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822的返京專列上,列車尚未抵達,手機定位顯示石家莊,還有不到兩小時就可以抵達北京了,劉麗晴開始發信息彙報位置。
信息的另一頭,是劉麗晴仍在家鄉、但也即将返京的丈夫和孩子。
3月25日零時起,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制,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對于家在北京,滞留湖北的人來說,終于可以乘專列或自駕返京了。
劉麗晴一家三口已經在湖北省利川市老家滞留了68天。和她相似,60歲的“老北京”張殷成,也在春節假期前往湖北探親,現在,他幾乎快要習慣了天門的農村生活,從焦慮過渡至平靜,但返京的消息一來,他說“這心裡忽然就長草了”。
在荊州市,返鄉被滞留,幹脆當上志願者的尚岑在這60餘天裡,一遍遍重走兒時家門口的路,對家鄉和父母,有了更深的眷念;依然留守在武漢的熊仁英一家,也早已提前填好了自駕申請,4月8日的回京歸程好像就近在眼前。
據官方數據,從3月25日開始至3月30日,已有1.8萬名滞留在湖北的北京人員乘坐21趟高鐵和公路自駕返京。返京人員乘車前,都通過了健康碼“綠碼”的審核。
G4822,1500公裡,8小時20分的車程
3月28日,離開北京68天後,劉麗晴終于踏上歸途。
G4822返京專列8:45自恩施站出發,剛上車時,劉麗晴這一節車廂僅數人,直到依次途經建始、宜昌站後,人才漸漸多了起來。但她所在的一排三個座位,中間位置還是被特意空了出來。
列車駛過漢口站,她發消息給丈夫。數小時前,他們剛在恩施火車站作别。“到漢口了”,她在微信上告訴他。大部分時候,劉麗晴的視線是看向窗外的,車窗外的武漢靜谧空曠,她的中學生涯曾在這裡度過。
劉麗晴是湖北籍,丈夫和孩子是北京籍。結婚五年,定居北京,有三年的春節都是在湖北省的利川娘家過。
因疫情被滞留在利川兩個月後,3月23日,“京心相助”開放申請首日,劉麗晴一家三口就在小程序上提交了申請。
擔心火車票難搶,她還做了備選方案,花2700元把車從北京運到湖北,計劃自駕回京。
27日晚9時,劉麗晴最先收到了車票短信。丈夫和兒子隻能等待下一批名額。
第二天早五點,她獨自登上了恩施發往北京的列車。
G4822不報站,駛離湖北省之後,列車直達北京中途不再停。一路上,劉麗晴拿出手機實時查看定位,拍下沿途的視頻和照片,分享給丈夫。
近1500公裡,8小時20分的車程,測4次體溫,28日下午5:20,列車停靠北京西站。
劉麗晴第一個走出車廂,車廂門口迎接的工作人員身穿防護服、戴着口罩,被水汽模糊的護目鏡後看不清臉,對方告訴她:歡迎你們回家。
從西站到位于豐台區的家,劉麗晴需要依次經過區、街道、社區的多次分流。
劉麗晴抵達北京,在車站分流途中。受訪者供圖
“豐台的親人們在這邊”,在西站,她循着這樣的聲音找到區隊伍;而駛向豐台體育中心的大巴上,工作人員告訴包括劉麗晴在内的乘客:“隻要你是豐台的,上了這個車,不管你是通過什麼方式來,我們都不管,但是我們一定會給你送回去。”
曆經恩施站一家三口不能同行的失意後,這些被其稱之為“北京式親熱”的招呼,使回家的路途顯得“舒暢”。
3月31日,劉麗晴稱,丈夫也等到了具體的購票信息,他和孩子将乘坐4月1日的專列回京。
回京的消息傳來,一晚上輾轉反側
3月23日淩晨00:30,确認“京心相助”小程序顯示信息提交成功後,60歲的張殷成翻來覆去,半宿沒睡。
從1月17日自駕抵鄂到這一天,“老北京”張殷成和妻子已經在天門市滞留60餘天。女兒定居武漢,嶽母長居天門,回湖北探親,是張殷成和妻子往年春節的固定安排。
張殷成拍攝的村莊。受訪者供圖
老嶽母所在的嶽口鎮,每年春節期間,随着務工者和探親者陸續返鄉,各家喜事集中辦。流水席,搭桌台,一開50桌,占半條街,鞭炮齊響。張殷成一家隻需備好初一初二的飯食,年初三後便是往返各鄉鄰家吃席。
“今年全瞎了”,1月21日到天門,兩場酒席之後,離漢通道關閉,還在計劃中的多場筵席取消。
村口是一點點封上的。起先是禁止車輛出入;後來嚴控行人出入。道路上難見人,隻能瞧見來回巡邏的警車。生活物資的購買大多通過微信群進行,“今天這家宰頭豬誰要肉,微信群裡下好單”,賣家送到村口,隔鐵闆交易。
滞留天門的頭五天裡,張殷成是“吃不下”也“咽不下”,來天門之前,他和妻子曾在武漢停留三天探望女兒,一家人找了當地十分火爆的館子,館子裡桌挨桌,館子外排隊1小時。其中的風險讓他事後回想起來心裡直發憷,“這萬一要染上,還把病帶回來了可怎麼辦”?
