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遼甯頻道
9月30日下午,沈陽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人流稀疏,而沈陽政務服務網的後台數據卻仍在實時變化,顯示着大量當天已辦結的事項。
“窗口辦”在減少、“掌上辦”“網上辦”在增加,這正是沈陽全面推進“一網通辦”的結果。今年以來,沈陽以“隻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為突破口,推動權力職能、業務流程、技術支撐優化再造,累計上線265個“隻提交一次材料”服務場景,實現數據共享、簡政便民。
圖為沈陽政務服務APP上線“一件事一次辦”場景
“出生”是人生開始的第一站,出生醫學證明、新生兒落戶、醫保參保登記和社保卡申領等事項,一個不能少。以往辦理這些事項,衛健、公安、醫保等多個部門都要跑,有的還不止跑一遍。而前不久,剛剛當媽媽的史女士還沒有出院,就已經通過手機為孩子辦好了所有涉及新生兒的事項。
“我們隻需要在手機上提交申請,在醫院領取出生醫學證明時,将戶口簿、結婚證等證件交給窗口人員,然後就可以等着政務專遞給我們郵寄辦理結果了,整個過程不超過5天,快遞也免費。”史女士說。
今年3月,沈陽在手機端上線“新生兒一件事”場景,從市民辦事的實際需求出發,以沈陽市統一身份認證、人臉檢測核驗、短信平台等大數據服務作為基礎支撐,對接全市多個部門的多項信息化系統,一站式減省、一次性告知新生兒父母需提供的信息、材料和辦理的環節。
“在以前,這樣的效率不敢想象,每一項政務服務效率提升的背後,都有着不斷試驗、優化的過程。”沈陽市營商局行政權力運行監管處劉濤介紹,一年前他們開始着手做這項工作時,為了尋求最優流程,先選擇市婦嬰醫院保健院和市婦幼兩家醫院進行試點,雖然實現了4個事項的并聯辦理,但仍需申請人到醫院窗口進行申請和提交材料,全流程辦理時限優化至7天。在試點運行的同時,沈陽市營商局會同衛健委、公安局、醫保中心對業務流程進行升級整合再造,聯通省婦幼、市戶政、市醫保等相關業務辦理系統,真正實現辦理要素數據化流轉,申請人足不出戶即可通過沈陽政務服務網和沈陽政務服務APP進行申報,辦理時限縮短至5天。
“義務教育入學一件事”“異地就醫一件事”“人才認定一件事”……在沈陽,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群衆體驗到“隻提交一次材料”的便利。
圖為經營性公共停車場備案“隻提交一次材料”服務場景。 湯龍 攝
“以往經常遇到準備的一大堆材料沒用、有用的材料又缺的情況,想一次辦明白,難!這回好了,在網上選擇情形,按照指引一次性就能備齊材料并完成申報,跟在飯店點菜付款差不多。” 今年上線的經營性公共停車場備案“隻提交一次材料”服務場景,讓沈陽恒信國有資産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的劉洋贊不絕口。
辦理較為複雜的業務時,由于不同情形對應不同政策,需要申請人根據自身實際提交相應的申請材料。申請人往往一時間弄不懂流程,摸不清方向。
“隻提交一次材料”服務上線後,沈陽市通過“五級業務梳理法”對政務服務事項進行了“精準畫像”。以經營性公共停車場備案為例,“隻提交一次材料”服務将經營性公共停車場劃分為“地下停車場”“屋頂停車場”“露天機械停車場”等10類不同情形,針對每類情形自動生成辦事指南和申報流程,讓申請人一目了然,在此基礎上重點應用數據彙聚能力,對每個企業實施“精準畫像”。在實際申報時,系統會自動檢索曆史信息,通過比對土地和房産信息,智能預檢條件并引導企業完成申報,極大滿足了用戶需求,提高了申報效率。
作為全省唯一“隻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試點先行城市,沈陽市營商局會同大數據局、信息中心及各技術團隊共百餘人組建改革攻堅專班,持續推動改革深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沈陽市營商局建立三級調度機制,市營商局主要領導每三天調度,分管副市長每周調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月調度,為改革提供堅實保障。
同時,沈陽市營商局還針對企業群衆辦事過程中“不會報”“不好報”“批複慢”等堵點問題,以“免提免交”為核心,将材料、信息共享複用能力落實在服務場景中,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上線“智能辦”“零材料”“跨層級”“跨部門”“秒批秒辦”“都市圈通辦”“證明在線開具”等7類265項服務場景,為企業群衆提供條件預檢、情形預填、信息免填、材料免交等多種智能化服務。
截至目前,累計優化調整395項政府職能,1230項材料實現“隻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沈陽市營商局主要負責人表示,今年底前,80%申請材料實現“隻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一件事一次辦”場景數突破1000個;2023年底前,90%申請材料在市、區範圍“隻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改革效能延伸至都市圈範圍;2025年底前,政務服務标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均等化全面實現,“都市圈通辦”實現全覆蓋。
“優化營商環境是沈陽為全省作出‘四個示範’的内在要求,是推動新時代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應有之義。”沈陽市委書記王新偉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