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作為一心為大家解決問題的貼心小棉襖,小編這周又又又邀醫生來給大家答疑解惑啦。這周邀請到的是我們弘和婦産醫院的徐元春副院長,主要回答的是有關剖宮産的問題。
閑言少叙,直接看問題吧~
01 “一胎剖宮産,二胎還能順産嗎?順産會不會造成子宮破裂?”可以明确的是,“一胎剖、胎胎剖”的觀點已經是老黃曆了,目前,臨床上普遍的共識是:如果沒有陰道分娩的禁忌症,第一次采用子宮下段剖宮産,第二次還是可以順産的(VBAC)。
子宮下段剖宮産VS古典式剖宮産
至于子宮破裂的可能,的确存在,但概率隻有1%左右。而且,醫生也絕對不會讓有風險的準媽媽去冒險順産。在産前,醫生會先對準媽媽和寶寶的情況進行評估,如果準媽媽前一次剖宮産情況、本次分娩時産道、産力、精神狀況、胎兒的估重等都符合順産的條件,是可以要求“試順”的。
02 “預産期時,準媽媽屬于高齡産婦,一定要剖宮産嗎?”不是。
準媽媽的年齡是選擇分娩方式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決定因素,最終到底是順是剖還得看産前評估的結果。
在36、37周左右的産前評估中,如果準媽媽符合陰道分娩的條件,即使是高齡,也是有順産機會的。所以準媽媽們不要僅僅因為自己是高齡,就主觀上先放棄了順産的念頭,要相信醫生,多聽取醫生的建議。
不是。
通常,寶寶臍帶繞頸主要靠産前的B超檢查發現。但B超檢查的結果不一定是真實情況,因為B超隻能看到寶寶的頸部有沒有臍帶的聲像,至于臍帶是纏在了寶寶的脖子上還是搭在脖子附近,則無法判斷。
即便是纏到了寶寶的脖子上,絕大部分情況也都比較松,而且臍帶内含有大量膠樣組織保護着血管,胎動或宮縮一般不影響臍帶血供,不會對寶寶造成危險。
即使分娩前依然繞頸,也不意味一定存在危險、一定得剖,這與臍帶本身的長短、繞頸圈數和松緊程度等很多因素有關,是否需要剖宮産或其它緊急處置方式,需要醫生結合寶寶的胎心監護等情況來具體判斷。
不一定。
破水時間超過12小時,需要輸抗生素預防感染;對于孕周小于35周的孕媽媽,應使用2天皮質激素促進寶寶的胎肺成熟,以便于他能适應出生後的環境。而後,再根據寶寶和媽媽的情況決定是順産還是剖宮産。
05 “剖宮産要打麻藥,寶寶出生後,還能馬上給他喂奶嗎?”可以。
不論是順是剖,我們都鼓勵媽媽“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
至于麻醉藥物對母乳的影響,其實大可放心,能夠進入到媽媽血液中的藥量很少,能透過“血乳屏障”進入到乳汁中的就更少了。所以,媽媽大可放心大膽地給寶寶喂奶,千萬别浪費了黃金般的初乳。
絕對卧床并不建議,運動得看情況。
如果是在床上活動,在産後6小時左右就可以開始了,翻翻身、擡擡腿都可以,這樣能避免背部長時間受壓,也能促進惡露的排出。
如果是下床走動,一般在産後12小時就可以開始了,新媽媽可以綁上束腹帶,扶着床邊或在家屬的攙扶下,下床溜達溜達。
但瘦身、減肥等運動,最好等産後42天,醫生評估沒有問題之後再開始。
能,但要注意方式。
剖宮産後,傷口一般需要2周左右的恢複時間,實際情況有早有晚,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
傷口恢複前,可以采用擦浴的方式,避開傷口進行擦拭;傷口愈合後,可以選擇淋浴;但整個産褥期都不建議選擇盆浴,以免造成陰道感染。
08 “一胎剖宮産,多久之後才能生二胎?”目前,指南的普遍建議是:一胎和二胎分娩時間最好間隔18個月以上。
注意,這裡說的是分娩時間,也就是說,如果頭胎寶寶是今年1月1日出生的,那麼二胎寶寶的出生時間最好在第二年的7月1日之後,兩次分娩時間間隔不少于18個月。
這麼做主要是為了給剖宮産留下的子宮瘢痕充分的恢複時間。如果剖宮産的媽媽在産後不足六個月内再次懷孕,接下來的一胎發生子宮破裂、早産、低體重兒的風險會大幅增加。
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建議有二胎計劃的媽媽,再次備孕前去做一次檢查,檢查子宮瘢痕的恢複情況、做好生育相關的其它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備孕。
好啦,以上就是徐院給大家帶來的答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