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2:01:30

注:下列信息并不全面,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标準》、《總圖制圖标準》、《建築制圖标準》

總平面圖

1. 應表示的内容

1) 場地的範圍:表示出用地紅線、道路紅線

2) 場地内及四鄰環境的反映(四鄰原有及規劃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場地内需保留的建築物、古樹名木、曆史文化遺存、現有地形與标高、水體、不良地質情況等)

3) 場地内拟建道路、停車場、廣場、綠地及建築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築物與用地界線(或道路紅線、建築紅線)及相鄰建築物之間的距離。

4) 拟建主要建築物的名稱、出入口位置、層數與設計标高,以及地形複雜時主要道路、廣場的控制标高。

5) 指北針或風玫瑰圖、比例。

2. 表達的規範性

1) 線型要求參見《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标準》

2) 總圖中的坐标、标高、距離宜以米為單位,并應至少取至小數點後兩位,不足時以“0”補齊。

3) 總圖應按上北下南方向繪制。根據場地形狀或布局,可向左或右偏轉,但不宜超過45°。

4) 總圖中标注的标高應為絕對标高,如标注相對标高,則應注明相對标高與絕對标高的換算關系。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建築設計圖紙表達)1

3. 表達的表現性(非實際工程制圖适用)

1) 一般原則:各種表現性的表達手段不得影響各項規定内容的規範性表達

2) 陰影:為了更直觀反映建築體量的高差關系,可以在總圖上表示建築陰影。投影角度應符合某時刻真實日照角度,投影區域不宜過大,應呈半透明。

3) 色彩:一般不必要。需要時,可以表達對象的真實色彩,或用色彩區别場地内建築與周圍建築。

4) 切忌把總圖當作分析圖使用,而使用多餘的符号、标注、色彩。方案的各種特性應該由各種分析圖表達。

設計說明、分析圖類

1. 應表示的内容

1) 技術經濟指标:總用地面積、總建築面積、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地率等

2) 設計背景:場地及周邊環境現狀、任務書提出的設計要求

3) 設計目标:通過對設計背景的分析,提出本次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可以包含幾個方面)

4) 策略手段:也就是解決矛盾的方法。包含從抽象到具體、從宏觀到微觀的多個層次。

5) 根據需要繪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圖:功能分區、空間組合及景觀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車流的組織、停車場的布置及停車泊位數量等)、地形分析、綠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設;建築結構體系、細部構造等。

2. 表達方法

1) 針對性:突出設計特點,強調設計優勢;

2) 邏輯性:清晰反映從抽象到具體、從宏觀到微觀的多個層次的設計邏輯;

3) 清晰性:簡短文字與簡明圖示結合;不同問題分開表達,切勿混淆;

4) 控制性:根據表達内容的信息量大小和重要性,嚴格控制文字和圖示的尺寸和形态

5) 多樣性:綜合采用總平、平面、立面、剖面、透視、軸測、模型照片、實景圖片、徒手草圖、圖形符号、文字等載體

平 面 圖

1. 應表示的内容

1) 平面的總尺寸、開間、進深尺寸或柱網尺寸(也可用比例尺表示);兩道尺寸

2) 各主要使用房間的名稱;

3)結構受力體系中的柱網、承重牆位置;

4)各樓層地面标高、屋面标高;

5)室内停車庫的停車位和行車線路;

6)底層平面圖應标明剖切線位置和編号,并應标示指北針;

7)必要時繪制主要用房的放大平面和室内布置;(衛生間布置各潔具,各房間布置家具)

8)圖紙名稱、比例或比例尺

9) 與室外場地相接的平面圖,應表達周邊環境

10)樓層平面應表達其下一層平面的屋頂等,但注意不要在多個平面圖上重複表達。

2. 表達的規範性

1)線型要求參見《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标準》

2)平面圖的方向宜與總圖方向一緻或基本一緻

3) 在同一張圖紙上繪制多于一層的平面圖時,各層平面圖宜按層數由低向高的順序從左至右或從下至上布置

4) 建築物平面圖應在建築物的門窗洞口處水平剖切俯視(屋頂平面圖應在屋面以上俯視),圖内應包括剖切面及投影方向可見的建築構造以及必要的尺寸、标高等,如需表示高窗、洞口、通氣孔、槽、地溝及起重機等不可見部分,則應以虛線繪制。

5) 正确表達結構關系,區别表達承重結構和非承重結構

6) 樓梯、台階箭頭标注:以該層主要标高為起點

3.表達的表現性

1)配景

2)色彩:多用于表達功能分區

立 面 圖

1. 應表示的内容

1)體現建築造型的特點,選擇繪制一、二個有代表性的立面;

2)各主要部位和最高點的标高或主體建築的總高度;

3)當與相鄰建築(或原有建築)有直接關系時,應繪制相鄰或原有建築的局部立面圖;

