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稱呼導讀
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在稱呼自家的親屬時,我們常會聽到或見到“家、舍、亡、先、犬、小”這幾個字。
家 是用來稱比自己輩分高或年長的活着的親人,含有謙恭平常之意。如稱己父為家父、家嚴,稱母為家母、家慈,稱丈人為家嶽,祖父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來謙稱比自己卑幼的親屬,如舍弟、舍妹、舍侄、舍親,但不說舍兒、舍女。
先 含有懷念、哀痛之情,是對已死長者的尊稱,如對已離世的父親稱先父、先人、先嚴、先考,對母尊稱先母、先妣、先慈,對祖父稱先祖,等等。
今天小編為您整理古代家譜中對下一代的書面稱呼,請斧正!
01
伯仲叔季
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儀禮·士冠禮》:“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鄭玄注:“伯仲叔季,長幼之稱。”漢班固《白虎通·姓名》:“《禮·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乃稱伯仲。《論語》曰:五十而知天命。稱号所以有四何?法四時用事先後長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時長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長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少也。適長稱伯,伯禽是也。庶長稱孟,以魯大夫孟氏。”
02
嗣子
1、嫡長子而作繼承人者。《漢書·高後紀》:“今欲差次列侯以定朝位,臧于高廟,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清王應奎《柳南随筆》卷一:“《漢書佞幸而傳》‘紅陽侯立嗣子融,從淳于長請車騎’。顔師古注:‘嗣子謂嫡長子當為嗣者也。’昌黎《劉統軍墓志》雲:‘子四人,嗣子縱,長子元一,次子景陽、景長。’又《節度使李公墓志》:‘公有四子,長曰元子,次曰元質,曰元立,曰元本。元立、元本皆崔氏出。葬得日,嗣子元立與其昆弟四人,請銘于韓氏昌黎。’所謂嗣子與《漢書》正同,皆所謂嫡長子。蓋庶出之子雖年長于庶出,而不得為嗣子。故《劉志》于嗣子之下,又雲長子元一,而《李志》于長曰元孫,次曰元質之下,又以元為嗣子也。古人嚴于嫡庶之分,即此可見。”
2、因無子而以他人子為嗣,其子也稱嗣子。
03
兼祧
兄弟數人,其中一個沒有兒子的,便讓另一個兄弟的兒子繼嗣兩房,叫做兼祧。清俞樾《俞樓雜纂·喪服私論·論獨子兼祧之服》:“一子兩祧,為乾隆間特制之條,所謂禮以義起也。道光間議定服制,大宗子兼祧小宗,則為所生父母斬衰三年,而為兼祧父母齊衰不杖期。”
04
宗祧繼承
根據血緣與輩份關系而續承宗廟世系的制度。宗祧繼承限于嫡長子,無嫡長子則由嫡長孫長子繼承,無庶子或庶孫,方可于同宗中找昭穆相當[輩份相當]者立嗣。宗祧繼承涉及遺産繼承,有宗祧繼承權者有财産繼承權,但有财産繼承權者不一定有宗祧繼承權。《清會典事例·刑部·立嫡子違法》:“無子者,許令同宗昭穆相當之姪承繼,先盡同父周親,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無,方許擇立遠房及同姓為嗣。若立嗣之後卻生子,其實産與原立子均分。并不許乞養異姓為嗣以亂宗族。立同姓者亦不得尊卑失序,以亂昭穆。”
05
過繼
亦稱“繼”。指自己沒有兒子,收養同宗之子為後嗣。也指入養父之家為其後嗣。《晉書·宗室傳·彭城王紘》“紘字偉德,初封堂邑縣公。建興末,元帝承制,以紘繼高密王[司馬]據。”《紅樓夢》第九一回:“那夏三道:‘前月我媽沒有人管家,把我過繼來的,前日才進京。今日來瞧姐姐。’”《清史稿·德宗本紀一》:“[同治]十二月癸酉,穆宗崩,無嗣。慈安皇太後、慈禧皇太後召惇親王亦宗……傳懿旨,以上繼文宗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清會典事例·刑部·戶役》:“情願過繼者,取具兩姓族長人等。”
06
歸宗
1、已出嫁的婦女,其父雖死,猶當為其宗子服疏衰不杖一年的喪服,表明她不自絕于自己娘家的宗族。《儀禮·喪服》:“婦人雖有外,必有歸宗。”鄭玄注:“歸宗者,父雖卒猶自歸宗,其為父後持重者[指宗子]不自絕于其族類也。”
2、婦女在夫亡無子或離異的情況下,回母家。《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适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甯于家。”《元典章·戶部四·舅姑得嫁男婦》:“至元二十八年欽奉聖旨一款,婦人夫亡服阕自願守制歸宗者,聽。舅姑不得改嫁。”
3、随母改嫁之子回歸生父宗族,恢複原姓氏。《宋史·範仲淹傳》:“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适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改集慶軍節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清會典·吏部》:“凡吏員出身者,歸宗、複姓、改籍,皆禁。”
07
冢子
即嫡長子。冢,大。《左傳·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杜預注:“冢,大也。”大,音“太”。《禮記·内則》:“冢子未食而見,必執其右手。”又“父沒母老,冢子禦食。”
08
冢婦
