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中,有一段精彩罵戰,曆來為人們樂道。老版電視劇中将之略作改動,諸葛亮劇中所言“我從未風過有如此厚顔無恥之人”已成為當紅表情包。
諸葛罵王朗
來回顧一下劇版台詞:
王: (兩軍陣前,拱手)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 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
疆界?
諸葛:我奉诏讨賊,何謂之無名?
王: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點頭)
諸葛:(羽扇遙指)曹賊篡漢,霸占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
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禅舜,處中國以治萬
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
而行事?豈不聞古人雲: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将千員。諒爾等腐
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
民樂,豈不美哉?
諸葛:(狂笑數聲,扶扇而答)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将士。
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
,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兇,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
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
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顔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緻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
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
不容!
王: (手指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憤而站立)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于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讨賊,你既
為谄谀之臣,隻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
賊?你即将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手捂胸口,顫聲)我、我、我……
諸葛:(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隻會搖唇鼓舌!助曹
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顔無恥之人!
王: 你、你……啊……(墜于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劇中王朗以76歲高齡親來前線勸降孔明,卻被孔明反罵,且這一罵不要緊,還被罵死了。
王朗即将倒地
細觀兩人論戰,大緻可分兩種觀點:王朗的思想偏法家,認為漢室已沒了天命,當由有能力的人來主持。而諸葛亮占據儒家的道德高位,正氣凜然。
羅貫中的這一番安排,當然與史實有出入。曆史上的王朗,雖是魏臣,但卻并非被諸葛亮罵死,他位列曹魏三公,病逝于公元228年。
因此,也有人質疑羅貫中的這一番編排純屬戲說。
今天我們暫時抛開諸葛亮罵死王朗的真僞不談,先來探讨下在羅貫中設定的環境中,王朗有沒有可能會被罵死。
淺析王朗這個角色的文化背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描述王朗:“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
初舉孝廉入仕”,曆史中真實的王朗初入官場,雖不是全部如諸葛亮所說,也還是大略相似。
王朗,東海郡郯縣人,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服喪,不應孝廉之命。
什麼是“孝廉”?什麼人可以舉孝廉?
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它是根據儒家思想,強調為人立身以孝為本。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從這個設定可知,王朗應該是一個符合儒家思想、符合主流價值認定的知識分子。
王朗是楊賜的弟子,楊賜此人出身不凡,他出自”弘農楊氏“,祖父楊震、父親楊秉均為當世大儒,官至漢廷太尉。楊賜少時傳承家學,研習儒術,常常隐居教授門生子弟, 不輕易接受官府的征辟為官。
王朗師從這樣秉持儒家思想、立身清正的先生,又在其師去世後為之守孝不仕,十分符合”孝廉“标準。
因為漢朝以孝治國,踐履孝道大義,又推廓至治國方略。簡言之,一個符合漢朝标準的人才,必重孝義,方才能推定他是忠于朝廷的。
王朗,正是這樣一個具有标準儒家思想的人。盡管他在真實的曆史中,并不是以”孝廉“入仕,但他符合條件。所以諸葛亮才拿他的”孝廉“說事: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
諸葛亮諷刺王朗所為
諸葛亮的一番連珠炮式的诘問說中了王朗的心病王朗初入仕是在漢朝還苟存的時期,由徐州刺史陶謙舉其為“茂才”(約等于秀才),拜徐州治中從事。後升任會稽太守,又曾率軍抵禦孫策。後應漢丞相曹操之命,拜谏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所以,嚴格說來,王朗起初妥妥地是個漢臣。曹丕繼承魏王之位,他繼續為之效力,遷禦史大夫,封安陵亭侯,這一時期,他勉強也算作漢臣,畢竟此時曹丕還沒有自立為帝。
到了曹叡時候,王朗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是魏臣了,也就是諸葛亮所罵的“二臣賊子”!
雖然王朗看清了現實,認為漢祚已亡,順應形勢當了魏臣。奈何他是受過儒家思想教育的人,其行為卻違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教條。正如諸葛亮所挖苦的“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反觀諸葛亮,同為儒生,卻始終心向漢室,他不是不明白天下形勢,然而卻毅然選定劉皇叔為主,力圖匡扶漢室,從儒家大義來講,遠甚王朗多矣。
所以,王朗身為儒者,以法家思想來勸說諸葛亮,遭到對方的嚴辭反駁時,他竟然無話可說,因為對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管他劉皇叔是不是真的正宗漢室後代!),所以他被諸葛亮一揭底,簡直要無地自容:從前的信念呢?老師的教導呢?都還回去了?
平日王朗在曹魏位居三公,諸同僚都在這條船上,這船還堅固實用,任誰也不會當他面提起這些前朝舊主煞風景的事。這下與諸葛亮見了面,對方可不客氣,抓住他所受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信仰說事。他能當着千人百衆說:自己從前都走錯路了嗎?!你見過事二主之人逢人便炫耀嗎?當年老黃忠即使棄暗投明,尚還閉門不出呢。
諸葛亮當着衆人揭開了王朗的遮羞布,你叫他如何不惱?如何不羞?如何不怒?
王朗郁卒
王朗身居高位,又值高齡,經不起刺激《三國演義》中說王朗以76歲高齡來到前線,按這個設定來看,他确實年紀很大了。講起來身體是不大能受刺激的。
王朗晚年所任官職為司徒,同時還有蘭陵侯的爵位。司徒主掌民事,這種職務以坐辦公為主。所以,晚年王朗也沒有機會鍛煉身體,他又有侯爵之位,吃穿都很講究。這種生活狀态之下的王朗,大概率患有三高。所以,受到強烈刺激之下的王朗突發身亡是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小說及影視中對王朗的設定是符合邏輯的:他懷揣儒家經義、卻行法家之實。又值年高體衰之時,被諸葛亮抓住痛腳,劈頭一頓直擊心靈的痛罵,就此倒地不起。
因此,在《三國演義》裡看到這場精彩戲碼時,在津津樂道之餘,也不必太過質疑羅貫中完全是在博人眼球——王朗被罵死,這個可以有!
參考書籍:
《三國志.卷十三.魏書十三.鐘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資治通鑒卷第六十 .漢紀五十二 .孝獻皇帝乙》
《三國志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