4)圖紙名稱、比例或比例尺。

5)當設計深度達到時,可用文字标注建築各部分采用的材料、色彩以及做法

2. 表達的規範性

1)線型要求參見《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标準》

2)平面形狀曲折的建築物,可繪制展開立面圖、展開室内立面圖。圓形或多邊形平面的建築物,可分段展開繪制立面圖、室内立面圖,但均應在圖名後加注“展開”二字。

3)有定位軸線的建築物,宜根據兩端定位軸線号編注立面圖名稱(如:①~⑩立面圖)。無定位軸線的建築物可按平面圖各面的朝向确定名稱(如:南立面圖)。

4)在建築物立面圖上,相同的門窗、陽台、外檐裝修、構造做法等可在局部重點表示,繪出其完整圖形,其餘部分隻畫輪廓線

3. 表達的表現性

2)配景:立面圖宜有周邊環境和人的行為的整體表達,但要以不遮擋立面設計特點為前提

3)陰影:選擇最具表現力的投影角度,投影區域不宜過大,宜呈半透明,注意避免遮蔽圖形線條而影響規範性表達。

4)色彩:多表達對象真實的色彩

立面的表達應符合結構的邏輯性

應與剖面、平面一一對應

剖 面 圖

1. 應表示的内容

1)剖切部位,應根據圖紙的用途或設計深度,在平面圖上選擇能反映全貌、構造特征以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剖切。

2)建築剖面圖内應包括剖切面和投影方向可見的建築構造、構配件

3)各層标高及室外地面标高,室外地面至建築檐口(女兒牆)的總高度;

4)若遇有高度控制時,還應标明最高點的标高;

5) 畫室内立面時,相應部位的牆體、樓地面的剖切面宜有所表示。

6) 剖面編号、比例或比例尺。

2. 表達的規範性

1) 剖切号可以轉折,注意規範性;用2個相交的剖切面剖切(圖9.3.2-3)時,應在圖名後注明“展開”字樣。

2) 正确反映結構關系,尤其是梁、女兒牆、樓梯的剖切面和投影方向可見部分

3)注意室内外高差的線條表達和相應标高标注

4)不要畫加粗的可見部分輪廓線,會被誤認為是剖切面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建築設計圖紙表達)2

3. 表達的表現性

1) 建議剖面圖畫上人的行為和家具、植物等配景,表現力将增強很多

2)體現設計特點的内容,例如:空間組織、功能分區、日照、通風、視線等(一般情況下,建議用專門的分析圖表達)

3)色彩:多用于表達功能分區

透視圖、軸測圖和模型照片

1. 應表示的内容

1)場地内建築與周圍建築和其他環境要素的總體關系

2)建築形态(形狀、體量、材料作法、色彩等)

3)體現設計特點的建築内外主要空間和場景,如:主要室外場地、主要入口附近、建築内部有特色的空間以及空間中人的典型行為

2.表達的規範性

1) 準确的透視關系

2) 與總平面、平立剖面等圖紙的準确對應

3. 表達的表現性

1)各圖傳達的信息要有典型性、互補性,避免重複表現

2)透視圖

視點:固定(焦點透視)、移動(散點透視)

滅點:一個(平行透視)、兩個(成角透視)、三個(傾斜透視)

焦點透視(包含一點、兩點、三點透視)

特點:固定在一個立足點上

适用範圍:表現相機定點“拍攝”般的視覺效果,西方傳統繪畫常用。在當代建築透視圖中應用廣泛。

散點透視

特點:移動着立足點進行觀察

适用範圍:表現對象沿某一方向(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的多個連續場景,如同不斷移動攝像機所拍攝到的一系列片斷,中國傳統繪畫常用。在當代建築透視圖中應用相對較少。

一點透視

特點:一個滅點,與視線垂直的立面不變形

适用範圍:表現對象的内在空間感,适合具有“通道”、“煙囪”性質的空間,比如街道、檐廊、室内走道、房間、天井、中庭、高塔内部等

拓展:當表現的對象沒有對外開敞的“觀察口”時,使用“剖切”或“分解”法,作一點透視

兩點透視

特點:兩個滅點,兩點連線多為水平線(平視)或鉛垂線(俯仰視),與其連線垂直的另一方向無滅點。

适用範圍:表現對象的外在體量感,使用較廣泛。

三點透視

特點:三個滅點(不在同一直線上),多為俯仰視

适用範圍:表現對象的動勢,尤其強調豎向的勢态。多用于多層、高層建築3)軸測圖适合表現建築形态。可包含:正等測(圖9.5.1-1)/正二測(圖9.5.1-2)/正面斜等測和正面斜二測(圖9.5.1-3)/水平斜等測和水平斜二測(圖9.5.1-4)。

3)軸測圖

《軸測圖分類及其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節選

2 軸測圖的實際應用

2.1 正等測圖

給建築三個可見面以同樣的表達,沒有縮比,便于使用30度60度三角闆繪制,常被采用.正等測圖較斜軸測圖看起來顯得更真實自然,但此類圖中建築或物體的立面和平面無法反映實形,在使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如圖6,采用正等測圖形式,屋頂與側牆被移走,室内空間及陳設一覽無餘(這種類型又稱剖視軸測圖).

