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臉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櫃都笑了。
這時的孔乙己近乎認命,他不再狡辯什麼“君子固窮”之類的聽不懂的話,而是隻希望旁人少些嘲諷,他終究是認了命。
國慶和朋友來書店看書,機緣巧合之下再次讀起了魯迅先生的經典短篇小說《孔乙己》。
《孔乙己》的故事我已看過多遍,哪怕時隔多年,仍記得那經典的一個茴字四種寫法,還有那個一出場必定引來嘲笑聲的主人公孔乙己。
但要說細節,那肯定是記不清了。
隻記得當年語文老師說過孔乙己是萬惡封建主義下的産物,他代表了愚昧的舊時代人物。這是當年的标準答案,隻需死記硬背,至于真正讀懂孔乙己,那不是初中學生能夠做到的事情。
現在再讀孔乙己,仍會覺得他有些可笑,有些迂腐,但又有些可憐,有些善良。讀到最後,我甚至在孔乙己的身上看到了一絲自己的影子。
那個永遠孤獨而被嘲笑的自己。
優點與缺點并存的孔乙己
孔乙己身上的缺點很多,作為唯一一個“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落得如此凄慘的境地,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責于他自身,而非社會環境。
他不修邊幅,好吃懶做。從原文孔乙己的形象介紹便可看出:
“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十多年沒有更換或修補衣服,可以說是窮苦導緻。但衣服連整潔都不能保持,隻能說是秉性懶散了。
他迂腐,頑固,非要在讀書一途中走到黑,導緻自己越過越窮,弄到将要讨飯的境地。
他還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幫人抄書會連帶着書籍紙張筆硯一起消失,冠冕堂皇地說着什麼“竊書不算偷”的言論。
按照魯迅先生在其他文章中批判國人的劣根性上,孔乙己則對應了國人的:愛面子,怯弱,懶惰,而又巧滑等劣根性。
但話又說回來,孔乙己并非一無是處,至少在某些方面,他又散發着善良和單純的光輝。
他會偷書,但在酒店中,他的品行要比别人都好,從不拖欠酒錢。
哪怕窘迫到隻能點一碗茴香豆下酒,也會好心地給圍觀的孩子們一人一顆。
也會懇切地教導文中的“我”如何寫茴香豆的“茴”字。
“懇切”二字表明孔乙己并非是在賣弄學問,而是真心實意地想要“我”将來做掌櫃的時候記賬用。見“我”不學,又顯出惋惜的樣子。
可惜一片好心做驢肝肺,不管是吃了他茴香豆的小孩,還是被好心教寫字的“我”,全都會跟着大人一起嘲笑站着喝酒的孔乙己。
從這一方面來說,孔乙己真的是個可憐人,可憐到讓人心疼。
不肯認命的孔乙己重讀完一遍《孔乙己》,刨除他自帶的劣根性,我竟十分敬佩孔乙己的不肯認命。
哪怕淪落到将要街頭讨飯的境地,孔乙己也不肯換掉長衫或賣掉長衫,這件衣服對他來說就像是“讀書”的具象化,再窘迫也不會放棄。
酒店衆人的嘲笑對孔乙己來說更像是一種磨煉,對着那些不懷好意地嘲笑,孔乙己能漲紅臉争辯道:“君子固窮。”
這句由孔子所說的“君子不以窮困而改變操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孔乙己對自己所處境地的回答。
所以即使他貧窮,偷書,孔乙己仍會給小孩茴香豆,仍會熱心教導“我”寫字,仍會在心中留有一息堅守。
在給圍觀小孩派發茴香豆的時候,孔乙己罩住豆子搖頭說道:“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旁人隻笑他派個豆子也要咬文嚼字。其實這句“多乎哉,不多也。”是《論語》中孔子說的: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能多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直到這種時候,孔乙己還在偷偷以君子自喻,隻當旁人不理解自己,他始終不肯認命。
在大多數人的智慧裡,相當信奉“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句金律良言。
凡是要順其自然,學會順水推舟,孔乙己身處腐朽的封建社會,又不是一塊讀書的好料,那就應當及時轉換門路,脫下長衫,要麼種地要麼學習營生。
就像那些在酒店站着喝酒的短衣工人,那些嘲笑着孔乙己的看客們。
隻是古往今來能做成大事,能活得順心如意的人,又有哪個是會屈從命運,選擇認命的呢?孔乙己與這些旁人口中稱贊的英雄相比,隻不過是沒有成功。
孔乙己最後一次出現,是在被丁舉人打折了腿之後的一個初冬。這一次他終于不再身穿破舊的長衫,被衆人嘲笑時也不再梗着脖子辯論說“竊書不算偷”,隻是向掌櫃求饒不要再提了,然後用滿是泥的手撐着殘廢的身軀走遠了。
這一次,孔乙己終究不得不認命了。
說到底,孔乙己是一個不被人理解的人
再讀起《孔乙己》,在某個時刻,我腦子中蹦出的形象竟然是《Hello!樹先生》電影中的樹先生。
兩人在所處境地的窘迫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
樹先生作為村子中的邊緣人,衆人從沒有拿正眼瞧過他,卻偏偏又用“先生”這個充滿尊敬的稱呼來當樹先生的外号,隻為多增笑料罷了。
孔乙己的外号來源同樣相似。
“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可知禮,八九子,七十士”這裡的描述是指孔子一生教化三千多名好學生,拿孔子的名号給一個連秀才都不是的孔乙己當外号,又哪裡有按好心呢?
兩人都是社會的邊緣人,不管做的是好事或是壞事,第一時間得到的必然就是來自周圍人的嘲弄。
或許在某個時間,我們每個人都會化身為那個被衆人嘲諷的孔乙己。
還記得那個重本畢業找不到工作去賣水的人嗎,亦或是清華畢業去當屠夫,亦或是找不到工作在地鐵站嚎啕大哭的中年人,逆行被交警攔下後情緒崩潰的年輕人......
在這些一個個熱點人物的背後,他們身邊幾乎沒有人願意去了解他們,願意去真心幫助他們。就算最後情緒崩潰,仍會有看客不屑地評價一句他們為“沒本事的人”。
很多人抨擊孔乙己都是懷着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境。仿佛把孔乙己的境地安在他的身上,那這世上便會少一個悲慘的人。
真是如此嗎?魯迅先生沒公開孔乙己的原型,我們無法了解更多關于孔乙己的事情。
但大概情況是能夠想象得到的,古時讀書耗費錢财,孔乙己能夠讀書十多年,必定是舉家之力,從小便是家人的希望。
吸了父母十多二十年的血,承載了家族成功的希望,換做是你,真的甘心脫下長衫,換上短衣憑力氣讨飯吃嗎?
學了幾十年的東西,有人讓你放下它,說這些都是垃圾。換做是你,你真的甘心嗎?
歸根結底,不是孔乙己,我們始終無法了解“讀書”對于孔乙己的重量,我們同樣是一群不了解孔乙己的看客。
結語
再讀《孔乙己》實在是機緣巧合,一般我是不喜歡重讀已經讀過的書籍,這次在書店也隻是想随意翻翻。
但沒想到就這麼突然地被這個曾經我一直嘲笑的人物感動到了,這才發現孔乙己這個小人物不可笑,反而讓我越讀越傷感。
在孔乙己的世界,從來沒有一個人真正去了解過他,他是如此孤獨而可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