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29 12:04:57

作者:子成

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人在最困難的時候會用什麼辦法來自救,就像你永遠也想不到中國的企業們到底有多少套房子一樣。

前有海馬汽車靠賣房出了名,後有美特斯邦威賣掉上海房産回籠資金,如今又有一家企業開始通過賣房續命了。

年初,碧生源發布了盈利預警,預計集團2021年淨虧損将達到1.2億至1.3億元人民币。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1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碧生源首次虧損了。

作為減肥茶第一股,這家公司近幾年的主營業務幾乎一直在虧損,淪落到靠賣房保業績。

成立20年來,從默默無聞的小企業,成長為名噪一時的上市公司,再到斷崖式後退,碧生源到底發生什麼了?

01

2款茶包賣出45億

“給你的腸子洗洗澡吧。”這是多年前在電視廣告裡,以及電視中的選秀、模特大賽等綜藝節目中,幾乎都能看到循環播放的碧生源減肥茶的廣告。廣告裡的模特一邊大秀身材,一邊推薦碧生源減肥茶,廣告末尾還要再加上一句:“不要太瘦哦。”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2

2000年,碧生源創始人趙一弘創建了這個品牌,那是一個市場拉動生産的年代,隻要有産品,就不愁銷量。

當時市面上的産品大部分都是面向中老年人男性,而趙一弘則另辟捷徑,将自己的銷售對象瞄準到了女性消費者身上,有了這個目标之後,作為保健品行業的新入局者,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打響産品的名氣。

在這種發展的理念之下,碧生源開始了瘋狂的廣告轟炸之旅。早在2007年時,趙一弘就斥資5000萬元為旗下的産品打廣告。不得不說,這筆錢花的很值,在這波廣告效應下,碧生源迅速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營收也立馬上來了。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3

此時,嘗到甜頭的趙一弘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加大在廣告方面的投入,到2008年的時候,其廣告投入甚至高達1.18億元,一年後再次增加到1.97億元。所以,當時的普通大衆不僅能在電視上看到碧生源的廣告,也會在公交車、街邊店鋪等地方,都能發現它的存在。

除了重金砸入廣告之外,趙一弘還邀請了不少明星為其産品代言,其中就有大衆熟知的春晚常客小品演員--郭冬臨、牛莉,當家花旦徐靜蕾,也正是在這些廣告的影響下,碧生源一路狂背,受到了不少女性消費者的青睐。

憑借着洗腦式的廣告詞 明星代言,碧生源迅速在保健品市場中大賺特賺,僅2010年,碧生源的銷售額就已經高達8個億。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4

也就是這一年,碧生源登上了港交所,成為内地保健茶第一股。接下來的數年,碧生源靠着減肥茶和常潤茶這兩款産品,創下了45億的銷售奇迹。

然而盛極必衰,鮮亮的廣告背後,卻是灰色的現實。

在碧生源上市前的三年,其廣告就違規多達20多次。上市之後,這一現象并沒有改觀,之後還因欺騙和誤導消費者、誇大功效等原因,被廣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列入“黑名單”。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顯示,碧生源該産品功能僅是改善便秘,其主要成分番瀉葉,在醫學專家看來更是需嚴格控制使用的“瀉藥”。而廣告中,口臭、色斑、痤瘡甚至失眠健忘等,都納入了療效範圍,誇大了其治療效果。

2016年,碧生源迎來了一記重錘,國家食藥監總局規定,市場上的保健産品名稱裡不得夾帶宣傳産品功效的文字,碧生源減肥茶這個名字不能再用了。

為了符合規定,趙一弘不得不為産品改名,減肥茶也更名為“常菁茶”,但花了多年廣告轟炸培養起的用戶認知,卻大受影響,随後公司迎來首次虧損。

自此之後,這家企業開始走下坡路。

02

陷入虧損魔咒,靠賣房續命

2010年,碧生源成功上市,坐上了國内保健茶領域的頭把交椅。

隻可惜“上市即巅峰”。在上市之初漲了一波,之後就開啟了漫漫下跌路,根據最新股價顯示,每股僅有0.17港元,公司市值約合2.77億。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5

作為減肥茶第一股,為什麼碧生源在資本市場“備受冷落”?真要說起來,還和其本身的業績有直接關系。

在虧損邊緣掙紮

前文我們講到,碧生源近日發布了盈利預警,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碧生源第一次發布盈利警告。自2010年9月上市以來,碧生源已累計發布了10次盈利警告。頻繁發布盈利警告的背後,是碧生源長期起伏不定的業績表現。除了2010年在港交所挂牌當年,營收創下曆史新高、達到8.74億元之後,碧生源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十一年時間裡,基本困在每隔兩年就虧損的尴尬局面中。

