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站在朱棣角度上去想,他也挺無奈的。對于帝王家庭來言,曆來都是老爸把皇位傳給兒子,或是在兄弟之間傳承。
若朱棣沒本事,啥也别說了,可偏偏朱棣還文韬武略樣樣皆能!原來皇位是哥哥朱标的,他沒啥想法,過得還很滋潤,一口氣生了9個子女。可哥哥朱标一去世,老爸朱元璋卻瞅都不瞅他一眼,就把皇位指定了侄子朱允炆。
那麼為何朱元璋舍棄文武全才的朱棣,非選定孫子朱允炆呢?這個問題,隻要站在朱元璋的視角去觀察便會發現,朱元璋沒法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注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其一:朱棣沒有代言人
大明朝既是朱家人的,也是文武百官的。朱棣由于遠在北京,替大明鎮守北疆,就注定了他在京城内沒有代言人。
而皇位的争奪不是由老皇帝指定,就是百官推薦。也就是說,新皇帝幾乎都是在皇權和官僚集團的博弈中産生。故而朱棣本事再大,由于在京城内缺乏自己的勢力,而沒有代言人替他到前台來争取。
反觀朱允炆,由于朱标當了25年太子,已是根深蒂固,其勢力已不亞于朱元璋了。故而,站在百官角度上來分析,自然都會推薦朱允炆。因為這樣能保證百官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哪怕朱元璋動過選朱棣的心思,也隻能很快打消。
如朱元璋曾問過劉三吾,朱标死後誰來接替?
劉三吾道:“皇孫世嫡承統,禮也!”倘若這時,有朱棣代言人呢?必然會反駁,擁護朱棣。如此一來,朱棣這才可能有機會。可如今幾乎滿朝文武都贊成劉三吾這句話,朱元璋再強悍,也隻能妥協。
所以,對于皇位争奪來言,代言人這個角色,從來都是非常關鍵的。沒有這個角色,朱棣自己蹦出說:我推薦我自己!别說群臣了,就是朱元璋都會急眼,這叫心懷不軌,意圖篡位。
其二:朱棣的嫡系身份有問題
朱棣的生母是誰?一直是筆糊塗賬。朱棣自己說:我老媽就是馬皇後!但一大堆野史卻争先恐後地反駁,甚至都傳出了:朱棣是元順帝的遺腹子之說。
同時專門記錄皇家冊立、冠婚、祭祀、禮樂等大事件的《南京太常寺志》,也拿出了證據反駁: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所以朱棣的嫡系身份,是遭到質疑的。且就算朱棣是嫡生,可他還有兩個哥哥在上面,一個叫朱樉、一個叫朱棡!
論資排輩來談,也是照樣輪不到老四朱棣,更何況他的身份還存疑呢?這幾乎算是第一時間,就被剝奪了資格,排除在外了!
其三:朱棣有一位“完美”老爸
朱元璋幾乎是所有開國帝王中,最為後代着想的的老爸。哪怕子孫的名字,他都搞出了一個五行相生,生生不息的格局來。
可想而知,這樣的老爸帝王,會如何為繼承人着想了。最明顯的例子是朱标,朱元璋剛當上吳王,就讓從13歲的朱标開始參政——回老家去祭拜祖墳。後來,又給朱标組建了宋濂、徐達、常遇春,這套超豪華的太子培訓班子。
而在朱标死後,為了讓朱允炆不受威脅,朱元璋抖擻精神大開殺戒,連藍玉他都殺!這些迹象都說明了,朱元璋是鐵了心要當一位“完美老爸”,替子孫幹完八輩子的事。
也正是出于朱元璋的這種表現,可以斷定他絕不會選朱棣,因為前朝的教訓就在眼前,為了争奪皇位,兄弟相殘的事層出不窮。如今誰都服氣的朱标死了,自己的時間也不多了,倘若貿然立朱棣,萬一其他兄弟反了呢?大明朝極有可能二世而亡!
所以隻有立朱允炆才最保險!一則群臣支持和擁護,基礎非常好。二則是朱棣想謀反也沒法在兄弟間搞串聯,因為他們之間就有天然矛盾,可以輕易被分化。
就這樣朱元璋為朱允炆設計好了一切,幾乎使朱允炆立于不敗之地。因而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根本就不可能被朱元璋選中。
哪料,朱元璋都做得如此地步了卻還是被翻盤——不是朱棣牛,而是朱允炆昏招頻出。
故而從這個角度來言,朱棣的靖難之役,實則是在跟朱元璋“過招”。而朱允炆竟然當了神助攻,幫着朱棣都一一破除了朱元璋的設置,如兄弟間的串聯,朝中大臣被“送”過來等,因而朱棣這才得以成功。
其實明朝除了“朱棣意外翻盤奪天下”外,還有其他許多問題,如朱棣為何非要遷都北京?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
而在對明朝的研究中,最出色的無疑是這部《大明王朝三百年》,系統梳理、解答了明朝的許多問題,不但對研究明史大有幫助,而且對啟迪和開拓思維,解答如今的許多問題和現象,都幫助頗多,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所以,讀者們若有興趣,可以點上面的鍊接購買,價格也很實在。所謂不知史,何以知今,更無法順利開拓未來?多看些書,總是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