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賣假鞋犯法麼

賣假鞋犯法麼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6-27 15:34:38

當球鞋成為某些人投資的目标後

價格瘋漲、一鞋難求

真正的消費者卻要花費數倍的價格

才能買到心儀的鞋子

當炒鞋客遇到售假者

鞋子全砸手裡了

炒鞋客起訴要求三倍賠償

這場官司法院怎麼判?

賣假鞋犯法麼(當炒鞋客遇到售假者)1

案情簡介

張某在微信上向趙某購買10雙AJ11康扣鞋,總價共計2萬元,由趙某随機分配鞋的尺碼。

張某收到鞋子後,将部分鞋子通過“get球鞋的鑒定小程序”和“得物”平台鑒定真僞,然而,上述平台的鑒定均無法通過。

因無法通過上述平台的鑒定,雙方發生争執。

趙某稱:

知解、get都沒問題,就發得物不行,你換個地方賣一樣。

張某表示:

我把剩下的發nice,能賣的就不談了;寄得物和nice沒有一雙是能直接查驗真假的,都有瑕疵需要買家同意。

(知解、get均為球鞋鑒别平台;nice、得物為球鞋轉賣平台)

後雙方未能協商一緻,張某訴至法院,要求趙某返還購鞋款2萬元,并支付三倍賠償款6萬元。

法院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趙某向張某出售的鞋子在“get”和“得物”平台未能通過鑒定,緻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張某要退貨退款于法有據。張某向趙某購買同一品牌同一款式不同尺碼的10雙鞋子,尺碼由趙某随機分配,并非由張某根據自身需要具體選購,張某亦未能舉證證明購買案涉商品系為滿足生活需要,且在訴訟雙方協商過程中,雙方均提及鞋子轉賣事宜,故張某的行為已明顯超出日常生活所需,不能認定其系消費者,對其主張的三倍賠償應不予支持。

案件點評

近些年來,“炒鞋熱”愈演愈烈,“炒鞋客”也越來越多。在這場擊鼓傳花式的資本遊戲中,市場秩序受到影響,行業生态遭到破壞,許多人陷入到消費主義陷阱中無法自拔,由此引發的各類法律糾紛也是屢見不鮮。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

本案中,張某從趙某處購買球鞋并非用于日常穿着,而是為了在交易平台轉賣賺取差價。因此,張某屬于投資炒鞋者而非日常消費者。張某從趙某處購買的球鞋無法通過平台鑒定,緻使張某轉賣球鞋的目的無法實現,因此其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但卻無權依據消法規定主張三倍賠償。

本案明确了炒鞋者不屬于消費者,不受消法保護,揭露了炒鞋行為存在的市場風險與法律風險,有利于抑制年輕人的炒鞋熱情,避免盲目投機,促進理性消費。

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作者:陳 敏李宏敏 王 偉

來源: 江蘇高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