他和妻子決意“低調”行事。地頭摘菜、門前散步時如遇上村民,“自覺兩米開外”;同村隔着三排房住着的親戚,平時步行不到五分鐘的可上門,張殷成一家和對方愣是40多天沒有見上面。
張殷成是糖尿病人,需随餐服藥,6種藥,一次一粒。疫情期間,活動量下降、随身攜帶的藥物有限,他的飯量和用藥量都在縮減。一天三餐的規律飲食持續一周後,張殷成一家的飲食改成一天兩頓,上午九點多早飯,下午五點多吃晚飯。其間服藥量也由每種一粒縮減為半粒。花生作為兩頓飯間補充能量的副食,兩個月來張殷成吃了超20斤。
天門市的農家餐桌上,米飯為主食,“天門三蒸”是常見菜式。往常一年一回的湖北菜張殷成吃着會覺得新鮮,但連吃兩個月,他“北方人的胃”有些受不了了,着實想念面條和餃子。
返鄉探親,張殷成穿着一身毛衣、棉褲、外套大衣就來了。60天,眼見着冬去春來。3月14日,天門宣布人員安全有序流動,恢複市内交通那天,張殷成第一件事就是開車去鎮上的商貿城,花100元添了3件毛衣。
解封讓村裡鄰裡間也恢複了走動,數十天工夫,張殷成就和村裡前前後後的鄉鄰混熟了臉。唯覺遺憾的是不通當地方言,交流頻受阻,他就帶着手機四處走走,拍“小麥結穗”,拍“蠶豆花開”。關于返京,張殷成甚至一度覺得“早一點晚一點也無所謂了”,他說60歲了,可以是看開一切的年紀了。
張殷成在天門。受訪者供圖
但23日,可以回京的消息傳來,他沒法平靜了。那一晚的輾轉反側,60歲的張殷成形容說,“這心裡忽然就長起草了”。
3月30日,當“京心相助”上自駕回京審核的進度條終于由黃轉綠,審核通過,張殷成和妻子也準備啟程了。憑借審核通過的标識和二人的綠碼,13個小時的車程之後,他就能抵達位于北京的住所。
滞留期間,當上社區志願者
在湖北荊州,32歲的尚岑返京心切,看着滞留湖北的朋友陸續離鄉返工,她越發頻繁地滑開手機,希望能收到有關返京的車票确認短信。
聽人說很多短信是半夜發的,她就在夜裡守着,捧着手機一直刷到淩晨兩三點;她甚至懷疑過是手機的問題,但數次開關、重啟後,那條信息還是遲遲沒來。
此前,她主動放棄了一次返京專列名額。
23日填寫“京心相助”的申請後,尚岑曾在電話中被工作人員告知其有機會乘25日的首趟專列返京,屆時将有四個停靠站可以上車,但其中并不包括尚岑所在的荊州,即使是最近的停靠站距離尚岑家也有300多公裡的距離。彼時市内交通不便,要趕上專列需要父親開車送行。
想到父親60歲了,疫情中,送行和獨自返程的風險都讓她難放心。她放棄了名額,計劃等待後續途經荊州的專列。
1月22日離京返鄉探望父母,尚岑原計劃在家待一周。疫情之初,城市的封閉并不讓她擔心,她心想,“就跟感冒一樣,可能一段時間會解決、過一陣子就好了”。隻是她沒想到,荊州“病”了這麼多天。
滞留在家鄉的第24天,她報名成為了社區的志願者,在社區卡點執勤。這是個老社區,32歲的尚岑在這裡出生長大,六旬的父母也都長居幾十年。做志願者的一個月時間裡,一條學生時代的上學路,尚岑又走了無數遍。
那是家鄉再普通不過的街道,三四公裡長,沿街商鋪毗鄰。學生時代的尚岑,隻覺道路寬敞。
