菌、中藥材等優勢特色農産品基地,推進“一縣一業”;發展鄉村旅遊、休閑農業等新産業新業态,讓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四是實施轉移性收入提升行動。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 1”綜合救助标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預警監測,有效落實救助幫扶,形成長效增長機制;落實好農業相關支持補貼政策。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10

新聞發布會現場(許夢宇 攝)

安徽商報記者

打赢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真金白銀的投入是關鍵。請問财政資金是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和脫貧成果鞏固的,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麼安排?

朱永東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持續加大财政資金投入力度,從嚴從實抓好扶貧項目實施,為如期打赢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2016-2021年,我省連續六年在國家财政專項扶貧資金以及财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資金績效評價中獲得“優秀”等次。

一是大幅增加财政專項資金投入。十八大以來,我們建立财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确保财政資金投入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适應,全省累計投入财政專項扶貧資金640.19億元,收官之年各級财政專項資金投入總量是2013年的近10倍。打赢脫貧攻堅戰之後,繼續保持财政投入力度不減,2021年投入财政銜接資金166.65億元,較2020年投入資金增加2.7億元,2022年進一步增加到169億元,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整合涉農資金集中支持脫貧攻堅和成果鞏固。脫貧攻堅期,我們在20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将40餘項中央和省級涉農項目資金納入整合範圍,賦予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财政涉農資金的自主權,累計整合資金投入脫貧攻堅511.8億元。在全國首創“一方案一辦法三清單一台賬”機制,實現“項目—資金—績效”的閉環管理。打赢脫貧攻堅戰之後,我們保持政策穩定,在銜接過渡期的前三年繼續實施脫貧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

三是從嚴從實抓好資金項目績效管理。全面加強扶貧資金項目績效監管,建立了負面清單,實行資金項目公開公示,每年開展資金項目績效評價,确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賦予縣級黨委政府更充分的資源配置權,将财政資金直接撥付到縣,由縣級負責統籌做好資金項目匹配,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在全國率先開展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試點,形成“一二三四五”項目庫建設模式,實現了由“資金等項目”到“項目等資金”的轉變。十八大以來,全省累計實施各類扶貧和銜接項目16.9萬個,涵蓋“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産業、就業、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易地扶貧搬遷、生态保護等各個方面,為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闆加快補齊、人居環境加快改善提升、貧困群衆加快增收脫貧作出了重要貢獻。

過渡期要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好鄉村振興,管好用好資金、謀好建好項目是重要保障。下一步,我們将保持财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确保過渡期資金投入力度不減,并逐步提高用于産業發展的比例,建立穩定的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帶動脫貧群衆和監測對象持續增收。進一步突出重點,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大别山等革命老區脫貧縣予以适當傾斜支持。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資金績效監管,對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程監控。強化扶貧資産後續管理,加強資産運營和雙招雙引,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實現資産保值增值。

安徽鄉村振興新突破(安徽這樣跑出鄉村振興)11

新聞發布會現場(許夢宇 攝)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記者

安徽省是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近十年來,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目前在農村改革方面又有哪些新的探索和嘗試?

王紅

1978年,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率先發起“大包幹”,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40多年來,江淮兒女艱辛探索,争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做出了一個又一個農村改革樣闆,改革創新已成為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工作蹄疾步穩、亮點紛呈。

一是2016年在全國率先完成承包地确權登記頒證,比全國提前兩年完成試點任務,為8057萬畝承包地上了“戶口”,向1200多萬農戶頒發了“鐵證”,給5000萬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二是深入開展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穩定土地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全省耕地流轉面積4546萬畝,流轉率達到54.6%。

三是2020年底完成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新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基本建立,全省共确認集體成員5500萬人,農村集體資産總額1541億元,村均集體資産達到949萬元。

四是2016年8月,在11個縣(區)選擇13個村開展“三變”改革試點。之後,逐步擴大改革範圍。截至2021年底,全省開展“三變”改革的村達1.15萬個、占比72.2%;累計248萬農戶、942.4萬農民通過入股成為股東;參與改革的村共獲得收入7.8億元;參與改革的農戶獲得财産性收入17.1億元。

五是在滁州市全境和金寨、泗縣、東至等11個縣(市、區)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

下一步,我省正在謀劃新階段深化農村改革實施方案,持續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破解制約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初步考慮,實施十項重點改革:

一是在優化農業生産服務方面,有序推廣農業生産“大托管”,持續“小田變大田”改革,完善“長牙齒”的耕地保護機制,探索農業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體制改革。

二是在激活農村要素資源方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開展殡葬改革試點。

三是在增進農民群衆福祉方面,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改革試點,探索解決農村“人地矛盾”方法路徑,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