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的意思是偷鈴铛的人怕鈴響,就把自己的耳朵堵住,以為自己聽不見,别人就聽不見,以此來欺騙自己,通常比喻自欺欺人,自己欺騙自己的意思。
掩耳盜鈴這則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裡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盜鐘,後來鐘演變成為鈴,掩耳盜鐘反而不常用了。這則寓言故事雖然簡短,但卻形象而生動地闡明了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态度,這是自欺欺人,終究會自食苦果的。(出自百度)
掩耳盜鈴典故
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他跑到院子裡看到一口造形精美的銅鑄大鐘;小偷心裡非常高興,想着把這口鐘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這口大鐘又重又沉,憑他一個人是無法挪動的,于是小偷想來想去想到了一個辦法——把鐘敲碎,然後再分次搬回家去。
于是,小偷找到一把大鐵錘,朝着大鐘猛的一錘,隻聽到咣的一聲,巨大的聲音把小偷吓了一跳。小偷心裡特别慌亂,心想這麼大的聲音不等于告訴别人我正在這裡偷鐘嗎。他心裡一急,連忙用手臂想捂住鐘聲,可是洪亮的鐘聲依舊傳出去很遠。
小偷越想越害怕,不由地抽回來雙手使勁捂住自己的耳朵。這時小偷發現聲音小了很多,對此非常高興,心想把耳朵堵住不就聽不到聲音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包,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到不鐘聲了;于是他放手砸起鐘來了,一下接着一下,巨大的鐘聲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當場抓住了。
每個人聽到這個典故後,都會說這個小偷好蠢啊,自以為自己捂住耳朵聽不到聲音,别人也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思維邏輯真是讓人無語;所以每一個都把它當成一個故事看待,因為現實生活中不會有這樣愚蠢的人。
可能你會說以前可能真有人這樣愚蠢吧,不然怎麼會有這樣一則典故呢,隻是把這則典故當成一個故事來看待的話,本身沒有什麼太難理解地方,就是一個思維邏輯上的漏洞引發的令人啼笑皆非事件。
掩耳盜鈴在告訴我們什麼?
那麼這個故事到底在告訴我們什麼,一個這麼淺顯的邏輯漏洞的問題,古人怎麼會把它專門寫成一個故事用來提醒後人呢,為什麼?掩耳盜鈴這則故事能寫出來,而且流傳到今天,說每個人都在犯這樣的邏輯問題,隻是不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的邏輯問題,隻是看到了别人身上的思維邏輯上的有問題。
以前古人身上有沒有發生這樣的思維邏輯問題無法考證,但是知道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每天都在犯這樣的思維邏輯問題,而且還不自知,每天沉浸在自欺欺人當中,以為自己這樣就可以瞞自己,瞞過所有人。
現在有很多人都特别羨慕那些社會比較成功的人士,于是看到成功人士學習什麼,自己也跟着學什麼,反正就是成功者做什麼,自己就跟着做什麼,妄圖通過模仿成功人士的行為來獲得成功人士的成功,結果是在模仿别人的過程中丢了原本自己,而且也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他們想通過模仿成功者的行為來忽視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其他潛在的因素,這不是一種思維邏輯上的掩耳盜鈴的嗎,以為模仿成者的行為就等于獲得成功,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行為。
現在很多家長喜歡拿别人家優秀的孩子跟自家的孩子比,認為人家的孩子能考100分,自家的孩子為什麼不能考100分呢,于是就逼着自家的孩子拼命去學習,以期考試的時候考個100分。家長并沒有去分析别人家的孩子為什麼能考100分,而自家的孩子為什麼不能考100分,隻是一味拿結果去逼孩子,結果是孩子累,自己也累。
家長這種隻拿結果說事,而忽略别人家的孩子考100分的其他因素,認為隻要逼着孩子拼命學習就能拿100分,這不也是思維邏輯上的自欺欺人嗎。
在一些公司裡面,有一些人每天都特别人忙碌,每天忙到很晚,可是月底的工作成績卻不是很好;而那些每天工作沒有那麼忙的人,工作成績反而比較好;究其原因是發現那些工作業績比較好的人是講究工作方法、方式和策略,他們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計劃和目标,按自己規定節奏去工作;而那些工作業績比較差的人,他們認為隻有忙起來才會有業績,業績才能好起來,他們把忙碌等于好業績了。
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雷軍說的:”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看起來每天都很忙,其實是在逃避對事情的深度思考。
社會上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思維邏輯者大有人在,他們每天都在用這種邏輯漏洞的思維來勤奮的工作,生活,用自欺欺人方式的證明自己的存在,去追逐自己想要的成功。
每個人都有掩耳盜鈴式的思維邏輯,隻是有時能意識到,有時會意識不到而已,但是隻要我們用理性去對待每一件事情,分析每一件事情背後的原因,找到之所以這件事情能成功因素,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用結果代替過程,用平靜、理性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