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氨酶數值超标,是肝髒疾病患者血清檢查中常見的現象。
轉氨酶作為代謝“催化劑”,主要存在于肝髒中,是人體排毒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
轉氨酶與肝髒相輔相成,卻也互相影響:功能受損的肝髒,就像一個“篩子”,各類營養物質“四散開來”,轉氨酶也是如此,會滲透到血液中,血清轉氨酶被迫升高。
由此可見,轉氨酶超标或許是肝病前兆,患者日常體檢中要格外警惕,發現此類情況,需及時就醫,通過藥物與飲食控制,穩定病情。
“藥物治療是基礎,飲食控制是輔助”,謹遵醫囑,定期吃藥是必然,但飲食控制就需要患者自律。
	
玉米作為主食,是餐桌常客。水煮玉米、玉米面粥等都是美味,不少肝病患者提出疑問:轉氨酶過高,玉米還能吃嗎?
其實,大部分食物隻要不過量食用,對身體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玉米是粗糧,有豐富粗纖維成分,飽腹感極強,并且熱量不高,頗受減肥人士青睐。轉氨酶偏高類肝病患者,尤其是脂肪肝人群,适量食用玉米,能夠促進腸胃蠕動,提高新陳代謝,緩解不适。
	
1、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比如糕點、冰激淩、奶茶等,對人體百害而無一利。
過量糖分進入人體,被代謝為脂肪,随血液流動至全身,附着在各類器官之上,引發脂肪肝。
此外,脂肪與血液結合,血脂濃度增加,血液黏稠,高血脂症“不請自來”。
所以,拒絕高糖食物,對肝髒有一定程度保護作用,還能遠離“三高”疾病,何樂而不為?
	
2、高油脂食物
常作為油炸類食物,端上餐桌,如炸雞、油條、糖油粑粑等,此類食物口感酥脆,令人食指大動,會誘使人們不自覺大量進食。
長期攝入高油脂食物,等于在吃大量不健康的脂肪,腸胃負擔加重的同時,肝髒也深受其害。
	
3、腌制類食物
腌制食品,具有獨特風味,往往口感豐富,有嚼勁,以即食類食物為代表。
快節奏時代,人們往往“風裡來,雨裡去”,工作與飲食無法兼得,壓縮吃飯時間成為大多數上班族常态,即食、腌制類食物成為首選,開袋即食,方便快捷。
此類食物屬于高鹽範疇,為延長保質期與提升口感,會增添大量鹽分。鹽分在長期存儲過程中,會産生亞硝酸鹽(緻癌物質),長期食用,肝髒代謝壓力劇增,容易引發病變。
	
1、渾身乏力、疲勞感加劇
糖原為人體正常運轉提供能量,轉氨酶升高,肝髒受損,合成糖原功能急劇下降。缺少一塊“充電寶”,身體自動休眠,出現乏力嗜睡等症狀。
2、尿液發黃、面色晦暗
此類患者往往尿液濃度高,色如濃茶;面色晦暗,常表現為眼部黑眼圈、膚色發黃等。主要原因在于:肝髒受損,血液膽紅素含量過高,滲透至皮膚,引起膚色異常。
3、口臭
肝髒是人體“排毒中樞”,一旦受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遊走于全身,口腔會發苦、發酸,常伴随口臭。
	
4、愈合能力差
肝髒受損,引發系列“連鎖反應”,凝血功能下降是其中之一,導緻傷口愈合速度慢。臨床表現為鼻腔出血、口腔出血等。
5、眼部不适
傳統醫學認為,“肝開竅于目”。顧名思義,肝髒與眼部功能密切相關。肝髒損傷,眼部出現不适,往往表現為眼睛幹澀發癢。
	
結語:肝髒作為排毒系統,始終兢兢業業,一旦受損,将痛苦異常。如發現轉氨酶升高,身體異常,需及時就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