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如果你依然還在用以往的眼光來審視和觀察騰訊,是無法對它的發展得出相對客觀和全面的認識的。正如當騰訊第三季度的财報發布之後,我們用以往的眼光無法正确地獲得這樣一份财報透露出來的信息一樣。按照以往的邏輯,我們觀察的重點應當放在社交、遊戲等傳統的業務上,同樣地,透過這些業務的表現,我們完全可以來評判騰訊财報的好壞。
然而,當互聯網行業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改變,特别是作為頭部企業的騰訊,正在和以往的那個自己告别。如果我們依然還在用傳統的眼光、以往的邏輯來看待它,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找到正确地看待騰訊财報的方式和方法的。同樣地,我們也是無法正确地獲得騰訊财報裡的相關信息的。
同外界僅僅隻是将目光聚焦在營收和利潤等傳統指标上不同,筆者更多地看到的是,騰訊正在告别以往的那個自己,開辟新的戰場。在這樣一個新的戰場上,騰訊正在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打法,開啟新的發展。可以預見的是,當騰訊開始找到在這樣一個新戰場上的突破口,新的增長曲線将會打開,這樣一條全新的增長曲線,将會把騰訊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研發上的長期主義
欲要找到新的增長點,欲要破解當下企業發展過程當中遭遇到的痛點和難題,首要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必然是要通過研發新技術入手。這,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玩家們的新共識。然而,在研發上,真正需要的長期主義。隻有通過持續且長久的投入,才能得到回報。這一點,在騰訊的身上,表現得淋漓盡緻。
根據騰訊最新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的财報顯示,其研發投入為150.82億元,在整個營收當中的占比為10.77%。能夠在如此嚴峻的情勢之下,依然保持如此大的研發投入,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騰訊對于研發的重視以及騰訊對于新技術、新模式布局的堅定信心。
事實上,如果複盤騰訊以往在研發上的投入,我們同樣可以看出,其在研發上所堅持的長期主義。據有關統計顯示,自2019年至今,騰訊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累計接近1700億元。能夠花費如此大的氣力,并且能夠保持如此一以貫之的勇氣和信心,可見,騰訊在研發上投入上所表現出來的長期主義。
騰訊通過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助力實體行業解決了諸多棘手的問題,持續不斷地激活了實體經濟的内生動能,同樣也為自身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增長曲線。
以「全真互聯」為突破口的一系列前沿技術的落地和應用,正是在持續不斷地研發投入的基礎上孵化和發展起來的。
比如,騰訊雲結合5G和音視頻出傳輸技術,自研了面向5G的擁塞控制增強、移動環境高動态碼率控制、鍊路抗丢包增強等技術,幫助無人駕駛礦車工作,保障礦工人身安全。比如,騰訊雲數據中心均采用其自主研發的數據中心技術,騰訊雲第六代100G雲服務器,也采用全面自研技術架構,可單端口接入高達100G的超大網絡帶寬,為大流量、高IO場景帶來超高處理性能,騰訊雲遨馳分布式雲操作系統是行業内首家全域治理的分布式雲操作系統,這些自研能力可以支持騰訊雲為各行業提供高度标準化“無限算力”。
可以說,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如果沒有不斷地将新技術落地到助力實體經濟的過程當中,現在實體經濟運行過程當中所面臨的一系列的痛點和難題,依然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正是得益于騰訊長期以來不斷地布局新技術、新模式,我們才看到了其在數實融合的大背景下,逐漸為我們打開了一條全新的增長曲線。
TO B上的瓜熟蒂落
當流量的紅利見頂,特别是當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結合逐漸深入與完善,未來,真正考驗科技玩家們的不再是企業自身規模和邊界的問題,而是考驗科技玩家們對于實體經濟賦能的深度的問題。簡單來講,科技行業,特别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業已進入到了一個以B端為主導的全新的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TO B的業務,并不會像TO C業務那樣立竿見影。它需要的是一個不斷孵化,不斷深入,不斷發展的過程。得益于騰訊在TO B業務上的持續投入,特别是其在産業互聯網方向上的持續深耕,我們看到了騰訊在TO B業務上的瓜熟蒂落。
