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顔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
便血隻是一個症狀,并非一種疾病。
便血多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但亦可見于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的顔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
一般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包括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腸道潰瘍和炎症,寄生蟲感染,腫瘤,痔,腸套疊,肛裂,大便幹燥擦傷等。
出現便血,是身體哪裡出問題了?
便血隻是一種症狀,要診斷身體究竟哪裡出現了疾病,還需要看是否伴有其他症狀。
1、便血且伴有腹瀉時,應考慮以下情況:
(1)腹瀉伴有膿血便者,可能由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或血吸蟲病所緻。
(2)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來說,若發生頑固性便血,則應考慮結腸癌或直腸癌。
(3)若便血發生在患者高熱2-3周後,同時伴有肝脾腫大等現象,則可能為腸傷寒所緻。
(4)如果患者急起發熱,臍周圍伴有腹痛,且伴血水樣便,甚至出現中毒性休克等症狀,考慮為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2、無腹瀉便血。
一般來說,此類症狀常見于痔瘡、肛裂及腸息肉等,主要表現為大便幹燥、血液附于大便外面或在排便後滴血。
3、便血伴皮膚、黏膜或其他内髒一起出血。
若出現此種症狀,應考慮血液病,需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血液檢查。
中醫治療:
中醫将便血分為腸道濕熱、氣虛不攝、脾胃虛寒三種類型。
1、腸道濕熱
症狀:大便下血、血色紅黏稠或紫黑如赤豆汁,大便稀溏或不暢,或有口苦,腹痛、飲食減少、小便短赤等症,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治療:清化濕熱、涼血止血。
藥方:地榆散、槐角丸、複方拳參片、紫地甯血散、雲南白藥。
2、氣虛不攝
症狀:便血色紅或紫暗,常伴有面色萎黃、心悸、食少、少寐、體倦等症,舌質淡,脈細。
治療:益氣攝血。
藥方:歸脾丸。
3、脾胃虛寒
症狀:便血紫黯,甚則黑色,腹部隐痛,喜熱飲,并伴有面色不華、神疲懶言、便溏、不思飲食、口淡不渴、形寒肢冷等症,舌質淡,脈細。
治療:健脾溫中、養血止血。
藥方:桂附理中丸、理中丸、雲南白藥、鹿角膠顆粒、補脾益腸丸、附子理中丸。
日常注意事項:
1、應注意飲食,要多吃富含纖維的豆類和蔬菜、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忌食及香料多的食物,忌食肥甘味厚、炙烤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能飲酒。不要長時間站立或久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定時排便,是預防便血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有便意,馬上去廁所,但是排便時間最好以五分鐘内為佳,不宜過長。
3、進行适當的體育運動,尤其是經常做提肛運動,有助于肛門部位的血液循環。
4、保證腸道的通暢。應多選擇新鮮果蔬、易消化的食物。另外,還應多喝溫開水,最好可以每天早上喝一杯水,以促進腸道的蠕動。
5、如果有便秘則盡早改善便秘的情況,大便幹燥者可通過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如運飲和飲食來調節,不要胡亂吃瀉藥,因為長期服用藥物會對藥物産生依賴性,這樣不但不能減輕症狀,而且可能加重便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