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南陽名勝古迹

南陽名勝古迹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23 12:11:13

南陽名勝古迹(南陽古城磚裡六百多年的城市記憶)1

城磚、城牆、磚石城,說起來似乎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那是自明初而來的南陽古城往事:早期南陽郡城為夯土築建,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陽衛指揮佥事郭雲重修南陽城時,始用磚石加固,改建為磚石城。磚石城連同清代在城周外修建的寨牆,都在1939年為便于逃避日寇飛機轟炸而由官方主導扒掉了,于是磚石城成了曆史,梅花城也成了曆史。

然而大量的城磚留存下來,散落在老城區的老門老戶老街老巷中,走在老城區,不時還能看到它們嵌在牆上的身影,沐風瀝雨數百年,依然承載和記錄着這座城市的曆史細節。12月15日,一群老南陽人相聚南陽唐王府博物館主辦的宛城風物“草根譚”民間座談會上,回望城市曆史,探尋城市的曆史來處,從深藏于心的記憶中,從尚存的塊塊城磚中,觸摸一個鮮活的南陽古城。

南陽名勝古迹(南陽古城磚裡六百多年的城市記憶)2

南陽城牆,用磚始于明初

磚是中國從古至今運用最廣的建築材料之一,可以說在人類文明演化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盡管中國燒制磚的曆史據說在距今五千年前,但磚廣泛用作建築材料卻始于秦。在南陽,尤其是新野,上世紀從漢墓中出土了大量漢畫像磚。不過,對南陽城牆來說,元以前皆為夯土築建,直到明初才燒制城磚築磚石城。

提到漢磚,市漢畫館原館長韓玉祥說,漢畫像磚大多是空心磚,南陽出土的空心磚不多,新野比較多,泥質陶燒,做工精細。許昌出土的漢磚也不少,但距離南陽這麼近,看起來卻迥然不同,完全不似南陽漢磚的粗犷奔放。對此,市泥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顯禮說,不同的地方土壤質地不同,燒出來的磚不一樣,還有的地方能燒磚,但不一定能燒制出好瓦盆。

至于南陽城磚,訪古尋蹤·南陽文化遺産保護公益團隊領隊喬治邦說:“明初郭雲修城始用城磚,城磚基本上是10到15cm那麼厚,大的一整塊近50斤。”這麼大的磚頭,燒制起來難度大嗎?李顯禮說,就是燒一般磚,如果偷懶的話燒出來就不像樣,超過5cm厚的磚,燒制的成功率不高,這麼厚的城磚,對燒制的工藝要求應該相當高,估計得用硬柴燒制。

南陽城磚上有的刻有“南陽城”、“南陽府”、“南陽”等字樣,前不久訪古尋蹤公益團隊還發現了帶“六”字的城磚。對此,唐王府博物館館長崔鑒平說,過去一般有官辦窯廠,專門為官府燒磚。“六”字,可能是普通工匠的名,也可能是當時“派捐”的原因。

南陽名勝古迹(南陽古城磚裡六百多年的城市記憶)3

城牆被扒,城磚散落民間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南陽城牆、寨牆被扒掉後,諸多的城磚都散落于老城老門老戶中,蓋房子時,城磚都派上了用場。崔鑒平說,過去磚頭少,一般人家也買不起,他小時候住在現人民路西的白果園,屬于古城外,住的就是土坯房,有天睡到半夜,忽然一疙瘩泥糊到了臉上,原來土坯蓋的廚房在連陰雨中塌了,“那時候的院牆更不可能用磚了,都是土夯牆,上面種着仙人掌”。他記得小時候“混搭”的房子非常多,共和街有一戶人家,蓋的房子全是碎青磚、碎紅磚、碎城磚一點點修起來,“就這還蓋了兩層樓。”

沒錢的建土坯牆,有錢的也未必蓋的是全磚房,退休幹部王政說,他小時候住的是三進院的大宅子,牆看起來是磚牆,其實是“裡生外熟”——裡頭是土坯、外頭是磚頭。78歲的他見過城門、城牆,“東城門是兩層的,上面都是大城磚。”

散落到民間的城磚,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越來越少。喬治邦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上初中時,學校組織他們去北城河岸撿磚,撿來的有一般磚頭、也有城磚,撿回來後砸碎修校園裡的路。再後來,老城裡一些人生活條件好了,重建房子,原來用的城磚或被棄或做了地基,“如今能收集到殘磚已經不容易了。這些城磚是古城人文曆史的見證,現在古城修複利用正在進行中,若能把尚存的城磚收集并用于城牆修複,絕對是件有意義的事情。”

全媒體記者 李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