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或者書籍中讀到“太祖、太宗”這類字眼,你是不是真的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裡就涉及到了中國古代皇帝的“谥号”、“廟号”、“年号”的區别。
谥号:是指人(一般指皇帝)去世後,後人為了概括他一生的成就和經曆而取得稱号。
谥号最早出現在西周,或褒義或貶義。評價高的叫“美谥”,比如魏武帝曹操,“武帝”就是曹操的谥号。評價中等的叫“平谥”,比如楚懷王。評價低的叫“惡谥”,比如周幽王。谥号不一定是皇帝專有的,比如嶽飛谥号武穆,衛子夫谥号思皇後。
谥号到秦始皇時期被廢除,他認為谥号是“子議父,臣議君”,是一種以下犯上的行為,故廢除。而秦始皇是他自封的,顧名思義“秦朝始皇帝”。
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用于紀年的名号,名号最早是由漢武帝首創,始創年号為“建元”。一個皇帝最少有一個年号,有的甚至會有十幾個,在中國曆史上擁有年号最多的皇帝則是武則天,武則天一共使用過18個年号。像我們熟知的“萬曆”、“康熙”這些都是年号。
廟号:是指皇帝駕崩後在廟中被供奉時稱呼的名号。而我們熟知的“太祖”、“太宗”這些就是廟号了。
為了更加直觀的了解此三者的區别,筆者列了一個表格。
看完這個表格大家就明白,為什麼中國古代皇帝有不同的稱呼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