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取字太虛,秦觀心似天高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臘月,一條官船在冷風中緩緩前行,剛剛駛出九江,船艙内就傳來了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一個男孩誕生在蒼茫雲水之間。船的主人叫秦詠,是孩子的祖父。當時孩子的父親在京城遊學,秦詠隻好帶着懷孕快要足月的兒媳去南康赴任。這個在颠簸的旅途中來到世上的孩子是他的第七個孫子,按習慣被叫做"秦七"。
一個男孩誕生在蒼茫雲水之間
秦七六歲開始讀書,記性極好,過目成誦。到了取學名的年紀,父親秦完從京城太學遊學歸來了,他十分佩服太學士王觀的學問,便給兒子取名秦觀,希望他能像王觀一樣名揚天下。但不幸的是,秦完沒有看到兒子成名的那一天,秦觀14歲那年,他就因病去世了。
王觀《送鮑浩然之浙東》詞意圖
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甯鄉主簿徐成甫是高郵人,十分賞識秦觀,認為他将來必成大器。熙甯元年(1068),他将女兒徐文美嫁給了19歲的秦觀。徐成甫不但有志于讀書仕進,"聚書幾萬卷",而且是個理财高手,"金錢邸第甲于一鄉",給女兒女婿的生活極大的幫襯。婚後,秦觀取"太虛"為字,"太虛"是"天"的同義詞,取"天"為字,可見秦觀心似天高。
生活放浪,科舉考試铩羽而歸然而,心似天高的秦太虛卻不喜歡"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生活,有嶽父家的雄厚經濟基礎做後盾,便經常以遊學為名,來往于湖州、杭州、潤州各地,縱酒于青樓瓦肆,與歌女打得火熱。這樣的放浪生活過了近十年,年近三十,才第一次赴京參加科舉考試。
與歌女打得火熱
途經徐州時,秦觀前去拜谒蘇轼。蘇轼早就聽聞秦觀之才,便在州政府招待所黃樓上宴請秦觀。酒過三巡,秦觀意氣風發,一揮而就《黃樓賦》。蘇轼不僅點了贊,還加評論:"有屈、宋之才。"受到名人鼓勵,秦觀躊躇滿志,奔赴汴梁考場,未曾想第一戰便铩羽而歸。
黃樓宴賦
高調而來,灰頭土臉而去,秦觀覺得沒臉見人,回家後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吃不喝。幸好蘇轼聽說了,寫信安慰他,鼓勵他下次再考,他才勉強度過一劫。
改字少遊,不改放浪本性元豐八年(1085),秦觀第三度應考,終于登進士第。回首以往的坎坷經曆,36歲的秦太虛已經完全沒有心似天高的志向,不再欣賞名将馬援那樣的進取精神,甘願效仿馬援堂弟馬少遊,做一個小成即安的人,遂給自己改字"少遊"。
秦觀形象
朝廷給秦少遊的第一個官職是蔡州教授,相當于今天河南省汝南縣教育局局長。但這個教育局長不管教育,隻管尋花問柳。一到蔡州,便與營妓婁琬頻頻幽會,還費心将她的字"婁東玉"嵌進去,專門為她寫了一首《水龍吟》。
隻管尋花問柳
兩年後,蘇轼引薦秦觀為太學博士,秦觀不得不離開蔡州。分别之際,正值七夕,秦觀和婁琬從傍晚就在乞巧市上遊玩,一直玩到深夜。幸福的感覺就像夢幻,要離他們而去,怎不令人心碎!秦觀吟成一首《鵲橋仙》,寬慰婁琬,也解脫自己: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牛郎織女故事
秦觀借牛郎織女的故事,抒寫了一曲凄美純情的愛情悲歌,婉轉表達了他的無限惜别之情。全詞哀樂交織,抒情與議論熔于一爐,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堪稱婉約詞裡的經典。特别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為千古名句,向人們揭示了愛情的真谛:真正的愛情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隻要有愛,即使天各一方,長久分離,也不會減弱分毫。
