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把一些問題混為一談,比如,你是頭暈還是頭昏?這個性質是不一樣的。
我們群說的頭昏是一種頭比較沉重的感覺,昏昏沉沉,頭重腳輕的感受。
頭昏更多的時候容易被大家描述為頭暈,其實這是兩個概念。頭暈的出現往往是感冒後、血壓增高、以及各種原因導緻的腦供血不足、或者腦血流量突然增加後引起的一種症狀,這種症狀往往表現為頭昏。
那什麼又是頭暈?所謂頭暈,就是真正的暈,病人往往有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不敢睜眼,或者行走不穩。臨床上又稱這種頭暈為眩暈。
病人有時候可出現耳鳴,腦幹梗塞時病人除了頭暈之外,可能會伴有視物重影。
頭暈時,大多數病人有惡心、嘔吐,甚至想去廁所的感覺,但不見得能拉出來。
說清楚頭暈和頭昏的概念,咱們詳細說說這個頭暈——眩暈。
眩暈的主要症狀是天旋地轉的感覺,但有些病人可以沒有旋轉感而僅僅表現為惡心嘔吐,比如暈車暈船的人,就是覺得惡心嘔吐心裡發慌,但是沒有頭暈,這種情況我們也叫頭暈或者眩暈。
當然,也有病人僅僅表現為眩暈,而沒有别的任何症狀,畢竟,不同的人對同一種疾病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态,但核心的症狀較為相似。
那麼,針對這種這頭暈(眩暈),我們到底該如何界定病變性質的性質,或者如何判定呢?
眩暈的判定,分中樞和外周兩種情況
就目前的分類而言,這樣的分類更多的是傾向于輕重的分法,比如中樞的往往就重,而外周的往往就輕。
處理起來的時候,優先處理中樞問題,而後處理外周問題,或者不處理。
所謂中樞性的眩暈,指的是以腦幹、小腦為首的中樞病變引起的眩暈。比如腦血管意外、顱内腫瘤等,這種因為中樞的病變引起的暈,不僅僅是要解決暈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此問題帶來了生命危險和嚴重的并發症問題,避免患者因此而帶來的低生活質量問題。
所謂外周性的眩暈,主要指的是前庭神經及其整個通路上的各種問題。
比如中耳、淋巴、迷路、聽毛細胞等,隻要在前庭向外以及向内的延伸通路上的任何環節出問題,都會引起眩暈。
盡管這些年耳鼻喉和神經内科專業的專家将這種外周性的眩暈又進行了再劃分,但本質還是沒有變,治療方案也沒有變化,我們這裡就不過多的論述了。以中樞和外周的分法更加簡單明了,以便于臨床分類和重點把握。
外周性的眩暈往往都是功能性的,正如我們剛才說的這些部位,在内耳深處,輕微的刺激就可能誘發眩暈。比如耳石症、梅尼埃病,中耳炎等等。
但不論是哪一種,大家隻需要知道,這跟腦子沒啥關系,不是腦血管問題,也沒有生命危險,無須擔心。
強調一點,目前普遍觀點認為,眩暈跟頸椎沒關系。
關于眩暈的治療
眩暈我們分了中樞性的和外周性的,治療也是這樣分的。
中樞性的眩暈要搞清楚是中樞的哪一種問題,是腦梗死、腦出血還是顱腦腫瘤?不同的中樞病變治療方案不一樣。如腦梗死則需要溶栓治療,腦出血可能需要手術引流、顱内腫瘤可能需要手術切除等。
而外周性的眩暈對于個别的原因可采取一定的方案,比如耳石症可以手法複位耳石。
而其他類型的外周性眩暈則僅僅對症處理即可,比如非那根、天麻素等藥物的應用,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眩暈症狀。
#關注肺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