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議論文論證思路的答題格式?初中議論文閱讀高頻考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初中議論文論證思路的答題格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議論文閱讀高頻考點
"分析論證思路"問題解決四步法
在中考的試卷中,"分析論證思路"是一個高頻考點,又是一個難點,有很多同學往往不能得滿分,其實這些知識點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隻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相信這些問題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我們以2018年海南中考語文命題所用的議論文為例,說說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萬曙
①林語堂曾說:"讀書,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讀書可以使人增長學問見識,領悟為人處世的道理,即"開茅塞,除鄙見",這是閱讀大多數書籍都可以帶來的好處。讀書還可以"養性靈",這種好處,則非品讀經典而不可得。品讀經典可以養成知識豐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靈,可以讓人生從浮躁走向甯靜、從淺陋走向優雅。總之,品讀經典可以培養高尚心靈。
②何謂經典?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說:"自聖賢述作,是曰經典。"他認為,古代聖賢所述所作的就是經典。這個解釋有些道理。聖賢的思想往往能夠洞穿古今,必然是經典。但問題又來了,聖賢何以成為聖賢?實際上,還是靠其著述留存後世,為後人所接受、認可、推崇。有學者曾總結過經典的特性:傳世性、權威性、耐讀性、累積性。可以說,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關鍵在于其蘊含的思想精髓能觸及人們的心靈。它們代表着時代精神,能夠穿越時空、啟迪後人。因而,經典是曆史選擇出來的最具價值的書籍。
③品讀經典,人們可以沐浴思想的光華,感受聖賢哲人的思考。 孔子所強調的"仁者愛人",一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又如,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曆來為共産黨人所推崇,百讀不厭,回味無窮。品讀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不僅有助于我們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和問 題,而且可以引發我們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深入思考,啟迪智慧,蕩滌心靈。
④品讀經典,人們可以穿越到遙遠的古代,仿佛身臨曆史現場,感受古人的風采。《史記》中荊轲刺秦王,一番悲壯,一幕驚險。從《史記》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馬遷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将失敗的英雄項羽列入"本紀",為匈奴作列傳,還專辟《貨殖列傳》記錄那些在當時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讀這部曆史經典,我們可以讀出并且學習司馬遷的大氣魄、大胸懷。
⑤品讀經典,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讓人感到清新、舒曠,意境悠長。閱讀叙事文學作品,就如同步入曆史人物長廊:劉蘭芝、焦仲卿的悲劇讓人感歎,巾帼英雄花木蘭的形象令人歎奇,梁山泊一百單八好漢的忠義令人回腸蕩氣,等等。文學經典往往也是曆史經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書寫了安史之亂的曆史場景。 又如,一部《紅樓夢》通過對賈家的細緻描寫,揭示了封建社會大廈将傾的曆史趨勢。
⑥品讀經典未必能讓人學會一項生存技能,但可以培養高尚的心靈。 經典蘊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辭,給人帶來的并非單一的啟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氣質得到提升、心靈得到洗禮、心胸變得開闊、見識更加高遠。
(選自《人民日報》 有删改)
第一步,通讀全文,提煉中心論點。中心論點是議論文的統帥、靈魂,所有的論據、論證方法,包括論證思路,都是為它服務的,找準中心論點是首要任務。選文開頭段提出"總之,品讀經典可以培養高尚的心靈",有"總之"這樣表示總結概括的詞語暗示我們,該句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結尾段又強調"品讀經典未必會讓人學會一項基本技能,但可以培養高尚的心靈",再加上選文中所舉事例及所引用的名言都可以證明這一論點,所以本文的中心論點就是"品讀經典可以培養高尚心靈"。同時,如果文中哪一部分有分論點,也應該标記出來。選文第③④⑤自然段的首句即中心句,又是該段的論點。
第二步,再次通覽,分段概括段意。分段的方法不止一種,這裡我們采用最基本的方法,先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再把可以形成一個邏輯意義的段落合并起來。選文的第①自然段用林語堂的話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②自然段闡釋了經典的含義,第③自然段據孔子的思想和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來論證分論點"品讀經典,人們可以沐浴思想的光華,感受聖賢哲人的思想",第④自然段以《史記》這部經典作品為例,論證分論點"品讀經典,人們可以穿越到遙遠的古代,仿佛身臨曆史現場,感受古人的風采",第⑤自然段舉多首傳統詩詞和文學巨著《紅樓夢》為例,論證分論點"品讀經典,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第⑥自然段總結強調"品讀經典可以培養高尚心靈",指出經典帶給我們的是多元的文化熏陶。我們發現,③④⑤自然段可以合并為"分别從品讀經典可以感受聖賢思想、古人風采、美的享受三個方面論證了中心論點",剩下的每段一個意思,可獨立成段。