淨利潤“陰晴不定”

回顧過去十年,根據碧生源公司的财報顯示,其淨利潤一直忽正忽負。

2011-2013年,連續三年出現虧損;2014-2015年,碧生源淨利潤稍有好轉,但2016年又再度虧損6871.40萬元;2017年小幅盈利400萬元後,2018年又陷入虧損局面,淨虧損達9529.90萬元;2019-2020年扭虧為盈,2021年再次陷入虧損,創曆史新高。

或許是為了保住業績,從2018年開始,這家公司便開始走上了靠賣房來彌補虧損這條路。

據媒體統計,自2018年底至2019年底,碧生源依托出售房屋資産共獲得超過8億元收入。

2018年,為了抹平虧損,碧生源連北京的總部大樓都賣掉了。

從效果來看,雖然變賣大額資産可以緩解一時的困境,但根本無法徹底解決盈利問題,那麼,碧生源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03

為何一蹶不振?

很多人認為,2016年是碧生源發展的轉折點,因為産品名字的改變,業績開始下降。但追根溯源,碧生源的沒落僅僅是因為改了一個名字嗎?事實上,根本沒那麼簡單!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6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分析,它産品單一、重廣告輕研發等模式,都說明它一蹶不振其實是必然的。

1.誇大産品功效,讓用戶大失所望

一位圈内人士表示,碧生源業績下滑,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減肥茶這類産品,效果一直頗有争議;另外,因為效果不佳,客戶忠誠度不高,流失率較高。

在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買産品并進行使用之後,發現其産品功效并沒有宣傳的那般誇張,并且長期飲用還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有網友說,碧生源産品是在以犧牲長期健康,換得短期減肥效果。

2.重廣告輕研發,過度營銷反噬品牌

為了打響品牌知名度,碧生源一直采用“重廣告輕研發”的模式,進行高頻率、多維度的廣告投放,宰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

反之,研發投入卻是少得可憐。2007年沒有這項開支,2008年開支隻有0.2%;2009-2011年,研發費用僅占年營收的0.3%、0.9%和2.3%。即便到2018-2019年,其研發費用數額與廣告費用相比也是九牛一毛。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7

根據媒體曾經的報道,碧生源旗下一袋減肥茶的成本也就隻有4分錢而已,其中的毛利率将近90%,這樣的産品也很難讓消費者繼續買單。

3.産品結構單一,無法支撐用戶需求

碧生源成立至今,除了常潤茶和減肥茶兩大主打産品之外,再無其它知名産品系列。現如今,越來越多打着減肥名号的品牌頻頻出現,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在激烈競争的市場中,碧生源品牌的老化,使其追趕不上年輕人的步伐,導緻其市場空間越發狹窄,茶包幾乎賣不出去。

4.多元化戰略,效果差強人意

随着業績的持續虧損,碧生源似乎也意識到了産品單一這個問題,曾試圖橫向擴展,通過多元化布局,降低對單個産品的依賴。

為此,碧生源謀劃三個跨界,往OTC、民營醫院和養老産業進軍,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也表現一般。2018年,碧生源又上架了多個新品,但這些衍生産品銷售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被萬千女人捧上神壇的碧生源)8

04

東山再起,還有可能嗎?

回溯曆史,“賣資産保業績”對于碧生源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了。

現在,碧生源又開始了“賣房續命”,但這種方式,又能為碧生源續命多久呢?

曾經的海馬汽車靠賣房短暫得業績扭虧後,如今的主業依舊是半死不活的狀況。

曾以“不走尋常路”出名的美特斯邦威,靠賣房賺點錢之後,依舊抵擋不住品牌衰落的趨勢。

從上述兩家企業可以看出,這種“左手倒右手”的盤活資金也隻能解一時之危。

更關鍵的是,如今的碧生源,仍是監管部門食品安全問題名單上的常客。2022年1月,碧生源牌常菁茶被檢出黴菌和酵母嚴重超标,該北京市場監管局判定為保健食品不合格。

随着消費者的健康意識不斷深化,越來越多能做出理性消費決策的新生代成為消費主流,曾經的的“神(瀉)藥”則不再被買單。

換句話說,“原來的智商稅現在沒有人去交了”。

碧生源要想“東山再起”,重現輝煌,恐怕很難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