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的這首《觀書有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甚至可以說人人都會背這首詩。這首詩以池塘清澈的形象進行探索,得出“為有源頭活水來”來的深刻哲理,暗喻我們要不斷地不重新的知識,才能保證腦海中這片“池塘”的清澈,達到新的境界!
這首《觀書有感》是非常典型的宋詩,唐詩重于意境,宋詩長于義理,從朱熹這首詩就能窺測一二。雖無隽永的意境、也無深刻的情意,但其以小見大的手法,豐富的寓意,使得這首詩千百年來口耳相傳,以至于人人都會背這一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實際上,這首詩隻是朱熹所作的組詩中的第一首,第二首卻少有人知: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的《觀書有感》共兩首,此為其二,同樣借景喻理,通過自然景象的形象進行說理議論!“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江邊春水滾滾彙入大江,而艨艟大船在這春水之上便如羽毛一樣輕揚。“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則說平日裡要費很多人力推動的艨艟大船,此刻卻在春水沖擊下自由自在地航行。
《觀書有感》的第一首是告誡我們不斷地補充知識積累、補充自身底蘊;而這第二首則以“春水泛舟”的形象為例,講出了藝術靈感和客觀事物的影響的重要性!“源頭活水”是主觀,“春水推動”是客觀,主客皆齊,方能文思如泉湧!
朱熹既是理學聖人,也是一位教育家,還是擅寫哲理詩的詩人。他的詩大多寓意哲理,富于理趣,正如這兩首《觀書有感》,讀罷讓人能從詩中學習到深刻的道理。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