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OPPO舉行了R17&R17 Pro的新品發布會,發布會節奏和速度還是依舊的那麼快,有很多産品細節和具體的參數甚至還要在會後研究好一陣子才能整理明白。剛剛第一時間拿到了OPPO R17的評測樣機,試玩了一個小時便碼了這篇小上手。
最想體驗的R17 Pro要10月才能上市,可以說過半數的大招都集中在Pro身上了,那麼就先來簡單了解下标配版的R17吧。經曆了這麼多代的R系列産品,OPPO終于迎來了首款屏幕指紋手機,旗艦Find X用結構光,R系列中端用屏幕指紋,很清晰的技術規劃路線。對于主靠線下渠道的中端機型來說,顔值永遠是第一位,屏幕指紋的最大好處就是幹掉了背面的指紋開孔。
上手的這台R17是8 128G的流光藍,采用亮面玻璃機身設計,金屬中框和R15一樣采用噴塗工藝塗成了和機身接近的顔色和質感,不過上手後明顯感覺比R15更重,具體重量為182g。
設計方面最大的改變是劉海形狀變成了水滴狀,其實就是動态版的美人尖,像一滴将要墜落的小水珠一樣,這顆水珠就是2500W像素的前置攝像頭,頂部還有一個不太顯眼的微型聽筒。由于身上沒有帶R15,所以不太好比較邊框和下巴的寬度,這次OPPO所使用的依然是同類技術規格FHD 分辨率的三星OLED屏幕,理論上同為COF工藝并且也不是專門定制的屏幕,下巴和邊框的寬度理應與R15保持一緻,但目測下巴寬度确實要比R15還要更窄了一些,屏占比相當可以。
R17的光感指紋解鎖速度很快,就算對解鎖動畫忽略不計,從按下指紋到亮屏進入桌面的速度已經很接近成熟的電容式指紋識别,不過同行的媒體朋友裡有幾位手汗比較嚴重,解鎖速度略慢一拍,現階段的屏幕指紋技術對濕手解鎖的支持還不夠完美,唯一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是在錄入指紋的時候盡可能稍微用點力按壓屏幕,讓屏幕下方的光感相機能更好地錄入你的指紋信息。
這次新品中最漂亮還是藍紫色漸變的R17 Pro,磨砂玻璃質感不留指紋,強光下會呈現弧形紋理,比标準版R17更上檔次更具質感,R17過一段時間也會有這種配色,不過要在基礎班的價格基礎上再加100元,個人認為這100元值得花。
R17和R17 Pro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别,那就是攝像頭模組的配置組合。标準版R17采用的是1600W 500W像素雙攝,主攝傳感器依然是IMX 519,沒有光學防抖。R17 Pro的堆料會猛很多,主攝IMX 362(其實我也很迷為什麼不是363...) 光學防抖 F 1.5~2.4靈動光圈,外加一個TOF攝像頭捕捉3D景深信息。單單從配置上來看,R17 Pro确實算得上是OPPO有史以來相機參數最好的手機了,而R17則基本維持了R15的水平,隻是處理器從P60換成了骁龍670,ISP算法略有不同。
晚上試拍了幾組樣張,由于評測機也算是半台工程機,還沒有完全成熟的軟件優化,隻能提供一部分的參考價值。R17新增的AI相機功能和夜景優化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成像畫質,但終究傳感器的底子和處理器的ISP擺在那,還是受到了不少的限制。
R17有了夜景模式的加持下,夜拍亮度和純淨度比R15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但由于傳感器尺寸和處理器ISP型号的限制,成像效果和主流的一些骁龍845旗艦還是有一點差距,R17 Pro的效果應該會優秀很多。OPPO宣傳多年的“拍照手機”口号,這次R17算是最稱職的一次了。
上手時間有限隻能說這麼多,至于骁龍670處理器的性能具體如何還要再用一段時間測試一下,這次R17的光感屏幕指紋是一個實用性不錯的驚喜,也讓整台R17的外觀更進一步。當然了,最期待的還是10月上市的R17 Pro,由國産手機引領的TOF技術風潮非常值得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