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在區域經濟領域,鄭州絕對是赤手可熱的一座城市。
作為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去年鄭州的GDP達到11589.7億元,時隔十年之後,實現了對長沙的反超,直追甯波、無錫和青島。而且,近十年來,鄭州的GDP從3300.4億元,增長到11589.7億元,增幅位列全國第10位。
在人口競争層面,2018年,鄭州的常住人口增長達到25.5萬人,總人口正式突破千萬;2019年鄭州再接再厲,新增常住人口達到21.6萬人,增幅位列重點城市第9位。
不過勢頭生猛的鄭州,也有失落的地方——雖然是大省省會,并且位列國家中心城市,但論城市等級序列,鄭州一直都未能升級為副省級城市。
就在前幾天,為了激活創新活力,河南正式宣布,向鄭州和洛陽兩個城市下放部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這一重要動作,被不少人解讀為鄭州升格的信号。那麼鄭州真的能如願以償嗎?
這裡需要先解釋下,何為副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的前身為計劃單列市,它在級别上僅次于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在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城市規劃等方方面面,相對于普通的省會城市,更加獨立自主,享有一些省一級權限。
更大的自主權,意味着在發展規劃層面,可以更加靈活。而目前為止,全國的副省級城市一共有15個,分别是廣州、武漢、哈爾濱、沈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甯波。其中深圳、大連、青島、甯波、廈門還是計劃單列市。
可以發現,15個副省級城市,基本涵蓋了重點二線省會城市。而且,目前選定的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5個非直轄城市,隻有鄭州不在副省級城市之列,成都、武漢和西安全都要比鄭州高半級。
因此,坊間關于将鄭州升級為副省級城市的呼聲,一直未停止過。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15個副省級城市的名單,自從1997年删減确定之後,便再也沒有變動,現在再來調整擴容牽涉面非常廣,概率也比較低,所以鄭州要想升級入列,難度很大。
不過,鄭州無法在名義上升格,不意味着它享受不到副省級城市的一些利好。
事實上,此次河南出手,向鄭州下放一些經濟管理權限,讓它更靈活自主,在一些重要發展事項上可以自主決定,同樣是變相給鄭州進行“升級”。當然,至于下放的權限有多大,和副省級城市是否能等同視之,現在有待觀察。
其實換個角度看,副省級城市本身是曆史的産物,在區域競争邏輯日新月異的今天,哪怕沒有這一頭銜的加持,同樣可以脫穎而出。
最典型的是蘇州,論級别它就隻是個普通的地級市,但通過為上海做産業配套,承接産業轉移,經濟體量達到了全國第6位。另外,佛山、東莞等一批強地級市,同樣是不依靠級别而快速發展的典型案例。
因此哪怕鄭州沒能如願,随着自主權增大,在接下來的區域競争中,隻要抓住機遇,奮發向前,照樣可以大放異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