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火花海,終于又回來了。”10月24日,在九寨溝景區火花海景點,不少遊客在打卡拍照的同時,發出這樣的感歎。
火花海是九寨溝景區的著名景點,湛藍色的水面四周是茂密的樹林,湖水掩映在重重的翠綠之中,像是一塊晶瑩剔透的翡翠。滿山色彩斑斓的彩林掩映下,湖面會因陽光折射作用,似有朵朵火花燃燒,星星點點,跳躍閃動。來自遼甯的馬女士介紹,九寨溝地震後,知道火花海受損“很心痛。”災後重建後,她和先生專程來到四川九寨溝旅遊,她特别開心的說“九寨非常美,比想象中漂亮多了!”
修複後的火花海
九寨溝景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何曉燕介紹, 經過三年時間的恢複治理和保育,火花海景點在今年國慶節前恢複對外開放,火花海也成為遊客九寨之行必去的打卡點。
來自九寨溝景區管理局消息,火花海在2017年8月8日九寨溝7.0級地震中決堤,形成了長40米、寬12米、高15米的決口,湖泊景觀消失。受此影響,火花海上遊疊瀑壩體裂縫、坍塌等次生災害發育,湖群潰決風險增大,嚴重威脅當地居民和遊客的生命财産安全;湖底鈣華坍塌、風化、沙化、黑化,退化嚴重;下遊湖泊淤積,沼澤化趨勢明顯,遺産地美學價值受到嚴重影響。
2017年地震後的垮塌火花海
地震之後,基于保護的綜合考量,九寨溝景區管理局多次組織專家對火花海震損區域進行現場踏勘、科學論證和方案比選,最終決定采取以“自然恢複為主,人工幹預為輔”的原則,對火花海進行封閉保育和恢複治理。同時,制定了以糯米灰漿和震損鈣華、崩塌落石等為主要原料的修複恢複技術方案,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積極肯定。按照“科研實驗、科學監測、科普教育”三位一體的實施方式,采用振沖碎石樁、竹錨杆植筋等技術處置了次生災害、恢複了震損壩體和植被生态。
恢複前持續垮塌的火花海上遊湖泊
今年9月,世界自然遺産地火花海保護與培育實驗性研究項目階段性評審會議在九寨溝召開。會議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有關專家踏勘了火花海現場,聽取了項目工作報告,一緻認為火花海景點恢複治理達到了預期效果。經申報同意,火花海景點于國慶節前恢複對外開放。
據了解,目前,九寨溝景區實行限區域開放,開放區域85%左右,為樹正溝(紮如寺除外)、日則溝(諾日朗至五花海段景點)、則查窪溝。景區實行“分時、分段、分流”的運營方式,每日遊客最大接待量為17000人次。此外,景區執行全網實名制購驗票,現場不設購票窗口,門票目前執行旺季價格,門票為169元/人,觀光車票為90元/人。
紅星新聞記者王明平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