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更是很自主的認為,自己的孩子說話不清楚常,就是“大舌頭”。還煞有其事說在網上查過,把“姥姥”說成“腦腦”,就是大舌頭。
根據語言病理學專家分析:孩子在語言學習啟蒙和發育階段的發音不準的原因很多,包括年齡因素、生理器官發育、外界環境影響、語言環境影響,遺傳因素影響等等。不能找到一個原因就一概而論,還有可能是多個原因同時引起的可能。
1、發育階段的必經階段。正常現象。
寶寶的發音都是從不清楚逐漸變為清楚的,這個過程與寶寶的身體各系統功能逐漸完善同步,所以,随着寶寶年齡的增長,發音不清晰、不準确的問題會逐漸減少,但有調查顯示,3~4歲的幼兒中仍有19.82%發音不準。
幼兒發音的錯誤比較分散,錯誤大多集中在輔音,原因是發音部位和方法不正确。那麼為什麼元音發音不準較少,而輔音錯誤較大呢?因為輔音要依靠唇、齒舌等運動的細微分化。
三四歲的寶寶由于唇和舌尖運動不夠有力,下腭不夠靈活,所以發出的音往往分化不明。
2、先天性生理缺陷
比如先天性唇裂和腭裂、牙齒缺失或畸形、舌系帶過短等。或聽力損傷。
3、後天疾病所緻
比如寶貝因神經系統疾病導緻發聲器官運動不協調、因聽力受損等情況造成聽不準音而無法正确模仿、大腦發育障礙等,都可以引起發音不準。
4、方言口音等外部環境影響。
地區的方言對孩子早期語言模仿學習影響很大。某些單因素發音和普通漢語拼音有很大差異,或周圍有不同的方言影響,導緻孩子模仿混亂。
5、心理因素
收到外界的強烈刺激導緻的心理變化也可能導緻孩子失語、口吃或吐字不清等情況出現。
所以,在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足的情況下,父母千萬不要自作主張,憑主觀臆斷。
建議進行三方面檢查,即發音器官,聽力器官和腦發育正常。若你的寶寶明顯比其他寶寶說話不清楚,可以從檢查寶寶這三個方面着手,以便及早發現是器質性病變,還是功能性問題。
養兒不易,健康無價!多了解語言障礙的相關知識,加強對語言障礙的學習有助于父母提前預防、篩查病患,也有助于求助專家,更又有利于後期的康複和矯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