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雲客戶端4月25日訊(記者 陳思思 通訊員 王晶輝)2022年4月25日是第36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及時接種疫苗,保障生命健康”。到底什麼是疫苗?疫苗的分類又是怎樣的?一起來看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管理所副所長王晶輝帶來的疫苗小知識。
(一)疫苗的誕生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接種人痘的方法預防天花的國家。18世紀早期,這個方法傳入了歐洲。到1796年,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Edward Jenner )發現接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并取得了人體試驗的成功。由此,預防天花的疫苗就誕生了。
(二)疫苗的概念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産物,通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重組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預防傳染病的一種主動免疫制劑。
(三)抗原與抗體
抗原,是指能刺激人體産生抗體或緻敏淋巴細胞,并能與這些産物在體内或體外發生特異性反應的物質。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免疫原性又稱為抗原性,是指能夠刺激機體形成特異抗體或緻敏淋巴細胞的能力。
抗體,就是在抗原的刺激下産生的抗病原體的物質。機體在抗原物質的刺激下,由B細胞分化成的漿細胞所産生的、可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免疫球蛋白。
(四)什麼是主動免疫
主動免疫,是指在抗原的刺激下使機體産生抗體的方法。免疫需要經過幾天、幾個星期或更長時間才能出現,但可以長久保持。主動免疫是由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産生的保護力,對随後的感染有高度的抵抗能力。
(五)什麼是被動免疫
被動免疫,是指将抗體直接輸入人體,使機體被動接受抗體,獲得特異性免疫能力。其特點是效應快,一經輸入,可立即獲得免疫力,但維持時間短。按照獲得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天然被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
1.天然被動免疫。即在天然情況下被動獲得的免疫力。例如,母體内的抗體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使胎兒獲得一定的免疫力。一般作用時間維持在一周歲之内,以後随着兒童成長天然被動免疫會逐漸消失。
2.人工被動免疫。是用人工方法給人直接輸入免疫物質(如抗毒素、丙種球蛋白、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而獲得免疫力。這種免疫力效應快,但維持時間短。一般用于治療或在特殊情況下用于緊急預防。
(六)疫苗的分類
疫苗分類的方法很多,這裡按照疫苗的生物性質進行分類介紹。
1.減毒活疫苗
是指用弱毒、但免疫性強的微生物及代謝産物,經培養繁殖或接種于細胞、組織等生長繁殖後制成的疫苗。接種人體後,在适當的組織系統中産生一定或短暫的繁殖,能刺激機體産生特異性免疫,起到長期的保護作用。這類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質炎(脊灰)減毒活疫苗、麻疹減毒活疫苗(麻疹疫苗)、風疹減毒活疫苗(風疹疫苗)、腮腺炎減毒活疫苗(腮腺炎疫苗)、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水痘減毒活疫苗(水痘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甲肝疫苗)等。
與滅活疫苗相比,減毒活疫苗産生的免疫力強、作用時間長,接種次數少,需要的抗原量少。
2.滅活疫苗
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使病原微生物失去緻病能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制成的疫苗。這類疫苗包括:乙型腦炎滅活疫苗、甲肝滅活疫苗、百日咳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
與減毒活疫苗相比,滅活疫苗相對穩定,但需要多次接種,需要的抗原量多,往往成本較高。
3.基因重組疫苗
是指通過基因重組技術生産的疫苗。如重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
4.腺病毒載體疫苗
是指把病毒的抗原基因插入無毒害的腺病毒載體中制成的疫苗,接種後腺病毒載體進入細胞,利用細胞的蛋白表達系統翻譯出抗原蛋白,激發機體免疫反應,産生抗體。
5.其他疫苗
是指包括mRNA疫苗、多肽疫苗等多種新型疫苗,目前應用于新冠疫苗的生産和研發,主要是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序列,通過現有技術進行研發制備而成的疫苗。
(七)疫苗的研發進展
在疫苗的研發進程中,科學家們不斷改進生産工藝,以改善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簡便性。
為了減少接種部位的局部不良反應,在全細胞百日咳疫苗基礎上成功研制了無細胞百日咳疫苗,使局部不良反應顯著降低;為了避免獻血者通過血液傳播疾病的危險,研發出了重組乙肝疫苗;通過使用特殊吸附技術将活性抗原與蛋白分子結合,從而增強了免疫原性,可以提供更加有效和持久的保護,如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和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近期,分子技術的進步也促進了新一代佐劑的研發,這種佐劑能夠增強對特定疫苗成分的免疫應答水平,并能提供傳統佐劑無法實現的高水平保護。
目前,國内外已經研制成功并使用了多價聯合疫苗,以減少就診和接種次數及潛在的接種部位不良反應,同時降低多次接種的成本,實現了通過接種一種聯合疫苗,可以同時預防多種疾病。
本文來自【長城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