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飯點過後,離家很近的公園裡面以及河道旁邊都會有許多步行鍛煉的人。鄰居家的王阿姨就是其中的一員,她不僅自己經常步行,還常常帶動着鄰居們一起,年近六十的王阿姨,不僅身子骨硬朗,心态也非常好,一點兒也沒有老人的暮氣沉沉。
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走路多好啊,不僅能夠消食,還能獲得健康嘞,你看我,多棒啊”。
還有很多人和王阿姨一樣,都認同步行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但當問到步行為什麼對身體有好處時,大家又似懂非懂了。
那麼,步行作為一種最常見的且最簡便的運動,對人類的生命有哪些不可忽視的作用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步行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
步行,從我們一開始學走路起,就一直是我們最基本的運動形式,那如此常見甚至容易在生活中被忽視的步行,究竟有什麼好處?
首先,步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據研究資料可知,心血管疾病是世界範圍内緻死的頭号病因,每年大約有1730萬人死于此疾病,預計到2030年死亡的人數可達到2360萬之多。同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又是心血管疾病的可逆性危險因素,看到這裡,我們知道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與緻命性。
另有大量湧現的證據表明,每天的步數與許多心血管健康指标相關,足夠的步行運動量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心血管的健康。
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一項綜合橫斷面研究的系統可知,步數水平與各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之間的關系,即每天步數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和超重百分比之間均呈現出弱負相關關系(這兩個指标常用來反映人體的營養和健康狀況,指數越小,表示人體越健康)。
也就是說,步行的運動量越大,身體質量指數和超重百分比就越小,在一定程度上就說明人體越健康,營養越均衡。
在這個前提下,人體的心血管病變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因此,足夠的步行運動量能夠在某些方面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其次,有學者通過檢測了65歲以上老年人的每天步數與脊椎和髋部骨質密度之間的關系,發現步行有利于骨骼健康。
研究發現随着每天步數的增加骨質密度也持續提高,盡管每天步數和骨質密度的關系在女性群體中相關性更強,但對于整個實驗人群而言,每天步數的增加都對骨質密度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步行能增加骨質密度、減少骨質的流失,對于骨鈣丢失速度增大和骨質疏松的人,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對他們骨骼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再者,步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代謝綜合症的概率。
我們知道,代謝綜合症目前是一種全球性流行疾病,是一組在代謝上相互關聯的危險因素的組合。同時代謝綜合症患者全因死亡的可能性提高了29%~79%。
而據研究資料可知,由于體力活動(PA)水平是代謝健康影響因素之一。當體力活動(PA)水平提高時,人體的代謝活動就會越健康,反之,則會變得越紊亂。
而代謝是直接關聯代謝綜合症的危險因素的,若代謝變得異常,很可能會增加患代謝綜合症的可能性。因此,提高體力活動(PA)水平有助于降低代謝綜合症發病率和死亡率。而步行作為體力活動中的一種,對保持人體體力活動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此外,美國學者發現步行有利于降低患精神疾病的風險。據美國醫學博士McKercher等人的報道可知,不論男女,當步行的步數達到一定的數量時,患抑郁症的幾率也會大大下降。因此,足夠的步行運動量有利于降低患精神疾病的風險。
通過前面的說明,我們知道了通過步行可以獲得一些身體的益處。近期發布在柳葉刀的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的一篇文章上表述,步數和年齡是有關的。
學者呼籲,在進行步行活動時,不要盲目地去追求高能耗和數量,也不要因為懈怠的心态而使行走的步數過少,而要根據身體情況,去安排合理的步行步數,要根據科學的指導方法來确定适合的運動計劃。
二、步數與年齡的關系,柳葉刀這樣說
相比較盲目去步行,科學的、合理的步行才是我們應該去追求的,特别是對于年齡比較大的老人來說,随着年齡的增長,他們身體的各部分也會變的脆弱,所以任何與身體有關的活動都應該格外小心。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步數與年齡的關系吧。
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對于60歲以下的人群,如果要達到較為顯著的降低死亡率的效果,最少的步數應該要以8000步為标準,最多為10000步,而如果繼續往上增加步數,對于降低死亡率的效果是逐漸減弱的,最終會趨于平穩。
而對于60歲以上的人群,這類人群面臨着機體進一步衰老,骨骼更加疏松的生理問題,因此出于安全的考慮,步數相應的要減少。
最低步數應為6000步,最多行走8000步,在6000~8000步的這個範圍内是降低死亡率效果最好的,而如果繼續往上增加步數,對于降低死亡率的效果也是逐漸減弱的。
看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了步行的好處,也知道了我們大概要走多少步,那我們就能立馬行走起來了嗎?不,這還遠遠不夠,在步行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其它的注意事項。
三、步行的注意事項,你知道幾個?
