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1:46:50

一部《紅樓夢》養活無數文人,誕生了無數的紅學家,各類版本的紅學解讀層出不窮,那麼多的人研究它、評論它,可見一斑。正如作者雲:“誰解其中味”,我們了解它的味嗎?後邊還有多少味可解呢?還有多少紅樓之謎待解?所以,這其中的深度意味深長、令人回味無窮……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紅樓夢中石呆子的悲慘遭遇如何化解)1

《紅樓夢》原名為《石頭記》,以寶黛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見證賈府的興衰榮辱,除了家道的衰落,人倫和人情的惡化,《紅樓夢》裡還表達了一種價值的失落。

書中的石呆子是一個小人物,石呆子的事件隻是文中的一個小插曲,由平兒口述得知,正是這樣一個小人物不但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也為整個賈府的衰亡埋下了伏筆。

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平兒因賈琏被父親賈赦打得半死,心中憤憤不平向寶钗訴說:有一年春天,賈赦看中了幾把古扇,回家後,看家中所藏的扇子就都不入他的眼了,于是命家人四處搜求。

這位賈赦是榮國公賈源之嫡孫,賈代善和賈母的長子,襲了一等将軍的爵位。生性好色、貪婪,在朝為官,卻荒淫昏聩,為賈母所不喜。這位被母親剝奪了當家權的豪爵賈赦,平生有兩大愛好,一是納妾,二是收藏。

偏巧有一個石呆子,窮得連飯都吃不上了,手中卻有二十幾把古扇,而且品相極好,全是湘妃、棕竹、糜鹿、玉竹的,上面都是古人寫畫真迹。

賈赦知道後先是吩咐賈琏找到石呆子,出重金購買。扇子是石呆子的傳家寶,他執意不賣。聲稱:“我餓死凍死一千兩銀子一把,我也不賣。”不過令人費解的是,石呆子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邀請賈琏去他家賞扇。賈琏見後連連稱贊,的确是稀世珍寶,無奈,見石呆子抵死不從隻有作罷。賈赦得知後惱羞成怒,勾結賈雨村,誣陷石呆子“拖欠官銀”,将他拘押,并且抄沒家産。石呆子被弄得家破人亡。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紅樓夢中石呆子的悲慘遭遇如何化解)2

《紅樓夢》開篇第一回寫到:女娲補天剩下一塊石頭棄在峰下,吸收日月精華天地靈氣變成一塊奇石,被僧道二人帶入凡間感受人世紅塵之苦。

文中沒有正式出場的小人物“石呆子”,以石為姓,“呆”指癡、傻,不靈活。和賈寶玉這塊頑石有着必然的聯系,俗話說:再好的石頭也開不出花朵。

對于賈寶玉來講,手握通靈寶玉卻把它當成“勞什子玩意”,一不順心棄若敝屣。對于石呆子來講,幾把扇子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他說:“要扇子,先要我的命。”最後真的為扇子落得生死不明。在他們的性格當中是一種對生命執着的态度,表明人物的倔強、執拗、不妥協的鮮明個性。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紅樓夢中石呆子的悲慘遭遇如何化解)3

石呆子本人來說他是一個象征性的人物,他象征着人類精神價值的高度重視,他的取名也就是顯示不惜以生命護衛這種價值。

對于賈赦、賈雨村之流,他們隻有貪婪的占有欲,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人的精神價值,石呆子被坑害了,他所心愛的扇子被劫奪了,但他卻是一個對于暴虐永不屈服的形象。

但是,從側面體現了石呆子的這種愛炫耀、不變通的行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紅樓夢中石呆子的悲慘遭遇如何化解)4

老子說: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意思是說:不炫耀可引起貪念、欲望的事物,使人心思不産生邪惡動亂的念頭。

《紅樓夢》中對石呆子的描寫:“窮得連飯都吃不上了,手中卻有二十幾把品相極好的古扇”。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石呆子的古扇是家傳之寶,讓他格外的珍惜,不惜以生命來維護。石呆子的身份想必是位沒落的貴族子弟,否則,以他的經濟狀況手中怎會有奇貨。但是,石呆子有寶扇這件事幾乎大街小巷婦孺皆知,在拒絕賈琏的重金購買後,仍邀請賈琏鑒賞。

可見,這位石呆子并不是一位低調行事的聰明人,經常借寶扇來炫耀他家族曾經的地位,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最終為自己招來禍患。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紅樓夢中石呆子的悲慘遭遇如何化解)5

如果,石呆子低調、謙遜懂得藏拙,擺正自己的位置,深知在那個弱肉強食、人命如草芥的強權社會,小人物怎樣的艱辛不易,苟且偷生。平日裡深居簡出,不事張揚,不為了面子迷失自我,不招嫌嫉妒。以平和的心态來面對風雲莫測的生活,不但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積累一筆精神上财富,而且他的人生雖清貧也會過的甯靜緻遠,不至于送命。

再如果,石呆子是個懂變通的人,向強權低頭,或許此後世上多了一位富家翁過着逍遙快活的日子,賈赦也會錦上添花,從此大家各取所需,互不打擾。

故事真的這樣發展的話,也就不叫《紅樓夢》,正是這種不折不饒小人物的鋪墊才會為賈府日後的滅門提供了鐵證,起到關鍵的作用。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紅樓夢中石呆子的悲慘遭遇如何化解)6

《春秋左傳》中有句諺語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當初,虞叔有塊寶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給他,然後,虞叔為此而感到後悔,說:“周這個地方有句諺語說:‘一個人本來沒有罪,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于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

可是,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虞叔說:“這實在是貪得無厭。如此貪得無厭,将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

于是就發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逃到共池那個地方去了。

顯而易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貪圖财寶會招來禍患。

我們可以看到,《左傳》的意思是,自己不要貪圖不義之财,可以免禍,但是,絕對不是說毫無原則地把自己的所有财寶都送給别人;别人如果貪圖财寶,也許一開始能得逞,但是,如果不知滿足,不屬于你的東西非要強取,也就必然招來禍患。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紅樓夢中石呆子的悲慘遭遇如何化解)7

但是,這個世上還有另外一種奇葩,讓人匪夷所思。本身沒有寶,被有心之人訛傳、誇大後以為你身藏寶貝,明明你隻有一分好,偏偏想象你有三分好,耗盡心思的多使出兩分力,千方百計地上演趨之若鹜的鬧劇。

其實,财寶、才華、美貌本身都沒有罪過,然而心術不正的人總是想要摧毀或者搶奪,美好的東西變成了一種罪過。人性的貪婪,不注意防範,給别人帶來困擾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禍端。

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是說: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禍害了,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罪過了。知道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會自得其樂。

所以老子又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不辱:知足的時候沒有人會來侮辱你,你也就不會受到别人的侮辱。

知止不殆:你隻要知止就沒有什麼危險,就是适可而止,這樣才能保證長久的安樂。

人不可能沒有欲望,從來沒有人讓我們把所有欲望都去除掉,就算有,那也是唱高調,沒有人能做得到。

所以老子隻是告訴我們,盡量減少本能以外的要求。如果除了本身的欲望之外還不斷地外去追求,那就叫不知足。欲望産生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滿足了,你就覺得一切都很幸福。

心中隻要不滿足,你再有錢也很痛苦。這個随時可以看到,這就叫作災難、禍患,也是一切禍患産生的根源。一切事物都要向相反的方向轉化,這是自然法則,得到的财物與失去人格尊嚴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能真正了解的又有幾人。

紅樓夢講解寶玉丢玉(紅樓夢中石呆子的悲慘遭遇如何化解)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