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高二還是不想上學怎麼辦?
高一下半學期本來想好好努力,但是剛學了一段時間就開始請假,上課段段續續的,考的就更不好了。現在高二了,本來想開始好好的,但是又這副破德行,就是不想去學校。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在家裡也沒事幹,而且還會莫名其妙的很煩。考試排名還是靠後,都說我好好學一定行,但是我覺得我不是聰明人,可能真的趕不上去了。唉…
01
你好,我們是厭學症心理管心營,我們團隊聚焦家庭狀态療法,擅長青春期厭學心理的咨詢工作。
有厭學症,去管心營,十次管心厭學心理。
針對你提出“高二不想上學,頻繁請假、莫名煩躁、考試靠後”的問題,既然你有困惑,我們就來解答你的問題。
本文大概2000字,分三個方面來解答,具有一定專業性,閱讀需要耐心。
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創作不易,希望你能夠雙擊點贊鼓勵一下我們的創作。
厭學從來都不是學習的問題,而是競争的問題。
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關系的問題。
首先你和周圍人的關系。
高中生主要需要面對的外界關系是,學校和家庭。
學習中的痛苦并不是無止境的上課、刷題、考試帶來的,而是由競争帶來的。
痛苦的不是考試,而是考得沒别人好。
一個學生在學校裡假如成績不好,一定沒有好果子吃,不用大人強調。
在同學裡天然低人一等,老師也會覺得是個問題學生,最糟糕的是,回家之後還要面對家長的責罵。
記得有一個男生成績一直很好,尤其是數學,如果這次考試書寫有人能拿滿分,那一定是他。老師和家長都給予了巨大的期待,但是有一次考試,試卷難度不算很難,可是有幾道題難度比較高,他執着于解開難題,結果後面大題沒有來得及寫完,這一次的考試隻考了班級倒數。
本來一次考試的失誤不算什麼大事,結果卻被父母訓一個月,每次晚上吃飯的時候父母都要拿出來講一次“适當放棄難題”“先易後難”“優先寫完”。
可以看到父母充滿了對兒子失控的惶恐,以及強烈的想修改過去發生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原本最需要情感安慰的孩子,反而一直在照顧父母的情緒。
一個月後又一次月考,男生又拿了第一名,把成績交給父母的時候,看着父母緊繃的眉頭松懈了下來,他的内心才松了一口氣。
父母這樣的面孔,我想大家可能都不陌生,考砸了不可怕,考砸了之後父母的失控才可怕。
在這一段關系中,成績不是子女的,是子女用來安撫父母的。
而且,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男生的實力,考不了第一名來安撫父母,隻能面對情緒失控的父母。
在學校中,對競争的關系不滿,子女往往有很高的競争壓力,卻沒有很高的競争力。
在家庭中,對苛刻的關系不滿,隻有子女考得好,才能獲得父母的愛,父母不是愛他,而是愛成績好的他。
02
第二點,是你和自己的關系。
你說自己不是聰明人,假如你是聰明人,會發生什麼?
不知道你能不能聽得見你自己的潛台詞,假如你是一個聰明人,你就不用通過辛苦努力來獲得好成績了,是嗎?
在我們看來,你幻想了一個“聰明的你”,然後你用現實的你來和幻想的你作對比。
結果顯而易見,你會被想象中的你“完虐”。
在你和你自己的關系中,你對不夠完美是不夠接納的。
希望自己是聰明人,也就是說認為天賦的好的,那麼……是不是也認為了努力是不好的?
這就是一種防禦機制,叫做幻想。
當人無力處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困難,或是無法忍受一些情緒的困擾時,将自己暫時離開現實,任意想象應如何處理困難,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在幻想的世界中得以實現内心的平衡,達到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經曆的滿足。
你幻想了一個【我是聰明人】的世界。
幻想可以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活動,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幻想出來的,這沒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在于當你企圖用幻想來代替實際的行為時,就會發生問題。
有一個學生解決了厭學問題後,上了大學又遇到戀愛問題,問我們,女生是不是都不喜歡老實人?
我們回答他,女生當然喜歡老實人啊,踏實肯幹誰不喜歡?身材不好就去鍛煉,衣品不好就去學穿搭,老實人遇到不足會承認并且改進,女生當然喜歡老實人了。
在這個案例中,他期望被女生喜歡,這是很正常的需求,但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被女生喜歡。
幻想不是問題,如何達到幻想才是問題。
你希望自己是一個聰明人,不知道怎麼樣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才是問題。
03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聰明】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或者說,有【天賦】是怎麼樣的一種感覺?
我們厭學症管心營觀察過很多孩子,這些所謂【有天賦】的孩子,其實有繁盛的學習狀态,有積極的認識選擇。
最典型的例子是偏科的孩子,偏科的孩子對他偏愛的那一科有着很大的自信
——我一定能做好這件事情。
在這種心态下,别人一籌莫展的題目,你看一眼就有了思路,别人抓破頭也想不明白的題目,你随随便便就能寫出來三種答案,這種成就感帶來的是巨大的享受。
這種碾壓别人的快樂,反複獲得、反複強化,自然就會産生信心和興趣。
大多數人真的沒到拼天賦的程度,拼的是心态。
在這種【我有天賦】心态下,别人做這個事情很痛苦,你做這個事情很輕松。
雖然不一定輕松,但是一定是快樂的。
快樂,就有了正反饋,你就會願意一直做、一直做。
做着做着,你就比别人走得更遠,你就成了專家。
厭學的問題,反過來看,是我們自己堅定不移地認為自己解決不了問題。
甚至在這個事情上,獲得是不是正面體驗,而是受挫。
更加糟糕的是,即使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很好了,家長還是挑刺,總是讓孩子認為自己做得不好夠。
這會讓自己失去信心,失去動力,會讓孩子認為——我不是好的。
反過來,假如你想自己成為一個有天賦的問題,你就要一直解決問題,一直走一直走,直到你走得比别人遠。
您的所有轉載,都會幫助到厭學症孩子,所以無需特别申請版權許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