有人可能會說,步行不就是走路嗎,有什麼好注意的,我天天走,也沒感覺什麼不好的地方。其實不然,步行的确是比較随意的一種運動,但這種運動的影響卻是潛移默化、悄無聲息的,我們應該在步行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要注意步行的時間。盡量選擇在雲霧散盡,太陽初升的時候出來,因為此時空氣污染物較少,視野較為開闊,不會因大量吸入污染顆粒而影響了步行的健康效果。
另外,步行的姿勢也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常常能看到大街上的“低頭族”“手機族”,他們含胸駝背,肩膀耷拉着,這對脊柱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步行的時候,應該以擡頭挺胸,拉直背部的姿勢步行最好。
此外,身體的四肢也要保持協調的姿勢,雙手應該自然的前後擺動,有助于身體保持平衡,同時,借助擺動的雙手,能更好地舒展身體,減輕力量的消耗,有利于更長時間的行走。
并且,雙腿要受力均勻,不能一條腿多受力而損傷膝蓋,同時足底也要均勻受力,不能墊起腳步行或隻使腳後跟着地步行,這樣可能會損傷足骨。
最後,盡管步行是屬于有氧運動,對身體能量的消耗較少,但較長時間的步行也會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升高體溫,如果在步行完後飲冰水,洗冷水澡,會造成機體的損傷,如胃腸痙攣、腹瀉等。
步行我們了解了這麼多,但我們還得知道,假如我們在步行過程中由于動作不規範等原因使得身體損傷了,那損傷了怎麼辦呢?
四、長時間步行,腳疼怎麼辦?
長時間的步行容易使足部的關節和肌肉出現損傷和疲勞,如果隻是輕度的疼痛,隻需要休息幾天,就能得到恢複。
但如果足部較為疼痛,且伴有足部的畸形, 就要考慮是否有局部病變了, 比如最常見的外翻、扁平足, 或是先天性跖骨長度異常、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其他神經肌肉病變。一般來說,這些病症的發生,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的原因。
由于先天的因素沒法改變,因此我們主要考慮後天的原因。而後天的足部畸形多與穿擠腳的鞋或高跟鞋、不恰當的走路姿勢等因素有關。如果由于後天的不規範操作而導緻腳部受損的群體,我們應該要視情況而定。
對于輕度外翻患者,白天可在第1、2趾間夾棉墊,然後穿鞋行走;夜間可在趾内側用一個直的夾闆固定, 有助于延緩畸形的加重。對于扁平足患者而言,則需要定制矯形鞋或鞋墊。
對于存在疼痛的患者,要結合中藥熏洗及外敷膏藥進行治療。對于疼痛及畸形很嚴重的患者,如果實在是影響了行走以及生活質量的情況,那應該要去專業的專科醫院進行手術治療,通常來說手術的效果都是很好的。
文章最後:
對于人體的健康而言,步行具有衆多的好處,對一些疾病的預防和身體的增強都有積極的作用。但是,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應該要行走不同的步行步數,在步行的過程中要懂得正确行走,在身體損傷後要及時治療,這樣才是正确的步行。
參考文獻:
[1]李米環.60-79歲城市社區老年人日常活動步數及适宜量研究[C].上海體育學院,2018.
[2]《Daily steps and all-cause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15 international cohorts》.The Lancet Public Health.2022-03-02
[3]嚴巍.步行健身五注意[J].健康,2013,(08):73.
[4]茆軍.長時間走路,腳疼怎麼辦?[J].中醫健康養生,2018,4(02):66-67.
[5] Foley S., Quinn S.,Jones G. Pedometer determined ambulatory activity and bone mass: a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in older adults[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10, 21(11): 1809-1816. [6] Foley S., Quinn S.,Jones G. Pedometer determined ambulatory activity and bone mass: a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in older adults[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10, 21(11): 1809-181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