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農人才資源

三農人才資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6 11:02:10

三農人才資源(如何吸引農村人才)1

‘“人才問題”是鄉村振興中的元問題’”,近日,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北京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國務院原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雷明重複了很多遍這句話。他曾多地考察,看到小農對當地的重要性—保障幾億小農農戶的生計,在他們的一畝三分地上能自給自足。認為要保留“農一代”的種植經驗,也要引進農村原本流失的青年勞動力,并進行多層次多樣化培養。雷明還談起鄉村文旅,認為“鄉村也可以成為承接當地文化的平台,利用差異化經營,為大衆提供優質的服務,文旅和當地的産業是可以互相帶動的。”“農業看似是夕陽産業,實際是朝陽産業”,雷明說,從長遠來看,農業是一項經濟和社會價值并存的事業。

與廣東結緣

農一代的信息出口很重要

十幾年前,雷明應政府邀請,帶領團隊去廣東肇慶德慶縣,參與當地的農村信息化建設,幫助當地進行“四網融合”的信息化戰略規劃,後又出版《農村信息化模式選擇與路徑依賴》一書。

除了光纖入戶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前期規劃中,雷明團隊希望通過調研、實踐等方式,弄明白農村信息化應該怎麼走、存在什麼問題。後來發現當時的信息化重要的不僅是買賣流通環節,更重要的是生産環節。

三農人才資源(如何吸引農村人才)2

受訪者供圖。

“如果有幾家柑橘種得好,我們就希望把他們的經驗采集出來。”雷明表示,當時對于有技術的、種出的柑橘又甜又大又好賣的種植大戶,團隊非常想做的,是通過信息化,把有經驗老農的經驗能夠采集上來,比如他的柑橘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打藥等,當然還有其他的水稻等農作物等的相關經驗。團隊都希望把這些經驗性的信息集成出來及時發布,以幫助村裡其他種植戶也達到那個标準。

三農人才資源(如何吸引農村人才)3

受訪者供圖。

但是雷明團隊發現,突破入村最後一公裡,最難的還在信息出口。“有時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那些老農說不清楚。”雷明表示,有經驗的種植戶一般是“農一代”,經驗一般都伴随其很多年,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當地的作物經驗對于當地來說也是很有效的。在當時,政府也可以幫助把問到的信息通過廣播等傳播出去。

“趁着農一代還在,一定要抓住他們可能流失的技能,去采集“土專家”、“田專家”關于農業種植的信息。在生産農作物的過程中,“農一代”對于種植的經驗特殊性很強。這件事也成了雷明關注鄉村建設中“人”的作用的契機之一。

吸引農村人才

可建立農業方面的人才資源庫

“現代農民已經結合了數字化、機械化等新的技術和時代要求,也已經有比第一代的人更高的要求了。”雷明認為,“鄉村振興”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就在于能動性的勞動要素的投入,也包括勞動者的體力要素和智力要素。

如何準确識别現階段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切合實際的解決方式?雷明表示,從供給看,農村勞動适齡人口規模在2010年出現拐點,人口紅利将在2020年前消失。從需求看,目前,城鎮化率要趕上發達國平均水平,還需将農村人口轉交為城市人口,同時鄉村振興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勞動者。由此可見,農村人力資源供給将逐步減少,而需求則量增質升。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策上長期鼓勵農村人力資源存量高的青年優質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大規模淨流出。目前農民工外出就業,絕大部分為青壯年勞動力。雷明認為,為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農村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的需求,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提高農村人力資源整體素質,并引導一部分農民工回到本地創業就業。

那麼,要如何優化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配置,吸引農村人才?雷明認為,人力資源的開發應放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框架内進行,隻有實施農村人才戰略和科教興農戰略,才能提高農民素質,實現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标。

三農人才資源(如何吸引農村人才)4

受訪者供圖。

除了要把本地建設好,為吸引人才回鄉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雷明認為,對人才也要進行多層次多樣化培養,不能隻有CEO或者從事生産的人,要進行供需匹配。人才培訓方面也要注重培訓和轉移的指向性,按照“富教合一”、“學以緻富”的原則,圍繞“讓農民當好農民、讓農民兼當農民、讓農民不當農民”的職業定位。把來自不同渠道的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項目和勞務輸出等分類,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職業定位進行培訓和轉移就業等。

雷明對南都記者表示,政府在鄉村還可以建立農業方面的人才資源庫,集納外出務工的人才資料。包括已經退休的本地鄉親,退休後有些還有很旺盛的精力、經驗以及人脈資源,把他們作為鄉賢召回去還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對接資源、出謀劃策等。也可以為他們頒發鄉賢證明,當對方有榮譽感了,也就自動地為家鄉做服務了。

農業看似是夕陽産業

實際是朝陽産業

對于社會力量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作用,雷明也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企業的幫扶,可以是物也可以是點子幫扶,提供一些技術和資源,進行社會責任相關的投資。”雷明對南都記者表示,此前有遇到深圳的農業企業為雲南一些茶業基地提供技術服務的案例,包括無人機噴藥技術、小型機械化以及數字化服務等,比如幫助搭建數字化信息平台,助力搭建上下遊連接機制。

雷明也認為,幫扶對象、被幫扶對象的思想觀念都要改變,要有社會責任在裡面。不能完全背離市場機制來幫扶,要建好利益連接機制,形成多赢、共赢的局面,被幫助對象也要有内生動力。

“人任何時候都要吃飯,而且農業有其多維的價值體現,未來長期看是會盈利的。”雷明認為,在更綠色的現代社會,綠色食材也更為關鍵。很多人都想吃得更綠色、更健康,也認為如果食材不好,烹饪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另一方面,農業也是一項很有社會意義的事業,是有社會價值的。

雷明還表示,文旅在鄉村振興中也扮演着比較重要的角色。現代人對休閑的需求越來越高,多樣性也越來越強,“如今農村最基本的經濟設施也都有了,文旅的發展也有經濟的基礎了。”雷明認為,以前人們在旅遊中會更關注自然的要素,但現在看幾眼就會視角疲勞。所以當地在發展旅遊的過程就要植人文化的元素,賦予景觀以故事。就算是農家樂也可以有很多文化價值的賦予,比如體現家鄉的文化,想辦法進行文化的傳承。

三農人才資源(如何吸引農村人才)5

受訪者供圖。

對于大灣區的鄉村文旅,雷明也認為可以多與廣東本地的文化結合,比如肇慶的貢柑文化,梅州的客家文化等。“可以自己創造故事,不一定是過去的故事,也可以是現在的故事。”雷明認為,很多鄉村不僅可以打造旅遊景區,還可以和遊學等結合,成為一個辦文化活動的休閑場所。鄉村也可以成為承接文化的平台,利用差異化經營,為大衆提供優質的服務。這樣,有些地方的發展還可以靠文旅帶動。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課題組

統籌:陳養凱

采寫:南都記者 肖韻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