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影視劇的審查制度,我們常常會覺得國内的審查比國外的嚴格。所以《V字仇殺隊》在央視播放時,很多影迷都覺得非常的吃驚。《V字仇殺隊》由于大段的敏感台詞,在一些歐美國家被列為禁片。其實這部電影的内核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優雅的複仇之路,撞碎了專制的國家機器。
《V字仇殺隊》從一個戴着面具的叫“V”的男人展開。V是戰争年代被專制政府拉去做生化武器的人,無數的化學物品無數的實驗施加在他身上。一場意外的大火燒死了所有人,唯有V在其中幸存。在密謀多年後,V一次一次地出現在大衆面前揭穿專制政府的醜惡。也是在這之中,他遇見了伊芙。伊芙在漸漸了解V的同時發現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對方。最終,V和伊芙在感化對方的基礎上成長了。V也坐上了一趟永遠不能回頭的列車葬身火海。
《V字仇殺隊》觸及了西方部分國家的審查制度就在于那一句“人民不應該懼怕政府,政府應該懼怕人民。”其實這部電影的政治意義已經不用多說,V畢生的夢想就是追求自由與平等。他看似勢力通天,能夠左右大衆傳媒;他看似信心滿滿,能夠讓對手不寒而栗。可是認真想想,也許幾十年以前,他也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社會邊緣人。因為專制的政府要讓他獻祭似得獻出自己的一生,他又能怎麼辦呢?所以他在監獄裡,看着那封已經逝去的女演員寫的信,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必然萬劫不複,而那一點點星光就來自于伊芙。
我想講的是V這個密謀多年的複仇者的優雅。如我們能夠在電影中所見,V受到了百般的折磨甚至餘生都不能以真面目示人,但是他仍然讀着《基督山伯爵》這樣的書,每天早上起來為自己做好早餐,他的留聲機裡放的是柴可夫斯基,他選擇了最優雅最高貴的複仇之路。這有點像《琅琊榜》,受到世間最不公的待遇卻選擇十年磨一劍的複仇。就算是最後,V也選擇躺在一片一片的玫瑰花之中,躺在注定不能回頭的列車之中駛向他所選擇的複仇之路。所以最後,火藥彌漫了整個國會,漫天的紅色映襯着V悲怆凄美的一生。
《V字仇殺隊》的兩位主演:娜塔莉·波特曼和雨果·維文。前者有着最為靈動的雙眸和永遠堅韌的演技。在她被V監禁之後大雨滂沱中的伊芙仿佛《肖申克的救贖》裡的男主角,不同的是後者逃離的是實體的桎梏而前者逃離的是心靈的桎梏。更不用說雨果·維文了,全程戴着面具表演。有人說這降低了表演的難度,可是不戴面具時情緒全靠面部表情,戴着面具情緒的表達則是通過光線、明暗和角度。雨果·維文本就是配音演員,在《V字仇殺隊》中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緻。
電影的最後,千千萬萬的人走上了街頭,人人都戴着V的面具。我不認為這部電影在影射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治,他隻是在表達任命本身的合理訴求。其實V的想法就不極端嗎?他就不是一個政客嗎?他不曾用言語來蠱惑大衆嗎?這都是電影的結局抛給我們的問題。
總的來說,《V字仇殺隊》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影。他的意義不在于什麼深不可透的政治意義,因為一直談這個方面很容易忽略電影的藝術成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