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保理公司需要前置許可是什麼

保理公司需要前置許可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3 07:23:54

保理公司需要前置許可是什麼(保理行業對确權)1

我們注意到,保理行業的從業者常提及應對應收賬款進行“确權”。然而筆者認為,此實乃對“确權”一詞的誤用,既與确權一詞的法律本意不匹配,也沒有揭示保理業務所謂“确權”活動的本質。本文将結合保理業務中“确權”活動的實質,嘗試找到更适合的術語。

1

保理業務中的“确權”活動之内容

保理業務中所謂的“确權”活動簡言之,乃由保理商将叙做保理的應收賬款清單發送至基礎合同買方,買方蓋章确認清單所列示應收賬款之存在以及買方在應收賬款之下的款項支付義務,且買方知曉了清單列示的應收賬款叙作保理一事。

其本質上包括兩項内容:

(1)通過買方确認應收賬款的情況;

(2)通知買方應收賬款已經轉讓,并由買方确認該應收賬款的債權人已變更為保理商。

就内容1而言,保理商會根據行業要求及風控要求對應收賬款的權屬、瑕疵、附屬權利等内容一并要求買方予以确認。

例如,《商業銀行保理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第七條的規定,“商業銀行應當按照“權屬确定,轉讓明責”的原則,嚴格審核并确認債權的真實性,确保應收賬款初始權屬清晰确定、曆次轉讓憑證完整、權責無争議。”

《商業保理業務風險管理操作指引》第十六條規定“……盡職調查人員應着重對受讓應收賬款的真實性、合法有效性、可轉讓性、權利的完整性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如果保理商以應收賬款開展資産證券化融資,則應收賬款作為基礎資産,也需要滿足證券交易所的要求。

《深圳證券交易所企業應收賬款資産支持證券挂牌條件确認指南》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企業應收賬款資産支持證券挂牌條件确認指南》均要求基礎資産涉及應收賬款的,權屬應當明确,不得附帶抵押、質押等擔保,應收賬款應基于真實的交易等。

就内容2而言,保理商可根據相應保理業務為明保理或暗保理,選擇在應收賬款轉讓前、應收賬款轉讓後或在實際行使應收賬款債權時實施通知行為。具體操作時則不限于采用應收賬款轉讓方通知,保理商與應收賬款轉讓方共同通知,或保理商與買方定期對賬等方式。

筆者認為,無論是内容1還是内容2,都不宜使用“确權”一詞來表達,其與“确權”一詞的法律本意相違背。

2

确權一詞的法律本意

在法律語境中的确權,細化而言是指“司法确權”和“行政确權”。其中司法确權是指,當事人提起确認之訴後由法院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對存在糾紛的權利進行司法裁判;而行政确權則是當事人向行政機關申請後,由行政機關通過特定的行政程序對存在糾紛的權利作出行政裁定。筆者将簡要介紹這兩種确權模式的設置。

1.司法确權

如果當事人之間對于财産權利發生争議,法律允許當事人向法院提起确認之訴,法院将依據法律和證據做出裁判,以确定當事人系争權利,例如物權或債權的歸屬或者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75條規定“下列案件,不适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一)人身關系、财産确權糾紛。”明确了财産确權糾紛是法院受理範圍。

而《物權法》第23條:“因物權的歸屬、内容發生争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确認權利。”則具體明确了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物權相關的确認之訴。《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中明确當事人因為債權确認發生糾紛的,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具體包括破産債權确認糾紛和海事債權确認糾紛。

《企業破産法》第58條規定:“依照本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編制的債權表,應當提交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核查。債務人、債權人對債權表記載的債權無異議的,由人民法院裁定确認。債務人、債權人對債權表記載的債權有異議的,可以向受理破産申請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理解與适用》中提到“債務人、債權人與管理人對于債權是否存在、債權數額及是否應予償還等内容發生争議并引起訴訟的,屬于破産債權确認糾紛。”

海事債權确認之訴,是當事人依據《海事訴訟特别程序法》第115條以及116條之規定,即“債權人提供證明債權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仲裁裁決書或者公證債權文書的,海事法院經審查認定上述文書真實合法的,裁定予以确認”和“債權人提供其他海事請求證據的,應當在辦理債權登記以後,在受理債權登記的海事法院提起确權訴訟”,所提起的訴訟。