第三步,用上表示順序的副詞,有條理地叙述。選文的論證思路就可以回答:本文首先用林語堂的名言引出并證明中心論點"品讀經典可以培養高尚心靈";然後具體闡釋了經典的含義;接着分别從品讀經典可以感受聖賢思想、古人風采、美的享受三個方面具體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最後總結強調"品讀經典可以培養高尚心靈",指出經典帶給我們的是多元的文化熏陶。
第四步,自我檢查,使之文從字順、邏輯關系嚴密。
另外,我們答題的時候要注意議論文自身的特點,加上諸如"證明""闡釋""闡述""論述""提出""論題"等詞語,以彰顯其特點。有的議論文各部分和各自然段内論述的角度不同,邏輯關系不同,也應該在答題時指出來。我們以2018年無錫中考所選的《用一生寫好一個"恒"字》為例說明。
(二)用一生寫好一個"恒"字
①在我國書法史上,流傳着"二王"的一段佳話。王羲之"臨池學書",為節省時間順手用池水涮筆,結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幹年後,其子王獻之磨墨練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這些故事,都在說明一個道理:人生欲有所成,關鍵是砥砺一顆恒心。
②古往今來,有恒者事竟成。一個人未必具備出衆的天賦,但如果擁有異于常人的執着,"千磨萬擊還堅勁""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寫進自己的品格,守得雲開見月明,成就不凡事業。"詞學宗師"夏承焘專注于詞學研究和教學,以畢生之力旁搜遠紹、取精用弘,終成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戰士"吳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難也不忘教書育人,堅持革命、堅持辦教育、堅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實上,無論何種行業或領域,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事情,倘若沒有水滴石穿的韌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難有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成績。
③然而現實中,也有一些人貪圖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讓事情無疾而終。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亂了陣腳,逃避矛盾、蟄伏起來;有的人幹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懇懇,其實心裡根本就沒有恒定的目标;還有的人習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錘接着一錘敲,累積不出實績。古人說得好:"貴有恒,何須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隻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專注于目标,毫不動搖、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難以走出淺嘗辄止、兜兜轉轉的人生迷宮。
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劑,而養恒心最離不開意志和勇氣。葆有堅強的意志,才能在惡劣環境中堅如磐石,在亂雲飛渡時不忘初心;具備非凡的勇氣,才能面對恐懼不退縮,遭受打擊不怯懦,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對個體來說,追求善始善終,就必須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棄徘徊猶豫之意,自覺培養敢于正視困難的勇氣和不甘落後的志氣,用一生寫好一個"恒"字。
⑤魯迅曾如此點評運動會選手:"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将來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嘗不是如此?
這篇文章第①自然段用"二王"的練字的故事引出并證明"人生欲有所成,關鍵是砥砺一顆恒心";第②自然段主要列舉夏成焘的事例論證"有恒者事竟成"的論點,這是從正面論證的;第③自然段舉出生活中缺乏毅力的人的種種表現和引用名言論證"貪圖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讓事情無疾而終"的論點,是從反面論證的;第④自然段論述培養恒心離不開意志和勇氣,寫的是如何培養一顆恒心,是對論點的進一步論述;第⑤自然段引用魯迅點評運動會選手的話,總結全文,指出有恒心者對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第②③自然段可以合并起來,寫成成"從正反兩方面論證"。
那麼,這篇文章的論證思路就可以回答:作者首先用"二王"練字的故事引出并證明"人生欲有所成,關鍵是砥砺一顆恒心";然後分别從正反兩方面證明觀點;接着進一步論述如何培養一顆恒心;最後引用魯迅的話,總結全文,指出有恒心者對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總之,隻要我們平時廣泛地閱讀,提高語文理解概括能力,進而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仔細閱讀文章,就一定能厘清議論文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解決好"分析論證思路"的問題,中考取得滿意的成績。
鞏固練習:
一、請分析選文(一)第④自然段的論證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請分析選文(二)第③自然段的論證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 首先提出本段論點"品讀經典,人們可以穿越到遙遠的古代,仿佛身臨曆史現場,感受古人的風采";然後以《史記》為例,指出我們可以品讀并學習司馬遷的大氣魄、大胸懷,具體有力地證明論點。
2、 首先提出貪圖安逸、缺乏毅力的人往往一事無成的觀點;接着列舉生活中的三種表現來論證缺乏恒心一事無成;最後引用古人的話指出有恒和無恒産生的結果不同,從而強調要做成事情貴在有恒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