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時間,現在還是數九的“四九天”,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意思是三九、四九算是冬季裡最冷的時候,實際上在現在南方很多地區,四九天的溫度已經達到了10來讀了,對于寒冷的冬日來說,算是很暖和的天氣了,而在這樣的氣溫下,很多野生植物也是早早的就開始生長了。
說到這野生植物,很多比較熟悉的就是野菜了,而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野菜一般之後開春以後才會有,實際上并非如此,随着現在氣溫慢慢升高,很多野菜也會提前開始生長,如先春而生的荠菜、早春生的馬蘭頭等等,在現在都已經開始生長。
下面筆者給大家介紹一種生長在山裡的一野草,同樣在現在已經開始生長了,在民間被人們稱作“草中之王”,市場價10元一斤。
這種野草就是“茵陳蒿”,它是我國農村地區非常常見的一種野草,在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如遼甯、河北、陝西(東部、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東部、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及四川等省,多見于農村的山坡、沙地及路邊。
茵陳蒿是一種抗寒性極強的野生植物,因此一般在1月初的時候,就會開始返青,而這個時候别的植物都還是枯黃的,所以去山裡的話,一眼就能看到茵陳蒿。茵陳蒿的樣子看起來平淡無奇,和其他蒿草差不多,那麼它為何會被人們稱為“草中之王”呢?又有哪些價值呢?
首先是食用價值,茵陳蒿的幼苗可以作為野菜食用,俗話說“一月茵陳二月蒿,三月茵陳當柴燒”(注:因氣溫問題,南北地區時間可能不一樣,北方一般用“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了當柴燒”),這裡的意思就是茵陳蒿在1月的時候正是采食的好時節,所以每年在這個時候,很多老一輩的農民朋友,都會拿上小鏟子和竹筐子,去山裡頭挖茵陳蒿來吃。
據現代研究發現,茵陳蒿的營養價值十分的豐富,富含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20餘種氨基酸,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而茵陳蒿的吃法也多種多樣,在筆者家鄉這邊,就喜歡把茵陳蒿伴着面一起蒸制成“蒿子粑粑”,别提多香了。
其次是藥用價值,前面筆者說了,茵陳蒿在一月最适宜食用,實際上在2、3月也同樣可以食用,隻不過那個時候茵陳蒿比起一月的茵陳蒿老了許多,味道沒那麼好了,并且那個時候的茵陳蒿已經長得很高了,不再是野菜了,而是野草了,所以這個時候人們則稱呼它為“白蒿”或“青蒿”,其價值也就從食用變成了藥材。
茵陳蒿作為中藥材,早在我國古代就已經被使用了,并且在《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中均列為上品草藥,再加之《神農本草經》中還記載:“茵陳,主風寒熱濕邪,熱解黃疸”故而在民間才會将它譽為“草中之王”,甚至還把它當成“護肝王”。
随着茵陳蒿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也從山裡的野草搖身一變,成了市面上的野菜或草藥,很多地方的市場價都賣到了8元一斤、10元一斤乃至15元一斤,那麼它真的那麼值錢嗎?
實際上要分情況,很多人覺得茵陳蒿就是白蒿,這個理解是錯的,茵陳蒿在幼苗階段,也就是一月的時候時候才能稱之為茵陳,這個時候可以作為野菜食用,還算比較值錢。
等到二、三月份,茵陳蒿長大了不少,其葉子背面呈白色,這個時候一般稱為“白蒿”,這個階段的茵陳蒿食用價值不行了,但是藥用價值卻是最好的階段,這個時候的茵陳蒿最值錢。
在之後茵陳蒿就老了,這個時候一般被稱為“青蒿”,集沒食用價值也沒藥用價值了,這個時候的茵陳蒿就不值錢了。
所以茵陳蒿還是挺值錢的,但是要看月份,也要看地方,不是什麼地方都用茵陳蒿的。如果有小夥伴準備買一些茵陳蒿來食用的話,最好還是多注意茵陳蒿的月份,千萬不要買一把青蒿回家還不知道。
複制“茵陳蒿”到今日頭條APP搜索框,立刻獲取更多關于茵陳蒿的相關信息!
各位朋友,你們去山裡挖過茵陳蒿嗎?你覺得它好吃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