嫡長子的正妻。《禮記·内則》:“舅沒則姑老,冢婦所祭祀賓客,每事必請于姑。介婦請于冢婦舅姑使冢婦,毋怠,不友無禮于介婦。舅姑若使介婦,毋敢敵耦于冢婦,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也并坐。”《紅樓夢》第一一○回:“刑夫人雖說是冢婦,仗着‘悲戚為孝’四個字,倒也都不理會。”
09
介子
宗法制度規定嫡長子為宗子,主祭祀。若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祭祀時,則庶子稱為“介子”。介,副,以表示不敢僭越宗子。《禮記·曾子問》:“孝子某,使介子某,執其常事。”孔穎達疏:“介子某,介子,謂庶子為大夫者。介,副也。某,是庶子名也。”後亦稱庶子有官爵者。明宋濂《瞿孝子傳》:“孝子年且,耄見介子莊[瞿莊]宦學有立,洪武初擢禮部員外郎,喜動顔色。”
10
介婦
古代宗法制度稱嫡長子之妻為冢婦,諸子之妻為介婦。《禮記·内則》:“舅沒則姑老,冢婦所祭祀賓客,每事必請于姑,介婦請于冢婦。”宋葉嫡《丘安人挽持》:“左司遺事遠,介婦古風存。”清施閏章《王白帆妾胡氏小傳》:“王泣曰:‘若功過介婦矣!’”參郵“介子”。
11
别子
宗法制度稱諸侯嫡長子以外之子。别子的後代以别子為祖先。《禮記·大傳》:“百世不遷者,别子之後也,宗其繼别子之所自出者。”孔穎達疏:“别子謂諸侯之庶子也。諸侯之嫡孫繼世為君,而第二子以下悉不得祢先君,故雲别子。”適,音“嫡”。漢班固《白虎通·宗族》:“别子者,自為其子孫祖,繼别也,各自為宗。”唐韓愈《唐故贈绛州馬府君行狀》:“其别子趙奢當趙氏,破秦軍阏與有功,号馬服君。”清劉大槐《方氏支祠碑記》:“古者諸侯之適子嗣為諸侯,其支子之為大夫、士者,不得祖諸侯,而名之曰别子。”
12
馀子
1、指先秦卿大夫正妻所生的嫡長子以外的兒子。《左傳·宣公二年》:“初,麗姬之亂,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無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而為之四,以為公族,又宦其馀子,其庶子為公行。”杜預注:“馀子,嫡子之母弟也。”
2、泛指先秦卿大夫除嫡子之外的其他兒子。《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魏獻子為政,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魏戊為梗陽大夫,如徐吾為塗水大夫,韓固為馬首大夫……趙朝為平陽大夫……謂知徐吾、趙朝、韓固、魏戊,馀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也。”杜預注:“卿之庶子為馀子也。”《莊子·秋水》:“壽陵馀子學行于邯鄲。”《呂氏春秋·報更》:“張儀,魏氏馀子也。”高誘注:“大夫庶子為馀子,受氏為張。”漢劉向《說苑·立節》:“佛肸用中牟叛,城北馀子獨後至。”
3、亦指平民百姓家嫡長子外的其餘兒子。先秦兵制,嫡長子為正卒,馀子為編外卒,即“羨卒”。《管子·問》:“馀子父母存不養而出離者幾何人?馀子之勝甲兵有行伍者幾何人?”《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緻民;大故,緻馀子。”孫诒讓正義:“謂國被災寇,則發六鄉之馀子羨卒,以備守事及追胥也,餘羨既發,則正卒亦發可知。”《逸周書·籴匡》:“成年,年谷足,馀子務藝;儉年,馀子務穑;大荒,馀子倅運。”
13
庶子
妾所生的兒子。《左傳·宣公二年》:“初,麗姬之亂,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無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適[嫡]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馀子亦馀子,其庶子為公行。”杜預注:“馀子,適[嫡]子之母弟也,亦治馀子之政。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禮記·内則》:“適[嫡]子、庶子已食而見,必循其首。”《韓非子·說難》:“夫分勢不二,庶孽卑,寵無藉,雖處髦老,晚置太子可也。”《史記.商君列傳》:“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又《萬石張叔列傳》:“禦史大夫張叔者,名歐,安丘侯說之庶子也。”
14
庶女
側室、妾所生的女兒。《紅樓夢》第五五回:“鳳姐歎道:‘你那裡知道。雖然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将來攀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說庶出,便是我們的丫頭,比人家的小姐還強呢!将來不知那個沒造化的為挑庶正誤了事呢,也不知那個有造化的不挑庶正得了去。’”按,此處鳳姐議論的是“庶出”的探春。
15
支子
宗法制度稱嫡妻所生的次子以下的兒子及姬妾所生的兒子為“支子”。與“宗子”相對而言。《儀禮·喪服傳》:“何如而可以為人後?支子可也。”賈公彥疏:“支子則第二已下庶子也,不言庶子雲支子者,若言庶子,妾子之稱。言謂妾子得後人,適(嫡)妻第二已下子不得後人,是以變庶言支。支者取支條之義,不限妾子而已。”《禮記·典禮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詩·大雅·文王》“文王子孫,本支百世”毛傳:“本,本宗也。支,支子也。”《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太和三年]秋七月,诏曰:‘禮,王後無嗣,擇建支子以繼大宗,則當纂正統而奉公義,何得複顧私親哉!……後嗣萬一有由諸侯入奉大統,則當明為人後之義;敢為佞邪導谀時君,妄建非正之号以幹正統,謂孝為皇,稱妣為後,則股肱大臣,誅之無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