2.行政确權

如果當事人之間就權利發生争議,在特定情況下,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不向法院起訴,轉而向行政機關尋求救濟。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16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争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争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争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人民政府依照前述規定處理當事人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争議,并作出行政裁定,便是一項行政确權。

可見,行政确權是行政機關對當事人之間就特定權利的歸屬發生争議予以确認裁決的行為,屬于行政行為之一。

3

保理業務中實用“确權”一詞實為誤用

我們很容易知曉,保理業務中實施中如果不發生糾紛,則全程不發生任何确權,既不發生司法确權更不發生行政确權。

一方面,保理業務正常實施中沒有任何一方當事人提起訴訟,更遑論确認之訴,并無司法機關介入保理業務之中,司法機關也未進行任何裁決。

另一方面,當事人也未向行政機關尋求救濟,未要求行政機關就任何糾紛做出裁定。而且我國法律目前沒有對應收賬款權利糾紛對任何行政機關賦予做出裁定的權力,行政機關無此授權也無從實施行政行為。

那麼,保理業務可否借用“确權”一詞或者拓展“确權”一詞外延呢?筆者認為此舉亦不妥當。如果需要借用某個既定詞彙,則至少應當滿足一項基本條件:所借用詞彙的原本适用的場景與新場景具有相似性。而在保理業務中,這一重要基本條件無法滿足。

之所以“司法确權”與“行政确權”并存,兩者均使用“确權”這一詞彙,是因為兩者制度設置和場景應用具有共性,例如:

(1)當事人對标的财産權利有争議;

(2)确權需經當事人申請,并經法定程序;

(3)由主管機關居中決定,主管機關權利來源于法律授權;

(4)結果将影響标的财産權利的存續或歸屬等。

保理業務所描繪的場景與确權具有明顯差異。例如當事人對标的财産權利并無争議,不存在行政機關參與,業務的參與方均為平等的法律主體,而且都為法律關系的一方,結果也并未直接影響标的财産權利的存續或歸屬。

因此,不當借用不符合業務本質的詞彙,并不能起到明晰含義的目的,更何況,業者實則有更好的選擇。

4

建議使用“确認與通知”

筆者認為前述内容1與内容2的法律本質十分清晰,分别為确認和通知。

就内容1,保理商發送确認函或應收賬款清單至債務人,本質為保理商對于書文所載的内容存有疑慮,對于部分内容(例如付款前義務是否履行完畢、基礎合同是否真實等)無法獲悉真實情況,需基礎合同的買方予以确認。

保理商的風險主要系于應收賬款之上,而應收賬款的質量主要系于債務人即買方之上,故而保理商在要求買方确認時,才會依據包括本文第一部分所列的規定在内的各類規程,要求買方确認盡可能多的事項。

買方确認之後,保理商以此确定了應收賬款的質量,并且一旦買方事先蓋章對書文内容予以确認,則受禁反言原則所限,日後保理商可以用買方的确認對抗買方可能提出的各類抗辯,例如付款條件未達成,應收賬款約定為不得轉讓等。

确認,即明确承認,内容1之最終目的恰是為了獲得債務人的承認,因此筆者認為,該項内容直接使用“确認”一詞能夠清晰解釋其法律本質。

就内容2,單純為應收賬款轉讓對債務人的通知。即《合同法》第八十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的适用。

保理人通過函證方式告知債務人轉讓事宜(該項内容有時會與應收賬款确認的内容放置在同一份确認函中),并要求債務人蓋章。債務人加蓋印章即債務人确認收到債權轉讓通知,實質為簽收回執,性質上為明确了通知已經有效送達。鑒于其法律關系相當清晰,更有明确條文規範,業者直接使用已有的“通知”一詞即可,無需另行創設詞彙描述。

由于目前我國沒有針對保理業務的相關法律,保理業務仍處在發展初期和探索階段,業務詞彙的辨析和選擇有助于明晰保理業務各項流程的法律性質和法律效果。希望筆者本文提出的建議,能夠得到從業者的認同,能在今後的業務中多多使用“确認”和“通知”。

文章來源:中倫律師事務所;作者:職慧合夥人律師 胡岸律師 王祉涵律師助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