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教地府十八殿

佛教地府十八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21:27:52

寺院是出家人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是佛教信徒頂禮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衆修行的所在,後來逐步發展為具有多種綜合功能的建築群。

寺院最早起源于佛教的發源地----古印度,在佛陀時代,最初稱寺院為“精舍”,例如設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與舍衛城的隻園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當時精舍大都建築在都城郊外幽靜的林地,故又稱“蘭若”,意即寂靜之處;又稱“伽藍”,意指僧衆所居的園林。

寺院在中國就是佛教傳教的場所,是外來文化。佛教大約在漢代傳入中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中國便有了寺院這種建築,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陽市以東12公裡處的千年古刹----白馬寺。史載,佛教于公元67年傳入中國,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營建的第一座寺院。相傳,當年著名的佛教學者摩騰、竺法蘭是用白馬馱着佛經、佛像來到中國的,所以這座寺院便取名為“白馬寺”。

從古至今,都有很多人喜歡燒香拜佛,他們有人喜歡去寺廟裡燒香,有的人則是在家裡,并且是每天都會燒香拜佛。

那麼燒香拜佛到底有沒有用呢?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隻能說信則有,不信則無。其實燒香拜佛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隻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罷了。

當然燒香拜佛不是佛教獨有的,道教同樣如此,如果追溯其曆史,那就更早了。史書上有不少關于祭天的記載,最初沒有燒香的習俗。

等到周文王時期,用煙祭神的方式逐漸開始流行起來,一般來說,人們燒香拜佛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可能是感恩,可能是祈求某種東西,除此之外,臨時抱佛腳的人也不在少數,他們平時也不信這些東西,可當發生什麼之後,卻又寄希望于這裡。

燒香拜佛其實是有許多規矩的,甚至于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規矩,隻不過現在的人早就不在乎這些了,也沒人會去關心這些東西。

首先進入寺廟之前,一定要看看自己的着裝打扮,最好穿樸素一點,不要穿那些奇形怪狀的衣服,這會令你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

實際上這一條的重點是女人,她們應該注意,尤其是夏日的時候,女性朋友們會穿的比較清涼,短褲和吊帶背心都是很常見的打扮,但如果要進入寺廟,這些東西最好不要穿。

衆所周知,佛教之人都是戒掉七情六欲的,如果女人穿這樣一身進去,有人認為這是對佛教的一種不尊重,更别提燒香拜佛了。

除此之外,要注意别把一些葷腥的東西帶了進去,寺廟裡面是吃素食的,和尚們早就已經忌了葷腥,帶這些進去不合适。

接下來就是進入寺廟的時候,進入寺廟的時候也要注意,一定要從兩側的小門進,那是專門給香客和普通人進的,中間的門是專門給出家人進的,也被稱之為空門。

進寺廟的時候,男人要先邁左腳,女人要先邁右腳,并且要注意不能踩在門檻上面,這個規矩其實很常見,不僅僅是寺廟如此,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請香的時候,一定要左手拿香,右手去點燃,點香的時候可别用嘴吹,香點燃之後,要把香舉過頭頂,插入香壇之後,切勿拔出來,這是大不敬,對自身也不好。

在拜佛的時候,肯定有許多人都是跪地禮拜,在這個時候,大家可千萬别大搖大擺從人家面前走過去,别人的跪拜之禮,一般人是無福消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殿裡面如果想要吐唾液,打呵欠或者放屁之類的,最好還是退出大殿,這同樣也是一種大不敬。

最後提一句,有些人覺得燒香的數量是越多越好,實則不然,一般來說都是燒三根香,三根是為自己祈福,六根為兩代人祈福,九根是為三代人祈福。

十三根則是功德圓滿的高香,這種香比較少見。有些人不懂,覺得燒香便是數量越多越好,殊不知,自己鬧了一個大笑話。如果細究起來,規矩則更多了,在這便不一一列舉了。

上述是我們一般人進寺院拜佛的基本規範,總之,佛門聖地,保持低調、安靜、虔誠,衣着樸素,行為端莊就對了。

本篇我們來了解一下寺院山門守護大神---哼哈二将。


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門叫“山門”,又稱“三門”,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門組成。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總稱“三解脫門”。(中門:空門;東:無相門;西:無作門)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