上大學後離家,在北京定居,一年一次的回鄉探親經常顯得倉促,假期真正留在家裡的時間并不多。往年随父母串門、探望親戚時,他們也會走這條路,“車越來越多,但是路越來越窄了”。
今年回家,尚岑僅背着一雙肩包就上了火車,滞留在家衣服不夠穿,她就套上母親的,外面再套上社區志願者的馬甲出門。街道上的無數次往返,讓尚岑時隔多年,再一次能好好觀察這條路——從前的小樹枝葉日豐,但難掩房屋陳舊,這條街道看起來愈發顯得擁擠和狹窄了。沿街的街坊鄰居也都在,還是那些人,卻都在慢慢變老。
滞留在湖北的60多天裡,尚岑感慨,“很多年沒待過這麼長時間了”,和父母的相處時間充裕,一起吃飯、看電視,“覺得每天起來能看到爸媽就很開心”。
但工作中斷帶來的焦慮感卻是當下更為緊迫的。她現在就期待,一輛路過荊州的專列,能帶她返回北京,回歸到正常的工作中。
4月8日,等待武漢的奶茶,辣堡和麥樂雞
武漢的熊仁英一家三口還在等待。
疫情期間,那些閉門不出的日子裡,熊仁英也覺得“驚心動魄”。
熊仁英是武漢人,丈夫是北京人,自2010年結婚之後,她和丈夫幾乎每年都會從北京自駕回武漢探親。今年1月19日自駕抵達武漢後,一家人還計劃趁着春節假期去湖南周邊自駕遊,2月1日返回北京。
熊仁英很警惕,到武漢的當晚,她就和母親出門買口罩了。
此後,在熊仁英的家裡,對新冠肺炎的戒備每天都在“升級”,1月21日熊仁英便有意識地戴上雙層口罩,“出門全副武裝”。1月22日家裡不僅取消了和親戚的年夜飯,一家三口也臨時決定1月23日提前返京。
熊仁英在自家窗戶前拍攝的武漢。圖源受訪者
但返程的那天卻因為熊仁英突然的發熱中斷了。父親開車送她去離家最近的武漢市第五醫院檢查,這天早上,武漢市第五醫院剛成為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熊仁英CT結果未見毛玻璃片狀感染,回家後,她把當天的衣服全洗了,靠着自己服藥,堅持了半個月。
新冠肺炎的潛伏期長,對自己的懷疑讓熊仁英的身、心都覺煎熬。她把自己關進房間裡,全天戴口罩,飯菜被端進房裡,不出房門。7歲的孩子平時都是跟媽媽一起睡的,其間“不能抱媽媽了”,孩子有時也會覺得傷心,每天晚上他都要看着媽媽關燈、關門了,他才去另一間房和爸爸一起睡。
直到2月中旬,熊仁英病愈。
病愈後,她還成為社區群裡線上團購買菜的組織者之一。群内團購買菜的有上百名居民,如何兼顧效率并避免聚集領菜是當時的難題。熊仁英便和群裡工作人員商量着,給等待領菜的百号人依次排号,等待叫号,10人一組,分組下樓。在她組織分菜的這期間,從沒出現錯領和誤領。
3月23日,有了返京的相關信息後,熊仁英也第一時間在京心相助上申請了自駕,系統提示她:第二階段,4月8日起,武漢市北京人員可以返京。她計劃着,到那天,要備上奶茶,辣堡和麥樂雞。自駕回京。
(文中采訪對象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魏芙蓉 實習生 張逸凡
編輯 陳曉舒 校對楊許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