根據騰訊最新發布的2022年的第三季度的财報顯示,現在的TO B業務,業已成為了騰訊的第一大收入來源,并且TO B業務在業務營收占比連續六個季度超30%。這一數據的背後,向我們透露出來的是,騰訊正在告别傳統意義上的以C端為主導拉動力的增長模式,轉而開始逐漸向以B端為主導拉動力的增長模式轉變。
複盤2019年以來,騰訊TO B業務的發展路線圖,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出,TO B業務業已表現出來了介入越深,「金礦」越多的發展新趨勢。可以預見的是,當騰訊在TO B業務上持續不斷地投入,我們還将會看到更多有關這一業務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發展韌性。
如果一定要找到騰訊在TO B業務上如此亮眼表現的内在原因,筆者以為,騰訊堅定地将「全真互聯」作為重要戰略和未來的發展路徑,并且真正以此為切入點來不斷地尋找與實體經濟,特别是與B端用戶結合的方式和方法,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時至今日,我們在工業領域、能源領域、文旅領域、政務領域等諸多的領域裡,都可以看到騰訊在用數字化的技術來解決B端用戶的痛點和難題。通過不斷地與各行各業實現深度聯系,找到更多激活行業發展的方式和方法,騰訊在持續放大産業價值的同時,為自身的發展找到更多的突破口。
數實融合上的漸入佳境
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入而又全面的融合,已然成為行業發展在主流。未來的戰場,必然是屬于那些真正可以找到自身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方式和方法的玩家,未來的勝利者,必然是那些真正找到了數實融合之路的玩家。這一點,我們同樣可以從騰訊的财報上看出一些端倪。如果我們要尋找騰訊的新戰場的話,數實融合,絕對是最不可被忽視的那一個。
無論是從傳統的業務上來看,還是從新的業務上來講,我們都可以看出一條清晰的數實融合的路徑貫穿其中。
從傳統的微信生态來看,騰訊開始變傳統意義上的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為尋找與實體經濟結合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借助微信生态,騰訊幫助了諸多線下實體商超的數字化的轉型和升級,實現了數字與實體結合的新方式。無論是企業微信,還是小程序為代表的數字化的工具對于消費場景的重塑與再造,還是對生産場景的重塑與再造,我們都可以看出,騰訊探索傳統業務的數字化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上漸入佳境。
比如,借助企業微信和小程序工具,幫助鶴崗比優特超市實現了40%的銷售增量和21.6%的門店增量。比如,借助企業微信,幫助景旺電子、浔興拉鍊廠等傳統制造企業實現了内部管理、生産和外部上下遊的數字化協同,助力實體經濟實現了降本增效。
從新的業務生态上來看,騰訊更是逐漸走上了一條數實融合的新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同上文所提到的基于傳統的業務生态不同,新業務上所走出的數實融合的新路徑,更多地是建立在新技術、新模式的基礎之上的。
在這個方面,我們看到了騰訊雲在laaS、PaaS以及SaaS上的持續增長;我們看到了騰訊的自研芯片、操作系統、服務器、數據庫、音視頻、安全、大數據等自研産品在實體經濟領域的落地生根;我們看到了騰訊的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TDSQL已服務接近一半的國内TOP20銀行,TOP10銀行的服務比例更是高達60%……
基于這些新的業務的數字化的解決方案,正在将騰訊在數實融合上的探索帶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有了傳統業務與新業務在數實融合的聯動,無疑,騰訊在數實融合上的探索将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以此為開端,騰訊的發展,同樣将會開辟出新的戰場。
結語
騰訊正在進入到全新的戰場裡。
如果我們依然還在用傳統的眼光和邏輯來看待它,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對它的發展得出一個真實而全面的認識的。跳出傳統的條條框框,用新的維度、新的視角來看待騰訊,并尋找騰訊的新增長曲線,我們才能看見一個真實的騰訊。
總之,騰訊業已不再是以往的那個騰訊,一個全新的騰訊,正在向我們款款而來。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知名行業研究專家,專欄作者,戰略顧問。長期專注行業研究,提供深度思考與行業觀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