師友相勸,難阻不檢行為但從秦觀此後的行為來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更像是他擺脫婁琬的借口,因為不久他就移情别戀,給名妓陶心兒寫了一首《南歌子》:"夢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鄰雞催起,怕天明"。說他昨夜醉酒,早晨尚未完全清醒,鄰家公雞的報曉聲陣陣傳來,仿佛在催促他們起床,可他們正濃情蜜意,萬般不舍,害怕天明。
不久他就移情别戀
秦觀來到京城,見到蘇轼,蘇轼便問他最近有何大作?秦觀得意地吟誦《水龍吟》,道:"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毂雕鞍驟"。蘇轼毫不客氣地揶揄道:"十三個字隻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蘇轼其實是為秦觀好,擔心"秦七"像"柳七",把才情都用在歌妓身上,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消沉下去。好友黃庭堅也寫了一首詩,勸他"才難不易得,志大略細謹"。秦觀不僅不引以為戒,反而變本加厲,竟向老師的侍女王朝雲獻殷勤,贊她"美如春園,目似晨曦"。
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毂雕鞍驟
事實證明,蘇轼和黃庭堅的擔心并非多餘。元祐六年(1091),程頤弟子賈易彈劾秦觀行為不檢,高太後罷去了秦觀的正字。元祐九年(1094),宋哲宗親政,章惇上台,将元祐黨人一概罷黜。蘇轼被貶知惠州(今廣東省惠州市),秦觀被貶監處州(今浙江麗水)酒稅。
歌女癡情,難掩秦觀落寞悲觀蘇轼被貶,難過幾天就好起來,而秦觀天性悲觀,一遇貶谪就感覺天塌下來了,活不下去了。城郭外春寒剛剛消褪,花影繁亂,鳥叫細碎,這麼美好的景物面前,他卻愁得不得了,說朝廷不重用他了,理想幻滅了,鏡子裡的自己也老了,屬于自己的春天過去了!
秦觀形象
紹聖四年(1097)春,秦觀由處州再貶郴州,途經譚州,聽說當地有位名妓叫文娟,是他的"粉絲",便前去拜訪。文娟一曲曲彈唱秦觀詞作,秦觀說:"你喜歡秦學士,隻是喜歡他的詞吧,一旦見到他本人,未必還會這麼喜歡他。"文娟道:"倘若能做秦學士的小妾侍女,死而無憾。"秦觀亮明自己的身份,隻見文娟慢慢走進房内,一會兒鳳冠霞帔出來,向秦觀行跪拜大禮。秦觀留宿數日,文娟就像侍妾一樣,每日準備洗漱用具,侍候秦觀起床。臨别之際,文娟表示将為秦觀潔身自守,隻要他将來北返時能路過她家,她就心滿意足了。
文娟表示将為秦觀潔身自守
但名妓的癡情,仍然無法安慰秦觀精神上的痛苦。來到郴州,住進旅舍,他吟成《踏莎行》詞一首:"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驿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他說他的理想幻滅了,人生的航向也都在這空濛濛的月色中迷失了。他一個人孤獨地住在旅館裡,怎麼能忍受那種孤獨和寒冷的滋味呢?所有的悲苦愁恨,一塊塊堆砌起來,重重疊疊,不知道有多少。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殒命藤州,文娟以死相報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秦觀被從雷州放歸橫州。走到藤州(今廣西藤縣)時,暢飲藤州米酒,醉意朦胧去遊光華亭,口渴想要喝水。不知是酒精中毒,還是他那脆弱的心理難以承受這突如其來的轉折,等人送水來的時候,發現他已卧于古藤陰下,面帶微笑,氣息全無。
飲酒圖
傳說名妓文娟跟秦觀分别後,便閉門謝客,守身如玉。獲知秦觀死訊,立刻身着孝服,奔走數百裡,趕到藤州。她手扶秦觀棺材,繞行三周,一聲号哭,當場氣絕身亡。文娟跟秦觀隻是數日的露水夫妻,卻對秦觀一往情深,以死相報,極有個性地诠釋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含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