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治了一位16歲的青少年男性患者,因為自幼左側陰囊空虛入院,B超發現左側腹股溝區域有睾丸樣組織,但體積較正常睾丸小,最終診斷為左側隐睾。但治療存在兩難,家屬希望盡量保留睾丸,行睾丸下降固定術,因為睾丸是分泌雄激素和産生精子的器官,拿掉就沒了。但隐睾保留下來有惡變的可能,而且其産生精子的功能也已受到相當的損害,保留下來價值有限。治療兩難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患兒出生後,家長不知道或沒有及時認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筆者想借此平台,再次強調認識隐睾這個疾病的重要性!
什麼是隐睾?隐睾分哪幾類?
隐睾就是“隐藏的睾丸”。在胚胎發育的早期,睾丸的位置在腹腔内,随着胚胎的發育,睾丸的位置由腹膜後逐漸下降至陰囊。若在下降過程中睾丸停留在任何中途部位,如腰部、腹部、腹股溝管内環、腹股溝管或外環附近,導緻陰囊内睾丸缺如,則稱為隐睾。臨床上也稱為睾丸下降不全或睾丸未降。
隐睾大部分為單側,約15%為雙側。隐睾可根據其所處的位置分為腹腔内隐睾(隐睾位于腹股溝管内環以上)、腹股溝管隐睾(隐睾位于腹股溝管内環和外環之間)、陰囊高位隐睾(隐睾位于腹股溝管外環以下)、異位隐睾和可回縮的隐睾。其中,腹腔内隐睾通常無法被觸及,腹股溝管隐睾和異位隐睾可能被觸及,陰囊高位隐睾則可以被觸摸到。
隐睾的發病情況如何?
隐睾是小兒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早産兒隐睾的發病率約為30%,足月産的男嬰中約為3%,其中大約70%會在出生後3個月内下降至陰囊内。到1歲時約有1%的男孩仍存在有隐睾的問題。還有研究發現,出生時體重少于2000克的男嬰中隐睾的發生率為7.7%,而出生時體重大于2500克的男嬰中僅為1.41%,說明出生時胎兒的體重與隐睾的發生有關。
為什麼小兒發現隐睾要盡早治療?
隐睾不僅可導緻睾丸發育不良和不育症,還容易導緻睾丸發生惡變,有時還并發腹股溝疝、睾丸扭轉和外傷,因此不容忽視,需要及時治療,延遲治療會使睾丸産生不可逆的改變。
隐睾患者由于睾丸不在陰囊内,睾丸所處環境溫度的升高可使睾丸生精上皮萎縮,阻礙精子産生,導緻不育。隐睾除影響生育外,還有導緻睾丸腫瘤的可能性,即使睾丸行下降固定術後仍有發生惡變的可能。腹股溝管隐睾患者發生睾丸腫瘤的概率較正常人高4~6倍,而且隐睾位置越高,發生惡變的幾率越大。隐睾發生惡變的原因可能是隐睾的環境溫度高于陰囊溫度,生精細胞受到長期高溫影響後發生基因改變,細胞發生癌變。我們臨床上曾碰到青春期來就診的患者,由于父母忽視,患兒幼時未接受治療,來就診時已為晚期精原細胞瘤,伴有全身多處轉移,失去了治愈的機會,所以對隐睾患兒必須及早治療。
隐睾有什麼臨床表現? 如何早期發現隐睾?
隐睾的典型臨床表現為患側陰囊空虛、陰囊發育差,觸診陰囊内未扪及睾丸,可在腹股溝扪及睾丸樣組織。隐睾常伴有腹股溝斜疝,并發嵌頓疝、睾丸扭轉時,可出現陰囊或腹股溝疼痛。隐睾惡變後,局部可出現腫塊,且伴有疼痛。影像學檢查如B超、CT和放射性核素檢查可幫助診斷隐睾。B超是檢查隐睾最為簡便、快速的方法,不僅有助于腹股溝管隐睾的定位,還可以測量隐睾的大小,但難以辨别腹腔内的隐睾。
所以,當男嬰出生後,應觀察兩側睾丸是否下降至陰囊内,是否可以觸及。父母平時在為孩子換尿布或洗澡時,就應注意觀察孩子的兩個睾丸是否都在陰囊内,大小如何。若觸摸不到睾丸,則要懷疑隐睾的可能性,應該到醫院就診,必要時行B超等檢查幫助診斷。
隐睾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隐睾治療必須在2歲以前完成。在新生兒期發現的隐睾可以定期觀察,6個月後隐睾自動下降的可能性極小, 1 歲以後隐睾幾乎不會自動降入陰囊,因此半歲後就應積極治療。2 歲後隐睾的生精上皮已出現了組織學的改變, 所以對隐睾的治療應在2歲以前完成。治療的方法主要包括内分泌治療和手術治療,目的在于讓睾丸下降到陰囊内,改善生育能力,改變外觀缺陷,減少睾丸惡變傾向。
1. 内分泌治療
對不伴腹股溝斜疝者應首選内分泌治療。治療多适用于1歲以内患兒,6個月後即可開始使用。内分泌治療的藥物主要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 或者LHRH HCG聯用。
2. 手術治療
如内分泌治療無效或并發斜疝或睾丸異位,都應于2周歲内手術。手術方式包括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在診治高位隐睾時有明顯優勢。手術類型主要為睾丸下降固定術,需要遊離松解精索,然後把睾丸固定于陰囊肉膜囊内,高位隐睾如果一次手術無法将隐睾下降至陰囊,可分兩期進行手術。已萎縮的隐睾以及有惡變可能的隐睾,應手術切除。高位隐睾不能納入陰囊者可行自體移植術。
作者: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王偉 副主任醫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