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幾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數字技術的突飛猛進,出現了各種“化”。例如國家提出的“兩化”融合。以及近十年企業普遍進行的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化轉型的概念中,最多的是信息化、雲化和數字化。今天就聊聊什麼是信息化、雲化以及數字化。并說一說背後的不一樣的驅動力和模式改變。
一、從”化“字開始講起
化”是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左邊是一個面朝左側立的人,右邊是一個頭朝下、腳朝上倒着的人,會颠倒變化之意。
化是一種重組行為。為了适應某種環境達到某種目的,而對自身進行的由内到外的重組。
在現在的中文裡,變和化的含義有非常多的混用的情況。我們細細揣摩,仍可以發現其遺留下來的原始的含義。
例如,妖化,人還是那個人,功力還是那些功力,有所增強但是還是在原來的功力基礎上的提升。思想還是那個思想。這就是化。
如果一個企業,以前是生産水泥的,現在開始做了互聯網公司,做起了在線HR系統,這算不算數字化轉型?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二、信息化、雲化、數字化現在理解了化,我們大概就可以簡單地知道了這三個化的概念。
所謂信息化,就是為了某種目的,進行信息方面的實現和重組,但是企業還是那個企業,業務還是那個業務。
雲化、數字化,也是同樣的含義。這樣解釋,是不是太簡單了呢?
這三個“化”,是圍繞什麼來進行的呢?
以為例,作為國内重工的領軍企業,他主要做了什麼事情呢?
說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
獲取客戶訂單,安排工廠生産,生産出來後,運輸交付給甲方。
在這個過程中,會産生很多的信息,以紙張和電子文檔的形式保存下來。
注意:這裡很重要的一個概念産生了。信息是以紙張和電子文檔的形式保存下來的。
目前人類保存信息的載體,主要有三類:人腦、紙張、電子文檔。
可複制的、低成本的、便捷的、容量大的、可安全快速傳遞的載體形式,将被大量采用。
這就是電子文檔。
好的,那麼現在形成了第一個組合。
電子文檔和用于創建、浏覽、讀取、修改等操作的文檔工具成為了最基礎的信息組合。
就像鎖和鑰匙。他們總是成對出現。
第一個基礎組合:電子文檔和文檔工具。
這就形成了第一個化,叫信息化。
1、信息化
信息化官方有很多解釋,這裡引用一個1997年的定義:
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對信息化和國家信息化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産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曆史過程。
說得比較抽象。
廣義的概念,可能會你能想多大,就有多大。
我們這裡隻解釋目前信息化工作包含的内容上的含義。
從上面我們說的,當第一個信息組合形成之後,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還是以為例,為了讓信息完整地保存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過程中涉及信息的環節,通過流程管理和調整,設計标準的表單和文檔,形成标準的電子表單和電子文檔。
這就做了信息化的基礎的電子化工作。
但是僅僅是将信息用電子文檔的形式保存下來,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在計算機裡形成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是實際公司相關部門的一個映射,例如采購部門,财務部,設計部等。
最簡單的形式,就是按部就班,一個部門在計算機裡就有一個虛拟的對應的部門。并且,每一個部門都會有人守着接受和發送電子文檔,保存和管理電子文檔。
那個在計算機中虛拟的結構我們稱之為“信息工廠”。
原來相關部門需要彙集信息數據,做總分析策劃的工作,就可以在這個信息工廠裡進行。
如果信息電子化足夠嚴格,就可以保證實際有效的信息可以完整地準确的實時地在“信息工廠”裡完成。
同樣,在信息工廠裡,也會完成信息的傳遞,計劃的執行,跟蹤,指令的下發等。
這就是現在普遍認為的信息化。
所以,他是在第一個信息組合層面的發揮。
主要對應的系統是ERP,和原始的mes系統,crm等。
而且,随着互聯網的出現,供應鍊的複雜性、客戶關系的複雜性和更大範圍的信息共享的需求,帶來了第二個信息組合。
第二個基礎組合:共享信息和互聯網。
這就帶來了互聯網化或者叫雲化的需求。
2、雲化(互聯網化)
一個信息,僅僅是放在網絡上,例如存在你的網盤裡,雖然你使用了互聯網,也不能算互聯網化。
互聯網化,首先是共享。買方信息的共享,賣方信息的共享。同時,為了這個共享,需要有專門的組織為這個共享而帶來的改變進行維護和服務。
所以,互聯網化,不是簡單的從自家企業電腦裡的東西搬到數據中心,而是面對共享經濟時代的一系列的舉措。
互聯網化,是第二個基礎組合上的延展。是單體信息化向群體信息化演變過程中,形成的互聯網思維下的模式的改變。
互聯網化的主要特點是,
(1)互聯網本身就是銷售渠道。但是互聯網有不同的規則。所以,适應互聯網的規則,是互聯網化的重要任務。
(2)數據驅動力。由于共享,企業在互聯網中的影響力會成為非常大的杠杆。讓強者更強,讓弱者更弱。所以,用戶畫像和企業畫像成為互聯網形象的重要内容。
(3)相關技術、業務和商業模式,将随之改變。
到目前為止,仍然屬于信息化的内容,互聯網化,變革的是共享帶來的模式的變更思想的變更。
随着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物聯網的發展,
讓數據說話并形成解決方案成為可能。
此時,形成了第三個信息組合。
第三個信息組合:大數據智慧和智能執行。
3、數字化
在這個階段,信息工廠将成為數字化工廠。這之間的差别,不僅僅是一個稱謂上的差别。
更重要的,信息工廠是傳統工廠的電子層的複制。
而,數字化工廠,是圍繞數據中心的對傳統工廠的重組。
數字化工廠,是以數據為中心,所有的企業組織都必須圍繞數據,從架構到模式,從決策到執行。領導再也不是企業的決策者,數據才是。
數字化的過程,本質上是以數字化為大腦,用以為企業做決策。此時數據走到了最高層。
正如《鑄魂》裡說的,軟件定義制造。
三、總結用一句話可以說明信息化、雲化、數字化的核心。
(1)信息化是傳統工廠的電子化,以傳統工廠實體為中心。
(2)雲化以傳統工廠向互聯網的嵌入,以互聯網規則為中心。
(3)數字化是從人的決策向數據的決策的轉變,以數據為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