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頸椎病導緻腕管綜合征

頸椎病導緻腕管綜合征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13 06:17:26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實習生 黃士 通訊員 彭福祥 潘曼琪

一旦出現手指麻木、久坐不動的“低頭黨”,第一反應就是頸椎出了問題。其實手指麻木另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腕管綜合征,在過去常被稱作“鼠标手”,顧名思義與長時間使用鼠标、腕關節和手指反複屈伸活動有關。

就算你不使用電腦,長時間“刷手機”,腕部保持屈曲的姿勢,加上手指活動過度也會誘發腕管綜合征。

頸椎病導緻腕管綜合征(手麻不一定是頸椎病)1

“低頭黨”手麻或是“鼠标手” 圖/視覺中國

這些症狀你占了幾條?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顯微創傷手外科副主任朱慶棠教授介紹,腕管綜合征是正中神經受壓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臨床主要表現為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的麻木和疼痛,覺得手指好像粘了一層黏膠,或隔着一層紙,有時候會感到手指像被針紮、火燒一樣。症狀多在手部長時間活動後出現,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在半夜睡覺時被麻醒,甩一甩手、活動幾下緩解後才能繼續入睡。

腕管綜合征除了會引起手指麻木外,患者還可能表現為手部力量下降,比如夾菜時力氣不夠菜會掉下去,寫字、扣扣子沒那麼靈活。

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少數患者甚至會出現大魚際肌(手掌靠近拇指的“雞腿肉”)萎縮。這裡要提醒的是,頸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與腕管綜合征的症狀很相似,醫生常常會通過腕部超聲、頸椎X線或MRI、肌電圖等檢查來進行分辨。

腕管出問題為何會手麻?

腕管綜合征顧名思義病根出在腕管部,但為何會引起手指麻木?

朱慶棠教授介紹,我們手腕這個部位有個管腔,由底下和兩側的骨頭以及上面的腕橫韌帶構成。在這個截面積隻有約3平方厘米的狹小隧道裡,有9條控制手指的肌腱加上一條正中神經穿過。

當腕橫韌帶增生變厚,或腕部骨折移位、退變增生等,都可能導緻腕管管腔變窄,而壓迫到正中神經;腕管内肌腱滑膜水腫、增生,或管腔内有腫物、痛風石等占位病變,也會使得正中神經受壓;或者正中神經本身出現病變,都可能造成該神經支配區出現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引起手指麻木、疼痛、無力等一系列症狀。

引起腕管綜合征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腕部勞損,另外内分泌變化(如妊娠、哺乳期、絕經期等,或患有糖尿病、尿毒症等);腕部骨折或損傷;腕管内占位性病變(如風濕或類風濕、痛風、結核等引起滑膜增生,或有囊腫、腫瘤等)也可能引起腕管綜合征。

這病“重女輕男”!

腕管綜合征最常發生于30歲-60歲患者,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2-3倍,在西歐人群中腕管綜合征的女性發病率約3.1%-5.8%,男性則為0.6%-2.1%,并且其峰值發病率出現在50歲-59歲的人群中。

這病為何重女輕男?朱慶棠教授介紹,一般來說,女性的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更加容易受到壓迫。女性在哺乳期需要長時間抱小孩,腕部過勞也會形成腕管綜合征。

頸椎病導緻腕管綜合征(手麻不一定是頸椎病)2

長時間抱寶寶,腕部過勞也會形成腕管綜合征 圖/視覺中國

另有研究表明,反複使用腕部勞作的人群,如程序員、家庭主婦、木工、修理工、司機等,其腕管綜合征的發病率更高,有的甚至可以達到15%。

輕中重治療方法各不同

腕管綜合征如果是早期,治療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制動”,讓過勞的問題手腕好好休養一下,少做重複性動作,避免勞累。否則會進一步加重腕橫韌帶和肌腱滑膜的水腫、增生,使正中神經的壓迫進一步加重。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到“制動”,也可以佩戴腕部護具來幫忙。大部分早期患者通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病情可大大緩解,另外熱敷、理療等也有一定幫助。

如果通過“制動”,你的手指麻木症狀仍不能緩解,則可以考慮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消腫藥物、營養神經藥物。

如休息和服藥治療不能緩解的,也可在病變部位注射激素和神經營養藥物,也就是俗稱的“打封閉”,這樣的注射要在超聲引導下進行,避免将針打到神經、肌腱上。打封閉見效快、藥效持續時間長,但不建議打得過多、過頻繁,最好不超過三次,每次間隔一個月左右。

以上方法治療三個月仍沒有改善,可以考慮到手外科進行手術;如果患者病程長、病情重,比如說魚際肌已經出現了萎縮,則需考慮直接手術。

對于單純因腕橫韌帶壓迫引起的腕管綜合征,可行腕橫韌帶切斷術。目前最受歡迎的手術方式是:在腕橫紋處開一個1.5厘米大小的口,在内窺鏡監視下将腕橫韌帶切斷,這樣正中神經受到的壓迫自然就得到緩解了。這種手術方式創傷小、恢複快,且效果明顯,一般可在日間門診進行,無需住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