河南洛陽白馬寺山門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2

河南開封大相國寺山門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3

河南登封少林寺山門

許多寺院将山門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間那座大門蓋成殿堂式,叫“山門殿”。殿内塑有兩尊金剛力士像,形貌雄偉,怒目相向,手持金剛杵以鎮懾妖魔鬼怪。左邊的力士怒目張口,右邊的力士怒顔閉唇。

金剛力士,在佛教中叫“那羅延”,乃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又作“那羅延天”。‘那羅延“是梵文的譯音,那羅延菩薩就是金剛大力士菩薩,等同于密宗的金剛藏菩薩。這個名稱代表颠撲不破的意思,即在任何時間環境裡都不會被打倒。

這裡的“颠撲不破”可有多層含義的解讀。其一,代表堅定的決心。勤修戒、定、慧,對治自身貪、嗔、癡。時刻“内觀”、“自省”,其實這也是自古“聖賢”的标準之一。

其二,佛學思想本身就具備“颠撲不破”的特征。以包容的态度為基礎的思想體系和宗教信仰皆展現“大而堅”的特性。以“颠撲不破”的信念領悟“颠撲不破”的真理,也是一個學佛者的基本态度。

金剛力士的稱謂一般是在佛教中比較專業的叫法,民間則稱之為“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影響的緣故。(閉嘴巴的是“哼”将,張嘴巴的是“哈”将)

也有另一說法就是金剛力士和哼哈二将完全不是一類。金剛力士是從印度神話中發展出來的神王,後來被佛教吸收稱為佛的護法,而哼哈二将則是民間文學對中國古代傳統門神的改造而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4

宋代泥塑金剛力士像 - 麥積山石窟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5

宋代泥塑金剛力士 - 麥積山石窟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6

飛虹塔琉璃金剛力士 - 山西洪洞廣勝寺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7

北京天甯寺遼代磚塔外石雕金剛力士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8

遼代薊縣獨樂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9

遼代北京龍泉寺哼哈二将(哼)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0

遼代北京龍泉寺哼哈二将(哈)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1

遼金時期大同華嚴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2

少林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3

少林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4

唐宋時期惠濟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5

唐宋時期惠濟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6

山西明代天甯寺山門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7

山西明代天甯寺山門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8

西山十方普覺寺(卧佛寺)哼哈二将【唐貞觀年間】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19

西山十方普覺寺(卧佛寺)哼哈二将【唐貞觀年間】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20

蘇州重元寺山門殿哼哈二将 【南北朝】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門神)21

蘇州重元寺山門殿哼哈二将【南北朝】


哼哈二将【來曆/傳說】

他們兩位原來都是佛國裡的金剛力士。據《大寶積經》記載,哼哈二将手拿金剛杵(是一種十分堅固而又鋒利的古代作戰武器),本是保衛佛國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國話講,就是把守山門的兩位警衛大神,或者叫兩位把門将軍。他們原來都是有名有姓的:

哼将,原名鄭倫,原是商纣王的大将,是度厄真人的弟子,他拜度厄真人為師。由于鄭倫虔誠拜師,認真學法,因此深得度厄真人的鐘愛,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種法術,這就是“竅中二氣”。他在“警衛”中如遇盜賊,隻要鼻子一哼,就會響如洪鐘,并随響聲噴出二道白光,可吸敵人魂魄,所以,任何敵人在他面前都會失敗。哈将,名叫陳奇,他腹内有一道黃氣,如果遇到敵人,隻要張口哈出一口黃氣,同樣可以吸敵人的魂魄,使敵人呆若木雞,舉手就擒,置敵人于死地。佛教界還有一種說法,在遠古時代,有一個國王的夫人生了一千個兒子,個個都成了佛。最小的兩個兒子,一個叫青葉髻。一個叫樓至德。他們兩兄弟為了保衛兄長們成佛,同時也為了保護佛法,便自覺自願做了佛國的佛法神。他們兩個,手拿武器,腹懷“竅中二氣”,怒目而視,威武雄壯,盡職盡責,把守山門,保衛佛國與佛法永遠不受侵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