2.2 正面斜二等測圖(簡稱斜二測圖)

建築的立面在圖中不變形,作圖簡便,使用廣泛.如圖7.

2.3 水平斜等測圖

由于水平投影不變形,所以圖中的圓形!四邊形等幾何形是根據實際大小而來,均不變形,易于繪制,如圖8.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建築設計圖紙表達)3

2.4 軸測圖的其它形式及應用

(1)分解軸測圖(又稱分割軸測圖).在此類圖中,将垂直和水平體量通過使用虛線或細投影線伸展開,對于小的結構組成部分和大的建築元素,分解軸測圖都頗具表現力.圖9為分解正面斜二等測圖,為了同時表現投影的各個方面,通過拉伸将不同的設計元素獨立出來,這樣可看見樓梯間的關系和内部細節.

(2)展開軸測圖.展開軸測圖的概念經常用于兩層或多層建築,如圖10,樓層平面從建築殼中脫離出來,幫助形象化地理解所有樓層的上下關系以及與外部形式的聯系.

(3)仰視軸測圖(又稱蟲視軸測圖).觀者從下往上仔細觀察建築,有助于全面理解一個設計的結構秩序.此方法最初被19世紀的奧古斯特#喬爾西創造并運用.這類圖會很好地表現天花或挑檐底面與牆體的關系,不利之處是它有時難以解讀[3].如圖11的仰視正等測圖,清楚地表現了樓闆!梁!柱及通風管道的相互位置關系.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建築設計圖紙表達)4

(4)俯視軸測圖(又稱鳥瞰軸測圖).觀者的位置高于建築的頂面,符合人的視覺習慣,大多情況下都采用這種形式,如圖6~圖10.

(5)仰視與俯視結合.即在一幅圖中,同時有仰視和俯視,使觀者同時理解建築的形式!組織和設計的幾何構成全貌.

此外,軸測圖的形式還有透明軸測圖!組裝與分解軸測圖、多視點軸測組合圖、混合軸測圖等類型,在建築設計競賽中或為了表達某特殊的設計意圖時,設計者常會采用這些在實際工程上不常用的形式來作圖以達到特殊的圖面效果和增加感染力.

工程實踐證明,軸測圖雖不具備透視圖的漸變特性,模拟真實視覺感受,但由于具有保持真實尺度、細部和三維信息的優勢,成為驗證與說明建築空間和三維關系的上佳工具.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建築設計圖紙表達)5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建築設計圖紙表達)6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建築設計圖紙表達)7

建築圖紙設計說明書(建築設計圖紙表達)8

4)模型照片适合表現建築整體形态、建築與周圍環境關系,也可輔助表現局部透視場景

5)光影效果(白天、夜晚)。透視圖、軸測圖和模型照片均應考慮适宜的光影效果表達。

布圖

1. 布圖的要點

1)邏輯性強:組織各個部分圖紙,使之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 應清楚自己想讓讀者以何種方式、何種順序解讀自己的設計;

 應清楚每張圖紙上表達的重點内容是什麼。

 圖紙上構圖樣式的選擇和外加的裝飾應與設計表達有密切聯系。

2)飽滿有力:不僅視覺上有飽滿感,同時做到信息量飽滿

 每張圖紙上布置圖的數量不宜過少,圖紙較少也可通過其它方式充實圖面(帶底色的圖紙、色帶、特殊的構圖形式或具有沖擊力和深度的建築表達);

 圖紙中每個圖的内容應完整、除滿足基本要求的圖紙外應補充進行設計解讀的其他圖紙(各類分析圖、表現圖,具體詳見各分項圖紙的表達要求);

 有良好的表現手法(具體詳見各分項圖紙的表達要求)。

3)統一有序:

 一套圖紙内的幾張圖應在布圖方式上統一(圖框、色調、色帶位置、大字、編号、圖名),統一不代表完全一緻;

 一份圖紙中同一類型圖(分析圖、平、立、剖等)擺放的位置應有一定的對位關系;

 同一套圖内平、立、剖各圖的表現手法應當一緻。

4)重點突出:

 在一套圖紙中重點表現的内容應突出(所占的面積、放置的位置、所選取角度的視覺沖擊力、表現的深度、通過色彩進行反襯等);

2.幾種常用的布圖模式

1) 網格、單元法:

2) 圖底法(對比、共融):通過底色、圖紙本身色彩的輕重關系,形成對比(底部、頂部、中部、一側、強調斜向、強調水平、強調垂直)

3) 獨立式構圖法:

4) 綜合運用

3、圖布置的方向和位置

1)橫向

2)縱向

3)對角線

4)放射狀

5)圖紙集中布置在圖紙某一部分(一側、中部、頂部、底部等)

6)綜合

來源于互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